合肥市牆材革新走過一山又一山

25年過去,合肥市牆材革新走過了一山又一山。從最初的“禁實、禁粘”,倡導使用新型牆材,而今又向著綠色建築闊步前進。

2017年,被合肥市牆改辦列為改革轉型之年。今年3月份,國家正式下文取消“新型牆材專項基金”,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發布了《新型牆材推廣應用行動方案》,發展綠色新型牆材,提升牆材行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水平,促進建材行業轉型升級。因此,合肥市牆改辦今年被列為市政府行政權力事業單位改革試點。11月16日,市編辦正式下文,將合肥市牆改辦更名為“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重點推廣應用綠色建材,推進建築節能,促進綠色建築發展。

順應改革大勢,緊跟時代潮流。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響應國家號召,緊緊圍繞“推進綠色建材發展”這個中心,以建築節能材料的管理促進綠色建材的發展;以裝配式建築的推進,引領牆材產品的轉型;以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促進綠色建築的發展。

改掉千年“秦磚”牆:“禁實禁粘”的艱難起步

回首來時路,其工作也艱辛,其成就也顯著。

從1992年合肥市牆改工作領導小組籌備組成立,1993年成立專門的牆改工作機構,合肥市牆改工作已經走過了25個年頭。合肥市牆改辦,當初為保住“十八億畝耕地的紅線”、貫徹落實“禁實、禁粘”等工作而設立牆改工作機構,隨著通過國家對全面禁粘工作的驗收,已基本完成其當初的歷史使命。

改革開放後,中國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房地產業飛速發展,建築牆體材料用量驟增。素有“秦磚”之稱的粘土磚是中國最古老、使用最廣泛的建築材料,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然而,這種磚是以粘土為原料燒製而成,不僅消耗大量的耕地、能源,還產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破壞生態,汙染環境。面對自然資源日益緊張、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嚴峻形勢,如果不進行牆體材料改革,繼續沿用粘土磚類牆材,那麼無疑會對我國“18億畝耕地紅線”帶來嚴重衝擊,剝奪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空間。

“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時代呼籲,歷史催生,必須要進行牆體材料革新!由此,牆改工作機構應運而生、因勢而立。1992年7月,合肥市牆改籌備組成立。1993年3月1日,合肥市牆改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下設辦公室,開展日常工作。合肥牆改一班人以“不屈不撓”的敬業精神,頂著重重壓力,克服種種困難,想方設法,全力推進。抓設計源頭,抓試點示範,抓編制標準,抓推廣應用,從市區到縣城,從“禁實”到“禁實限粘”再到“禁實禁粘”,市場從抵制到理解、從理解到執行,步履蹣跚,歷經坎坷,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合肥牆改終於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扭轉幾千年的傳統牆材使用習慣,談何容易。

面對重重的壓力與阻礙,合肥牆改人在政策上爭取,在觀念上引導,在管理上強化,在制度上約束,並從國家要求的淘汰落後產能入手,抓住淘汰輪窯之契機,全力推進“禁實禁粘”和牆材革新工作。

為保證淘汰工作的順利完成,合肥市牆改辦積極爭取市政府支持,建立起縣區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的工作責任制,先後組織並參與了淘汰18門以下輪窯和24門以下輪窯。在執行過程中,牆改辦提前制定淘汰計劃,並積極採取措施,以專項基金徵收返退及建築市場管理等為主要手段,全面制約粘土磚的市場空間,並形成了一套監管系統,確保了“雙禁”工作的有效進行。自2009年以來全市共淘汰輪窯企業720家,減少落後產能28億塊標磚。同年3月,市牆改辦在市城鄉建委支持下,依據《安徽省新型牆體材料發展條例》組建併成立了牆改執法中隊,在應用市場上進一步加大市場行政執法力度,基本杜絕了粘土磚的使用。“十一五”以來,市、縣規劃城區全面實現“禁粘”目標。市區新型牆材應用率達95%以上,縣域應用率達90%。

加快牆材轉型升級:“破舊立新”的精心探索

牆材革新是一個破舊立新的過程,“禁實禁粘”之後,必然要對過渡階段的新型牆材產業進行轉型升級。

為此,合肥市牆改辦先後出臺了《關於加快合肥市牆體材料產業轉型升級工作的實施意見》等20多項政策和配套文件,從產業規劃、項目扶持、現場監管、行政執法等方面指導產業發展和新型牆材的推廣應用。2011~2013年,合肥市利用牆改扶持資金3500萬元,扶持項目117項,引導社會資金50多億元以上投入牆材行業,涉及新型牆材的生產、設計研發及應用等多個領域,有效促進了新型牆材的良性發展。組織開展了產品標準、設計圖集和施工驗收規程等地方標準制定,出臺了十多項新型牆材應用標準,為新型牆材的應用攻克技術瓶頸。與此同時,一方面積極向設計單位和建築單位以及政府公建和示範項目推薦使用合格的新型牆材,另一方面狠抓新型牆材產品生產質量,防止不合格產品流入工地等。

全市的新型牆材推廣應用全面鋪開,新型牆材在建築工程中得到普遍應用。隨著城市規劃區內新型牆材推廣工作有序推進,新型牆材推廣應用正在向建制鎮和農村延伸。伴隨著合肥市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住宅產業化基地之一,一個新興千億元的建築產業正在合肥市加速崛起。

目前,合肥市新型牆材企業有95家(含2家不同類產品),其中普通混凝土類41家,加氣塊15家,燒結類23家,牆板11家,石膏類4家,蒸壓磚3家,設計總產能68億塊標磚,實際產能約45億塊標磚。城市規劃區內新型牆材應用率98%,縣(市)規劃區內85%,已基本形成了磚、板、塊、部品件等品類齊全的產品體系,其中,板材類、節能類及住宅產業化類新型牆材應用比例不斷提高。按現有新型牆材生產能力計算,每年可節約標煤近27.9萬噸,節約土地3200餘畝(以3米深計),減排二氧化碳6400噸、二氧化硫81萬噸、粉塵5000噸,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推進綠色建築發展:

推動牆材“四個轉變”

在調整中拓展,在承接中轉型。3月份,國家正式發文取消牆改基金,牆改工作步入後基金時代。合肥市牆改辦結合更名為“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的契機,積極調整職能,拓展空間,緊緊圍繞“推進綠色建材發展”這個中心,以建築節能材料的管理、裝配式建築的推進、綠色建材的推廣應用這“三大任務”為抓手,努力實現“四個轉變”。

倡導綠色發展,實現牆材行業從“量的積累”轉變到“質的飛躍”,注重從“體量優勢”轉變為“質量優勢”。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將努力做好綠色建材市場的培育和引導,通過制定合理產業政策,健全相關制度,逐步淘汰現有的落後建築材料為綠色建材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政策保障。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將強化質量監管,把好應用環節關。對新牆材產品實行目錄管理和登記備案管理,嚴格執行材料進場複驗制度、應用過程抽檢、竣工前階段驗收等措施,確保建設工程使用合格的新牆材。同時,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將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對建材生產企業和建築工程使用單位建立不良信譽檔案;對守法較好的企業建立優良信譽檔案,並予以公示。在此基礎上,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將積極引導企業和相關機構,積極開展綠色建材技術研究,形成綠色建材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體系。

推廣應用建築節能材料產品,實現傳統的新型牆材向綠色新型牆材轉變。結合建築廢棄物、軌道交通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吸納軌道渣土、建築垃圾製作綠色牆材,變低級填埋為綜合利用,實現“從建築中來,到建築中去”,引進推出綠色牆材、綠色建材、綠色牆體、智慧牆體。

推動裝配式牆材發展,大力發展輕質混凝土、建築砌塊、牆板等建築部品、部件,整合磚、板、塊新型牆材產業鏈,引導過剩產能的新型牆材企業向預製構件企業轉型,新型牆材產品向大塊化、集成式工業化生產裝配體系轉變。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將開展“三位一體、多點互動”的綠色建材推廣應用管理模式,建好“合肥市綠色建材展廳”,將適合合肥市技術體系的節能材料、優秀技術集中展示出來,配合推廣研討會,幫助企業推廣新產品新技術。

完成歷史任務,向著綠色建築再出發。面對新形勢、新起點,合肥市綠色建築與節能管理中心將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城鄉建委的領導下,振奮精神,主動適應,積極轉型,築夢前行,致力把相關工作推向更高、更新的境界,為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做出更大的貢獻。

·張羅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