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家傳珍寶,專家開出一萬被拒,最終拍賣得1800萬

1995年東北一李姓老人,為了死後好將自己的財產平分給七個後人,於是想把傳家寶《十詠圖》變賣,這樣得來的錢好留給自己的後人,老人找到專家,專家對他說可以給一萬收購,老人拒絕了,最終故宮出價1800萬拍得了這件文物。而這件《十詠圖》又是何來歷呢?


老人一家傳珍寶,專家開出一萬被拒,最終拍賣得1800萬​清朝滅亡以之時,袁世凱答應每年給皇室400萬兩白銀,以此來保證皇室的生活開銷,有這筆錢,清朝的皇族們日子也算過的安逸,但是袁世凱死後,這筆錢就沒有人給了,沒錢花的溥儀開始想起了法子,而故宮裡面的文物,每一件都價值連城,於是溥儀就想變賣這些文物,用換來的錢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而在被溥儀運出宮的文物中,有一件就是張先的《十詠圖》。

老人一家傳珍寶,專家開出一萬被拒,最終拍賣得1800萬​《清室優待條件》規定了每年給清朝皇室400萬兩白銀,同時也指出皇室雖然還可以繼續住在紫荊城,但是對故宮裡面的文物只具有使用權,換句話說皇室不能將這些文物變賣,損壞。袁世凱一死,沒人給溥儀錢,溥儀就想把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拿去換錢,但是這一切又不能明著做,精明的溥儀想了一個法子,讓自己的弟弟溥傑將這些文物偷運出宮。

老人一家傳珍寶,專家開出一萬被拒,最終拍賣得1800萬​為了掩人耳目,每次溥傑上學時就會在包袱裡面的,這些字畫不僅便於攜帶,而且在故宮裡面都算是精品中的精品,每一樣都是無價之寶,而這樣的“偷盜”行為悄悄的持續了半年之久,期間大量的珍貴文物從故宮丟失,總計有一千多件字畫,其中不乏如《清明上河圖》,《資治通鑑》原稿,和《十詠圖》這樣的無價之寶。
老人一家傳珍寶,專家開出一萬被拒,最終拍賣得1800萬​這些文物最終大多被運往了長春的偽皇宮,但在抗日戰爭勝利後,溥儀自知有罪便猖狂逃跑,而從故宮偷運出來的字畫卻沒來的急帶走,最後這些文物大多被偽滿的士兵們偷走,溥儀的侍衛則趁亂偷走了《十詠圖》,而這個侍衛正是老人的父親。

老人一家傳珍寶,專家開出一萬被拒,最終拍賣得1800萬​老人覺得這副畫總不能分成七份留給自己的子女,於是帶著畫來到北京找專家,專家鑑定後發現是真品,於是想出價一萬買下這副畫,但是老人認為這是皇宮裡的寶貝,肯定很值錢,於是他開價800萬,卻被一口回絕,最後老人決定以拍賣的形式賣出去,最終這件字畫被故宮代表團拍得,成交價格在當時可以說震驚了全國,達到了驚人的1800萬,而這副字畫現在也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