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任性皇帝,盜墓取材為自己修陵,死後130年也難逃報應

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個兒子,在25歲登基,在位期間長達60年,在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排名第二,僅次於康熙,而乾隆退位後又做了3年的太上皇,在此期間嘉慶雖然是名義上的皇帝,但是朝政卻是處於乾隆的把控之中,乾隆是歷史上少有的精明又勤政的皇帝,在位期間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亂,又編纂了《四庫全書》,可以說是功績頗豐,所以晚年的乾隆以“十全老人”自居,說明他對自己的評價也是頗高的。


史上最任性皇帝,盜墓取材為自己修陵,死後130年也難逃報應​但是乾隆也曾經因為一己私慾做了一件及其荒唐的事情,導致他死後也難逃報應,那就是盜了明朝的帝陵,而乾隆自己的陵墓也在129年後的1928年被孫殿英所盜,實在是天道輪迴,叫人不甚感慨。

史上最任性皇帝,盜墓取材為自己修陵,死後130年也難逃報應​古代皇帝都要給自己修陵,他們都希望把自己的的陵墓修的又大又奢華,好讓他們死後好在另一個世界享受。修建陵墓通常都要消耗大量的金絲楠木,因為金絲楠木密度大,密封性極佳,並且及其不易腐壞,同時又具有綢緞光澤,色澤金黃,這讓金絲楠木成為了最佳的修陵木材,但是金絲楠木在明朝時就已經十分稀少,清朝時由於過度砍伐,導致了金絲楠木在野外幾乎蹤跡難尋。這讓乾隆的修陵之路犯了難。

乾隆整日眉頭不展,機靈的官員自然知道乾隆滿目愁容的原因,於是對乾隆說:明陵早已破舊不堪,請求修善一番,以此表示萬歲爺的大度和英明。乾隆聽了搞笑壞了,連忙答應。
史上最任性皇帝,盜墓取材為自己修陵,死後130年也難逃報應​乾隆作為清朝的皇帝,為什麼會對修復明朝的陵墓表現出這麼大的興趣呢?因為明朝的陵墓都是用上好的金絲楠木修善的,而乾隆又正好不知道去哪裡收集大量的楠木,好為自己修陵,所以乾隆就動起了明陵的主義,但是乾隆如果明著去盜明陵,必然會留下一個遺臭萬年的罵名,所以乾隆接修墓為由,實則是堂而皇之盜取明陵的楠木,更重要的是後世還會歌頌他的大度於英明,如此可謂一石二鳥的好計策。

乾隆採用拆大改小的修陵方法,比如將大間改為小間,多間的改為單間等方法,將大量楠木運出明陵,既解決了自己難題,又獲得了美名,乾隆自以為聰明,但實則十分愚蠢。
史上最任性皇帝,盜墓取材為自己修陵,死後130年也難逃報應​誰都知道盜墓是一件缺德之事,乾隆也因為盜墓遭到了報應,民國大盜孫殿英,除了將慈禧的東陵洗劫一空,也偷盜了乾隆的裕陵。

裕陵裡面的珍寶被大盜孫殿英洗劫一空,而乾隆的屍骨也因為野蠻的偷盜行為散落四處。

盜墓是有損陰德的,即使乾隆是天子,最終也沒能逃脫報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