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樓自殺,“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需要被推翻嗎?

劉國東

第一場語文開考後不久,一同事就問我“×.×,你注意到高考作文了嗎?難不難?

“我沒看,一會兒瞅瞅。”



家長陪考,老師心操,全城出動――高考,被如此關注著!

網絡被高考霸屏,先是預告,再是直播,緊接著是考場前的學生等待,考試中的家長著急,考題的新鮮出爐,專家評議,出場後學生的微表情,一個人的考場……

截止現在,高考已然結束幾個小時了,新聞媒體的報道層出不窮,在眾多“新奇”和“喜悅”中,夾雜著這樣一些悲劇性的消息“某某某不堪高考壓力自殺了”……讀起來讓人揪心!


在看到這條新聞之前,我正在讀著一篇名為“你心中的地獄,毛坦廠眼中的‘天堂’”的新聞。不僅觸目驚心,高考,竟然像是天堂和地獄還有像毛坦廠這樣的“造夢工廠”存在!

軍事化,機械化,學生也被批量生產了!

同事有孩子參加高考,夫妻二人雙雙請假,一個給孩子做飯,一個全程陪同!

城市裡,高考第一天,全家陪著出征!

學校門口,家長、老師穿上紅色旗袍,寓意“旗開得勝”!

…………

人人都在關注,全國都在高考,像是瘋了一樣,這真的正常嗎?沒壓力可能嗎?


心靈聊齋

不要把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r

\r

這樣的消息令人悲痛,是過高的高考期待,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不要認為高考考上好大學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認為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前途灰暗,於是下定目標,非考上某個學校不可,這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壓力,直到最終崩潰。\r

\r

近年來的考生自殺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復讀生身上。通常,復讀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復讀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複習不見效果,就可能心生絕望。對於那些反覆復讀的學生來說,年齡在增長,家庭經濟壓力大,復讀無果會感覺前途灰暗。\r

\r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給他們帶上的枷鎖,有人說,高考考上大學已改變不了命運,但考不上大學一定改變命運。這其實誇大了落榜、失利對人生髮展的影響。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就一定比重點大學差嗎?並不一定,不能非重點不讀。即便沒有考上任何學校,也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創業。\r

\r

我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和勞動歧視(把職業、勞動分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說,社會已經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只有一張文憑的更吃香,已是現實。問題在於,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運觀,有學歷和勞動的自我歧視,即自己瞧不起所謂的“低學歷”,以及”低人一等”的職業和勞動,這不願意學,那不願意幹,這就把路堵死了,這是升學教育對成才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人就是考上大學,也可能變為啃老族,因為不願意從事某些職業,寧願被父母養著。\r

\r

我一再說,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我自己就是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從小山村走了出來。從我參加過兩次高考到十五年後回頭看,我始終慶幸我當年超常發揮,考上了211大學了。

那從自己的經歷和觀察來說,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對於很多出生底層、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學子來說,高考不再是決定命運,而是高考是人生競爭的一場入場券,沒有經歷高考進入大學,基本上就斷絕了進入人生職場的入場券。

在原來,高考決定命運的理念上。是意味著一個人通過高考考上大學以後,就進入了精英群體,擠進了一個比較有未來的賽車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層。那在現在隨著高考擴招,大學生滿街都是的情況下,已經早就沒有這種功能。

做個類比,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以前的科舉考試,可以通過它就能實現飛黃騰達(最高級),那在擴招以前,能通過高考考上大學,那就意味著有未來、有出息、改變了命運(中級層面)。那現在,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考已經不可能實現巨大的人生跳躍,但這不是說已經不重要了,反而是更重要的,因為如果你沒有通過高考,你就喪失了很多的機會和資格(入門級)。

以後大學本科文憑就是很多人的基本標配了,有了不一定會怎樣,但你要是沒有,則會很尷尬。

所以從這個角度理解“高考改變命運”的話,現在有了新的含義,背後是有了兩個層面蘊意:原來是人往上爬的一個渠道,現在是人保證不下墜的一個託底。

因而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沒有發揮好,通過高考上過大學,他可能人生就直接墜落向另外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命運。

所以,千萬不要忽悠年輕人說高考已經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沒有考好,以後就大概率地只能在底層殘酷物語了!


張天潘

事情已經發生,願死者能夠安息吧!

高考首日就出現這樣的情況,讓大家意外痛心的同時,也使得大家不得不思考:高考究竟意味著什麼!

事件背景!

6月7日,2018年全國高考第一天,河北平泉一名1998年出生的20歲考生在租住的家中跳樓,經搶救無效死亡!並且這位考生還沒有參加考試,在早晨七點五十分跳樓自殺!事後得知該考生已經是第三次參加高考,並且有些抑鬱!

高考決定命運,老師的壓力言語迫使學生過於注重高考!

不可否認高考是普通家庭翻身的一個機會,考上名牌大學之後自己的未來自己的社交圈都大不一樣,也許就能夠一步登天,但是現在高考已經脫離了考核的本質,而是上升到決定人命運的考場,再加上高中教師將高考進一步嚴重化,使得考生有一種“考不好這輩子就完了的心裡”,這就使得考生的心理產生變化,把高考看做了人生的考場!

但是上了大學的都知道,人生的路都是自己走的,每一個選擇都能成功。靠的好的和靠的不好的在大學的差異並不大,清華也有事業的,專科也有總裁班!不是考生自己看不上自己不愛惜自己,而是教育本身有了問題!

“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早已經落伍,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有文化很必要,但是高考只不過是一次所學知識的考核,並不能決定未來的發展!高中所學的文化,最終能夠用得到的,又有幾人呢?所以要從高中教師開始入手,摒棄這種非高考不可的教育理念,將高考看淡化,否則一年一度的高考,就會是青春的祭奠日!


小彤的三觀

如果不讓高考決定命運的話,又讓什麼決定命運呢。

像美國大學那樣,看中“推薦信”的分量嗎?

想起一個例子:

美國小夥Blake Gottesman畢業於哈佛大學商學院,他的高中成績只能算的上是平均水平。Blake在德克薩斯州讀高中的時候忙著談戀愛,他的女朋友叫Genna Bush。

德克薩斯州,Bush,想到什麼了?沒錯,Genna 的父親不是旁人,就是當時任德州州長,後來擔任美國總統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小布什。Blake家裡面有投資公司和影視廣告集團,和州長真可謂門當戶對,而小布什的一封推薦性,毫無懸念地將Blake Gottesman送進了哈佛。

美國石油大亨Robert Bass,在1991年曾經向斯坦福捐款兩千五百萬美元,而斯坦福投桃報李,幾年後就將他的女兒Margret Bass照進學校。在Margret所在的高中裡,當年共有九人申請了斯坦福,而她的分數在這九人中排名倒數第二。

--

一考定終身是殘酷的,但要是不看這一場考試,廣泛考量各種“素質”呢?

早些年,“三模三電”加分大行其道,全中國又有百分之幾的家庭能支持孩子玩一項需要不斷購買設備,跑遍全國各地進行比賽的愛好?

香港的一些高校,在內地招收學生的時候喜歡搞雙語面試,殊不知這一條已經淘汰掉了一大批品學兼優的孩子:在北上廣,和外教對話並不是什麼稀罕事,但這套規則對於其他地區真的公平嗎?當年清華大學面向貧困地區的“自強計劃”招生,有候選人坦言,這是他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面試”,第一次正襟危坐和大學老師對話。

憑藉一場雙語面試來決定一些人的命運,真的比“一考定終生”公平嗎?

--

高考是一項殘酷的遊戲,遊戲規則一場簡單粗暴;但至少是一場門檻最低的遊戲,每個人都能玩。


王瑞恩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為安全感而努力,嬰兒出生時候為了吃上一口奶,兒童時期為了一件玩具,少年時期為了追求時尚刺激,青年時期為了甜蜜的愛情,這些需求在各個階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為了生存空間的價值。

為了實現安全感,我們會有各種幻想,成功的時候妄想輝煌,失敗的時候痴迷一切重來,得到的時候想到付出應有的回報,失去的時候想到了付出代價。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讓覆水難收,這些自我的安全感讓我們幸福,這些成長的經歷形成了記憶的印痕,等待著在一個相似的場景裡我們的慾望粉墨登場。

高考很多年以後,我們有時候還在夢中驚醒,自己奮筆疾書的時候,突然考試鈴聲響起,我們的試卷還是一片空白,接著我們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廠去出賣勞力,接著娶了一個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們的人生一片迷茫,這個時候我們全身冰冷無力,彷彿墜入了地獄一般,誰能擺渡我們的靈魂呢?

我們為什麼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客觀反映,我們周圍的人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沒有顯赫家世可以讓我們擁有特權,所以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被歸類了,歸到了大多數人的一類,在平凡的世界裡尋求平平安安,靜靜守候百年孤獨終老一生。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後,變成難以翻身的鹹魚了嗎?

央視做了一個調查,調查了商界領袖和精英階層人士,後天能力與學歷的關係,事實證明學歷學位認證的只是一個人技能,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功需要後天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取自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強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貴州龍陽洞悟道,他發現了人最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當週圍光怪陸離人和事讓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需要聽聽內心的聲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專家比爾有一次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探險,那裡地形複雜,毒蟲猛獸出沒,現代化通訊設備統統失靈,他需要一個印第安土著做嚮導,印第安土著嚮導總是在走一段路後停下來跪下來,雙手交叉胸前,閉上眼睛,開始祈禱,比爾覺得他是在裝神弄鬼問他能不能不要浪費他的時間,可是接下來印第安人仍然重複祈禱舉動。比爾的熱帶雨林冒險遊戲進展很順利,他請印第安嚮導吃飯,飯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嚮導的儀式,印第安人說出了實情:他是在呼喚自己的靈魂,他們的祖先告誡他們,走再遠的路都不要弄丟自己的靈魂,靈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祖先告訴我們修身,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是為了傳承自己的基因,傳遞自己的基因讓父母看到子子孫孫無窮盡,強大的基因成就了輝煌家族,偉大的家族復興了強大國家,強大的國家維護了四海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我國幾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著創新與努力讓這些985和211趨之若鶩的過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們帶著驕傲而來卻發現世界一流大學早已經搶灘登陸了,香港大學深圳校區的第一任校長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他是一個落榜的高考生,靠著自學考試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資落後於人,後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過他始終堅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喬布斯的故事,我們可以說那是發生在世界上最發達的超級大國,那裡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是這樣嗎?你確定你不在相信童話裡故事了嗎?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統計報告美國擁有5000萬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標準評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會里兩級分化,喬布斯與扎克伯格們都屬於5000萬中一員,還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輩,他們沒有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成功了!我們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商城的劉強東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是梁武帝為了吸引人才的廣告詞,我更願意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那麼,如何讓我們勇敢的心可以有處安放呢?我們沒有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們需要科學研討人才評價標準,我想我們需要複合性的人才體系,我想還是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發!











唐俊龍55398571

高考,只是人生長征中的第一步。考砸了,從頭來!從來就沒有高考定終生的!如果一個連高考的坎都過不了的人,往後就難有所作為,因為人生是一坎一坎堆成的。不然,就算你考上大學,擺在你面前的坎兒還是很多,一個小坎都過不了,以後的坎兒你怎去逾越?沈從文,沒上過大學。但是,他成了北京大學響噹噹的教授!梁漱溟當年高考也落榜,當不了北大學生,卻當上了北大教授。大畫家齊白石、黃永玉也沒進過大學的門,照樣成了中國屈指可數的名畫家,他們的共同點是失敗了再來,永遠迎著暴風雪前進!我在一篇文章中說過:錯過初一,還有十五;錯過十五,還有更圓的月亮等著你!別被高考的失利嚇倒了,從頭來,前面又何嘗沒有好風景!







英雄拒絕黃昏

看到這個悲劇,心裡感到無比的沉痛。我是1981年參加過高考的,我的孩子是2008年參加過高考的,在我人生當中經歷過的這兩次高考,讓我對家長如何調節孩子高考前後的情緒,釋放孩子的心理壓力,有一定的體會和很深的感悟。

先說說我81年的時候參加高考時的情況,那個時候的我很懵懂,父母親又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自己除了讀書之外,對外面的世界一概不瞭解,社會知識非常欠缺,考上大學和考不上大學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影響我腦子裡是一片空白。

父母親從來沒有給過我壓力,我自己更是不懂得給自己施加非得考取大學的壓力。記得高中畢業的那一年夏天,16歲的我到外地去替父親抗洪搶險,父親因身體負過傷的原因不能做重體力活,當時我已經暗暗在心裡下定決心,不準備讀書了。

80年還沒有分田到戶,每家必須出一個勞力去搶險這是任務。那一年姐姐已經出嫁了,曾經為爸爸挑重擔的姐姐再也不能幫爸爸幹活了。我是家裡的長子,我寧願放棄高考,也不願意看到爸爸拖著負傷的身體去幹重活。高考不高考我是無所謂的,上天保佑,抗洪搶險在我開學之前結束了。

再說說孩子08年經歷的那場高考。按照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努力的話考個二本是有可能的,但我的這個想法只是默默的放在心裡,當孩子的面我總是說,你只要盡力就行了,別管它考幾本,只要有書讀就行。後來孩子考上了三本,因為我們都沒有過高的期望值,所以孩子和我們都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雖然孩子如果能考上重點大學做父母的臉上有光,孩子的前途也彷彿是一片光明。但是,如果不是順其自然,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這位跳樓的考生,如果父母親能夠經常釋放他的壓力,讓孩子把高考看淡一點,也許就不會發生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了。


山人的生活感悟

把選擇權交給考生,別將壓力轉嫁給孩子。

對於普通出身,甚至出身貧寒的學子而言,高考是目前唯一能夠進行公平競爭和合理選拔的機會。

我不知道現在談階層固化是否政治正確,但從當下社會而言,階層固化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用“馬太效應”來說,“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種理論,很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特徵。

對於掌握了一定社會資源的階層而言,除高考以外,學子還有更多的機會、更早的時間接觸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高考對這些學子而言,並非通往成功的唯一直通車。

但在莘莘學子中,更多的是出身普通,甚至出身貧寒的家庭,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這些普通家庭唯一能夠想到的脫離當下普通甚至貧困的生活,改變命運、接觸社會更上層階層的唯一機會。

不否認其他各途對於成功的作用,在其他答案中看到有人提到電競、做生意,但相比高考的影響而言,通過電競、做生意達到高考後同樣成就的不僅數量少,而且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資源,也要遠遠難於高考後。

而且即便不通過高考一途,若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含金量更高的文憑和學歷,依然是社會評價成就的重要標準:翻開當下主要的互聯網巨頭的高管,無一不是具有高學歷的人才,如果讓自己具有與這些大咖平起平坐的資格,那麼首先就不得不在學歷上有與其平視的資格。

從目前而言,通過高考一步步獲取資源並取得學歷,是最穩妥的方法。

但高考雖然重要,但相比於生命而言,高考又遠不是一個人的一切。

對於一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在學習能力方面確實無法與其他學子相比,那麼就不要固囿高考一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對於多數人而言,創業或做生意也許缺少天賦,但也許對某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子而言,恰恰是其極具天分的領域。

如果高考屢經失敗,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高考一途,也許自己就是高考一途以外成功的少數人的一部分?

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所以為什麼這麼早就拋棄了自己的生命呢?還沒嘗試過就放棄,是不是太可惜了?

而作為考生的父母而言,尤其是很多出身貧寒的家庭,家長習慣性的將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諸如:“我們兩個人苦了一輩子,就希望你能夠考出來,出人頭地!”“你一定要給我們爭光!”云云,其實這種行為恰恰是將壓力成倍地強加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本已不堪重負的肩膀再扛上更多的分量。

其實很多時候,令考生感到難以承受的,相比於高考本身而言,更痛苦的其實是來自於家庭的壓力。

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考生父母的注意,對於每一個正常的家庭而言,真正的驕傲並不在於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於子女本身,對於考生家長而言,改變家庭環境的重任不應加在孩子身上,同時,應當讓孩子明白一點——父母重視的,不是你取得的成績高低,父母的一切驕傲,就是有你這樣的孩子。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自己幸福開心的活著,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拋棄。


高萌Goal

大學文憑注入同等的含金量,是高考迴歸理性選擇

開考第一科就跳樓,為之嘆息。🙏生命怎麼就如此脆弱呢?為什麼我們把考上大學、重點大學看得那麼重?說“高考決定命運"!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文憑是求職的敲門磚,是薪酬的起跑線,是身份地位的標識。所以,要想出人頭地,混得體面,就必須取得理想的文憑,而名牌大學文憑在就業上又特別受"好單位“親睞,於是,“不能輸在起跑線“的壓力,從小學一直疊加到了高中,沒考出感覺就崩潰了!都是“只看文憑說話"惹的禍。其實,這裡邊就藏著一個極簡單明瞭的問題,大家都不願去面對罷了!"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幹嘛非擠名校不可!一顆小草就會有一顆露水養著,一個生命就會有一個自已的位置,站好自已的崗不就是對生命的最大尊重嗎!挑糞工人石傳祥不也成了學習榜樣嗎?所以,給自已定一個適宜的目標,不要把自已當成"超人“,就不會覺得高考有那麼重要了。

作為一個國家,優質教育資源有限,先扶持一部分大學辦成典範是很正常的,也是非常需要的。因此,985、211的存在就是時代的產物了。但是,同樣是專科、或是本科畢業的學生,其所在學校不同而文憑的含金量不同,這就是"好單位"親睞"名文憑"的原因,這就是非名優重點不讀的根!因此,大學文憑應該注入基本相等的含金量,當同一類文憑得到同等相待時,當只認大學文憑不認什麼學校畢業時,社會就會理性起來了,高考也就象吃飯一樣自然了,基礎教育的"減負“也可望能實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