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甲骨文「智」字:人生最需要歷練的,是自己的注意力聚焦

在目前發現的《老子》最早版本《郭店楚竹書老子》中,作為“知道”的“知”都用了「智」字,比如;「智足之為足」的「智」。

其實,在漢字的傳承過程中,很多甲骨文中很有深意的字義,慢慢消失了,就拿這個「智」字來說,一旦變成了“知”,「智」字中非常重要的內涵消失了。

重新認識甲骨文「智」字:人生最需要歷練的,是自己的注意力聚焦

上圖左邊是甲骨文「智」字,右邊是篆書“知”字。這兩個字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先來說“知”字,“知”字左邊是個弓弩的象形,右邊是個口的象形,表示弓弩手根據號令發射弩箭,所以,“知”字站在左邊弓弩手的角度,表示知道:得到指令的意思。

我們再來看「智」字,「智」字左邊是長矛的象形,右邊是箭矢的象形,中間也是一個口的象形,這是一個在軍陣中發號施令的象形,表示知道:得到軍令的意思。

這兩個字都表示知道的意思,但是對於「知道者」來說,這兩個字所表示的「知道的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

重新認識甲骨文「智」字:人生最需要歷練的,是自己的注意力聚焦

從「重疊結構人體」的角度來說,“知”的分量很輕,就是聽到口令把箭射出去,射得快點、慢點問題不大,只要射了就行,所以。“知”字表示外在意識(我)的知道,知道了以後,指揮的是顯性人體的行為。

而「智」則不同,分量很重,「智」是軍令,必須嚴格執行的,違令是會被砍頭的,所以,「智」字表示內在意識(吾)的知道,知道以後,指揮的是隱性人體的行為,這就是「智,足之,為足」的意思,這裡的「為」是修為的為,而不是一般的作為。

這個「智」字,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非常有價值、有意義的。

現代社會是個信息、知識大爆炸的時代,一個人遇到什麼問題,基本上在網上、書裡都能找到答案,所以,對於現代人來說,想要得到解決方案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沒有幾個人真正能把解決方案真正執行起來解決自己問題的。

用“知”與「智」這兩個字來說,現代人想“知”什麼,都能“知”,但是,“知”後,沒法轉變成「為」,相信這也是很多人一直在苦惱的事,所以,市面上很流行把王陽明的「知行合一」拿來說這個事。

其實,一個人要真正做到“知”而能「為」,必須要學會「智」,也就是讓內在意識(吾)真正的知道。

但是,難度也在這裡,因為外在意識實在太強、太忙了,而內在意識又太弱了。我們在繁雜的生活、工作中如何才能讓自己羸弱的內在意識「智」呢?

方法,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曾經分享過。現在的生活、工作環境中能夠分散外在意識(我)注意力的東西太多,哪個明星出軌、離婚,哪個大V說了什麼,太多與我們人生目標沒有任何關係的事情,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所以,要學會固化自己關注的範圍以及行為,把日常生活中的絕大多數不必要花費精力的事情都固化下來,按照特定的程序去待人接物、為人處事。不在自己特定範圍、程序內的事情,不看、不聽、不說、不做。給自己創造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把與自己沒有關係的信息、人、事直接隔開……

這樣會帶來一個什麼好的結果呢?以往被分散的注意力會被重新收集回來,你的注意力就能用到最需要聚焦的地方,一旦注意力集中了,你的內在意識就會慢慢強起來,內在意識的「智」就會起作用。

一個人在進入職場的前幾年,最需要歷練自己的,就是注意力聚焦能力,你的注意力能夠一直聚焦重要的地方,堅持一兩年你馬上就會有突破,因為在注意力聚焦的背後,是你的內在意識起作用了……

甲骨文字義還原《道德經》鏈接

重新認識甲骨文「智」字:人生最需要歷練的,是自己的注意力聚焦

解讀《道德經》連載中,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