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以特色優質促草畜產業增效

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全國十大牧區之一。全區草畜產業發展以特色優質為突破口,實現草畜產業的提質增效,讓養殖戶嚐到了草畜產業增值帶來的效益。最新調查顯示,2017年,全區草畜產業綜合生產能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生產效率及質量安全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瓶頸性的困難和問題。

優質飼草資源不平衡嚴重製約了畜牧業發展

有關部門調查表明,優良品種培育及規模化養殖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於草畜產業新品種、新技術及深加工的培育和引進措施不力,未能形成自己的優勢特色,牛羊養殖數量持續擴大,“良種良法”綜合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企業仍停留在活畜屠宰和胴體初級加工的階段,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發展鏈條短,品牌效益差,市場競爭力不強。

危害草畜產業發展的畜禽疫病風險依然存在

調查顯示,寧夏畜禽疫病對草畜產業發展的危害事件時有發生,各地普遍存在動物疫病防控人員少、老化嚴重、技術力量單薄、村級防疫機構無辦公場所、缺少防疫設施設備、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導致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養殖風險加大。

相關負責人表示,養殖比較效益低造成草畜產業發展困難重重。全區肉用基礎母牛養殖主要集中在南部六盤山山區,以千家萬戶分散飼養為主,由於基礎母牛飼養週期長,繁殖率較低,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飼養人工成本增加、市場牛肉價格下跌、飼料價格大幅上升等疊加因素影響,基礎母牛比較效益低,肉牛產業發展後勁不足。

經濟基礎薄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突出。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普通存在規模小、層次低,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低、造血功能弱的問題,同時缺乏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加上與農戶、龍頭企業和市場的利益關係不緊密,導致抗市場風險能力弱,提檔升級受到嚴重製約。有的經營主體集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於一身,既是龍頭企業,又是合作社,還是家庭牧場,易多頭享受政府補貼,對散戶帶動作用有限,不利於規範管理。

草畜產業發展必須以特色和優質為突破口

為更好地促進草畜產業發展,寧夏在全區範圍內由政府牽頭,協調土地、發改、農牧等部門,開展與各個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的畜牧業發展規劃設計。沿黃經濟區特色農業產業要規劃10-20年左右的發展用地,每年下撥部分土地用於養殖用地。中部乾旱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儘可能將基本農田、耕地、水源地等保留下來,畜牧業開發儘量在荒地、鹽鹼地等區域進行,嚴把規模和標準關,保護生態環境不受新的汙染。

結合民族特色打造優良品種、創造優質名牌產品。在南部六盤山山區建設高檔肉牛繁育示範基地,依託六盤山肉牛產業核心區資源優勢,增強科技支撐,走肉牛產業高端化發展之路,打造高端“六盤山”品牌。在中部乾旱帶加大發展優質肉牛肉羊養殖,推進發展清真牛羊肉優質名牌戰略。在川區各縣(區)扶持建設“千頭”甚至“萬頭”肉牛(或奶牛)養殖園(區),通過不斷實踐,建立起企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的雙贏機制。

加強鄉鎮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改造和新建鄉鎮畜禽防疫體系,不斷改善服務條件,穩定畜牧技術服務隊伍,加大對基層畜牧科技人員和廣大養殖農戶的培訓力度。

政策扶持和項目帶動推進草畜產業發展。採取措施,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改變“養殖業只是副業”的落後思想,引導農戶通過發展養殖業脫貧致富。提高企業(農戶)養殖的奶牛、肉牛、肉羊等參加農業保險的參保率,通過商業保險來規避經營風險。

發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優化金融支持環境,同時建立養殖戶信用評價、記錄制度,防範金融風險,保證基金貸款回收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