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如何以一招贏得貿易戰

Jeff Spross

中國不會輕易受到貿易糾紛的影響,關稅等方面的交鋒正在進行......

與美國經濟規模相比,那些數字相對很一般般,而且大多在理論上。但如果事態真的發展到全面貿易戰,那麼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有一個核選擇。

我指的是稀土金屬。

這些元素如鏑、釹、釓和鐿。他們並不稀罕,但真真地在從智能手機到電動汽車發動機、硬盤驅動器、風力渦輪機、軍用雷達、智能炸彈、激光制導等等領域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也很難開採和加工。

事實證明,美國幾乎完全依賴國外地稀土金屬供應商。尤其於已經加工成最終可用形式的稀土金屬,美國幾乎完全依賴中國。

基本上,如果中國真的想幹美國,可能會限制出口。這將對美國的高科技消費品供應鏈產生巨大的衝擊,更不用說我們的軍事先進武器系統了。

事實上,中國不僅是美國稀土金屬的主要供應國,它也是全球其他國家地主要供應商。2009年,中國開始大幅縮減稀有金屬出口。彼時,在涉及兩艘船相撞的國際事件後,中國暫時完全切斷日本供應。這最終導致了2014年世界貿易組織的口水戰,美國、日本和其他國家一夥,中國在另一方。

這迫使中國放棄了配額。但也表明,如果經過足夠的推敲,中國將願意利用其在稀土金屬方面的優勢來發揮強硬作用。這是觀察者們緊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有這些導致了下一個問題:我們是如何陷入困境的?

故事的大部分圍繞著一家美國公司Magnequench展開,這家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出自通用汽車公司,專業生產源自稀土金屬、佔大部分最終組件的磁體。但在1995年,Magnequench被一家財團收購,其中包括兩家中國公司,他們控制了該公司62%的控股權。他們還在印第安納州收購了一個大型稀土磁體工廠。最終,Magneuquench的製造能力被轉移到了中國,印第安納工廠關門。

行政部門監管機構確實掌握著外國投資和收購美國公司的權力,特別是通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但這是20世紀90年代後冷戰時期,對全球化自由市場貿易的樂觀熱情處於高峰期。在克林頓政府1995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批准了首次Magnequench的收購,以及隨後在布什政府2003年,關閉了印第安納工廠。

立法者和政府問責辦公室批評該機構和兩個主管部門對這個事件缺乏辦法。希拉裡克林頓甚至在2008年還發表了一篇相當具有特朗普色彩的文章,試圖將Magequench於中國的出售轉為競選問題。但是,鑑於她丈夫的政府推動的這個事件,這個話題很微妙。所以稀土金屬有時變成政治上燙手的山芋,但通常很短暫。

但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面:加利福尼亞的芒廷帕斯山稀土礦。

美國的問題從來不是缺乏稀土礦藏——很豐富。問題始終在於維持國內的採礦業並將其轉化為最終成分。有一段時間,位於科羅拉多州的Molycorp公司在芒廷帕斯開採稀土。但它一直為盈利而掙扎,最終破產。在去年年中,破產程序將該礦出售給另一家中國涉入的財團。根據銷售文件,該財團的中國合作伙伴盛和(資源)將在一段時間內擁有對採礦產品的獨家銷售權。

這給我們帶來了最新、和最後的問題:我們如何解決問題?

自由市場類型喜歡關注環境法規。開採稀土金屬是一項令人討厭的業務,伴隨著很多化學和放射性副產品。妥善處理這種碎石的成本非常高,這使得開採稀土金屬難以盈利。事實上,監管機構關閉了芒廷帕斯礦山,並且因繞開相關規定而對其處以罰款。

當然,Molycorp也受到了中國強加的價格波動、以及隨後放棄其出口配額的嚴重破壞。

但不管怎樣,將美國稀土金屬危機歸咎於嬉皮士的做法,正使一項糟糕的戰略雪上加霜。對自由市場解決方案的盲目熱情是我們一開始就失去國內業務的原因。此外,中國本身就是在不關心的情況下解決了環境問題,並在此過程中創造了反烏托邦荒原。

如果稀土金屬的正常生產比較私人利益來說過於昂貴,那麼政府應該介入。要麼補貼國內產業,要麼通過直接產業政策將其國有化。許多公司正在努力尋找稀土金屬的替代品,我們可能會將公共投資投入到這項研究中。

如果決策者在20世紀90年代沒有在監管輪上睡覺,那將是非常好的。但這已經做了,現在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來刺激國內稀土金屬產能。核電是一個有啟發意義的類比:監管和保險成本也是該行業的一個巨大負擔。但是,例如,法國並沒有通過削減政府繁文縟節和“讓市場運作”來建立其充滿活力的核電容量,而是通過大規模的政府開支和中央計劃實現的。

把中國描繪成一個小人很容易。該國確實駕馭盟友和敵手之間的不穩定界線。允許中國壟斷稀土金屬市場當然是不明智的。但最終中國只是一個強硬的全球角色,追求所謂的國家利益。他們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也採取了非意識形態的經濟學方法,選擇了他們認為合適的市場工具和大政府政策。

相比之下,美國在其自由市場供應的支持下,也在同一時期走高。現在它可能要承擔後果了。

源文鏈接:http://theweek.com/articles/765276/how-china-win-trade-war-1-mo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