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意大利的“厄運循環”,歐洲銀行業如何閃避?

來自意大利的“厄運循環”,歐洲銀行業如何閃避?

意大利政局動盪、債務高企,讓整個歐洲的銀行業乃至金融市場都處於不安中。

6月3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兩家歐洲大型金融機構——意大利最大銀行裕信銀行(UniCredit)與法國興業銀行計劃合併。

該報稱,銀行業整合或將是一種解決方案,能幫助歐洲銀行擴大規模,度過危機,跟上美國競爭對手的步伐。

“厄運循環”的陰雲

IG Markets分析師表示,意大利政局動盪讓整個歐洲銀行業都受到衝擊。

《華爾街日報》表示,意大利銀行正處在拋售潮中心,長期不盈利的銀行已在逐步進行深層次重組及削減不良貸款。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投資者本就脆弱的信心又受到政局動盪的打擊。如果事態進一步發展,歐洲加息進程可能因相關不確定性而比外界普遍預期的要推遲,而推遲加息又將進一步削弱銀行的盈利能力。

此外,意大利金融市場動盪還導致持有大量意大利國債的銀行業承壓。

主權債務佔銀行一級資本金的比例,可以用來衡量銀行的償付能力。目前,有10家意大利銀行持有的意大利國債超過其一級資本金的100%。其中,意大利最大的兩家銀行Intesa和裕信銀行的該比例為145%,意大利第三大銀行Banco BPM為327%,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為206%,BPER Banca為176%,Banca Carige為151%。

除了意大利本國銀行風險敞口較大外,許多歐洲其他國家的銀行也未能倖免。歐洲銀行管理局數據顯示,去年,法國銀行共持有440億歐元的意大利債券,西班牙銀行也持有290億歐元。

RBC Capital Management分析師此前曾預計,遭受意大利債務危機衝擊最大的三家銀行除了意大利自己的裕信銀行和Intesa Sanpaolo,還有西班牙第四大銀行Sabadell。

財經媒體Wolf Street指出,由於歐元區成員國不能控制本國貨幣,無法通過印鈔擺脫困境。如果意大利再發生“厄運循環”(Doom Loop),或將致使歐元區各國都暴露在信貸風險中。

厄運循環,指國債走弱危及銀行,銀行開始拋售國債,又導致債券進一步下跌,終將政府推向崩潰邊緣。

來自意大利的“厄運循環”,歐洲銀行業如何閃避?

華爾街的挑戰

除了自身面臨的危機,競爭對手的強大也給歐洲銀行帶來巨大壓力。

行業分析公司CRISIL Coalition表示,2018年一季度,全球領先的投資銀行收入中有62%來自美國五大銀行,7家歐洲銀行僅佔38%。在2014年,這一比例還沒有如此懸殊,為56%與44%。

在美國利率上升和全球經濟增長迫使投資者調整投資組合的情況下,股票交易熱潮促使包括摩根士丹利在內的美國銀行創下了一季度的利潤。

事實上,與歐元區銀行相比,美國銀行自身本就存在競爭優勢。裕信銀行首席執行官馬斯提爾(Jean-Pierre Mustier)表示,摩根大通作為美國最大的銀行,市值達3690億美元,而相比之下,歐元區最大的銀行——西班牙國際銀行(Santander)的市值才943億美元。

目前,歐洲的投資銀行巨頭正在努力尋找一種可持續的、可盈利的商業模式。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在經歷了數月動盪後,放棄了專注於零售銀行和資產管理業務的全球雄心,其CEO離職。同時,英國的大型銀行包括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剛剛完成漫長的重組。

來自意大利的“厄運循環”,歐洲銀行業如何閃避?

整合的趨勢

6月3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兩家歐洲大型金融機構——意大利最大銀行裕信銀行(UniCredit)與法國興業銀行計劃合併。而實際情況是,馬斯提爾在幾個月前就提出過這一想法,雖然雙方暫未正式接觸,但法國興業銀行的高層也已在考慮合併的可能性。

馬斯提爾表示,法國興業銀行是聯合信貸銀行的理想合作伙伴,能為其投資銀行業務和在東歐國家開展的業務提供支持。而對於法國興業銀行來說,能獲得的最大好處就是在意大利和德國的零售和企業銀行業務上取得領先地位。

兩家銀行的合併交易可能不會在一年內完成,因為馬斯提爾對聯合信貸銀行的拯救計劃還未結束。該銀行數十億歐元的不良貸款帶來的負面影響,預計將至少持續到2019年中期。不過外界認為,從2016年夏季以來,馬斯提爾已帶領聯合信貸銀行走出了低谷。

除了上述兩家銀行的合併外,據此前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英國的巴克萊銀行正考慮與渣打銀行合併,交易金額或將超過600億英鎊。

巴克萊總裁John McFarlane及國際部門高管Gerry Grimstone都對此表示支持。

但據路透社報道,巴克萊回應稱,並沒有與對手銀行聯手的計劃。渣打銀行CEO溫特斯(Bill Winters)則在近日表示,整合確實有潛在可能性,但最後與渣打銀行達成交易的不一定是巴克萊。

溫特斯指出:“區塊鏈等新技術將把邊際成本和銀行產品的價格壓低,甚至趨近於零,擠壓銀行業的利潤率,未來可能有更多銀行消失。”

愛爾蘭銀行CEO麥當納(Francesca McDonagh)表示,未來銀行業可能出現更多整合,尤其是中型銀行,它們需要降低成本和增加效能,以創造更多收益。

根據德國金融服務諮詢公司ZEB研究,在持續低利率和監管措施趨嚴下,歐洲銀行盈利將面臨更大壓力,預估50大銀行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將由2016年的4.1%降至2021年的1.5%。

ZEB的研究報告顯示,歐盟的銀行數量已開始減少,從2010年的8237家減少至2015年的7110家。在歐元區,每5萬人就擁有1家銀行,美國的情況與之相似,但在英國,每17萬人才有1家銀行,在日本則為每90萬人擁有1家。ZEB指出:就像任何產能過多、成本過高、獲利過少的產業一樣,在銀行業,實力最弱的也會被整並,直到達成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