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市委組織部著力構建新時代幹部管理體系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針對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下對幹部工作的新要求,一些幹部出現了不敢為、不願為,擔當不夠、創新不足等問題。如何消除“不幹怕問責,幹多怕出事”“做好沒人知,做壞要自己埋單”等消極情緒,調動和保護好乾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近年來,市委始終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認真落實新時期好乾部標準,以選準用好乾部為根本,嚴中有容、嚴中有愛,以管理激勵為保障,念好“緊箍咒”,撐起“保護傘”,著力構建以“選拔、考核、管理、激勵”為主的全鏈條幹部管理體系,充分調動了幹部積極性,激勵幹部敢擔當、有作為。為幹部大膽改革、擔當有為消除了思想顧慮,解除了後顧之憂,讓幹部安心、安身、安業。

大冶市委組織部著力構建新時代幹部管理體系 激勵幹部擔當作為

立起“方向標” 為幹事創業者“鬆綁”

“犯了錯誤不可怕,怕的是被組織拋棄。今天我再次感受到組織溫暖,重拾滿滿的信心,會把最大的熱情投入工作中去。”5月24日,金湖街辦幹部張某走出會場時激動地說。

據瞭解,張某曾因工作失誤,受到組織處理,後在信訪工作中表現突出,又被提拔重用。在大冶,跟張某有相似經歷的幹部,有近20人。

當天,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擴大會議,學習貫徹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精神,700餘名黨員幹部參會。“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擔當者擔當,為幹事者撐腰。”這一表述讓大家印象深刻,備受鼓舞。“我們幹事更有底氣,心無旁騖,敢擔當有作為。”市發改局局長吳建軍說。

2016年9月12日,我市出臺的《大冶市容錯免責減責激勵幹部改革創新幹事創業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試行辦法”)制定了免責或減責“十條”,明確了對黨內法規、國家法律法規無明令禁止,工作中出現失誤或造成影響和損失,但經過科學民主決策程序、陽光運行,沒有謀取不當利益的;符合國家大政方針和上級、本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出現工作失誤和偏差,但積極採取措施,最大程度地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或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根據中央和省、市有關精神進行先行先試改革,因大膽探索有利於改革創新和發展大局的工作,出現探索性失誤或未達到預期效果的;在深入推進我市“一優三化”戰略過程中,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主動抓招商引資、抓項目落地、抓政策落實,因國家政策調整或上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變化,工作未達到預期效果或造成負面影響和損失的等10種情況,幹部可進行免責或減責。同時規定,對予以容錯免責的單位和個人,可以實行“四個不受影響”; 對予以容錯減責的個人,在問責後,及時跟蹤管理,保護其工作積極性;如有影響期的,在影響期滿後,個人使用不受影響。

“試行辦法”出臺之後,我市在為幹事者撐腰鼓勁方面紛紛亮出自己的硬招實招。對受處分幹部開展回訪教育200餘人次,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卸下包袱、輕裝上陣。認真落實機關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容錯糾錯、黨內功勳榮譽表彰等相關制度,對1100餘名符合條件的幹部及時晉升了職級待遇,對受處分後能夠知錯改錯、踏實做事、敢於擔當的幹部合理予以使用,不“一棍子”打死。

用好“指揮棒” 給亂作為幹部“亮紅燈”

“父母都是教師,為什麼他兒子還能領高中助學金?她的貧困證明是誰給開的?”電話那頭,一位中年婦女質問到。

自今年市紀委設立了965888扶貧領域投訴舉報專線電話後,電話常響,市紀委接聽人員一一分門別類記錄下來。

教育領域扶貧資金被個別幹部和教師當做“唐僧肉”,他們偽造各類證明條件,故意隱瞞收入申領教育扶貧補助金。市紀委根據群眾舉報,查處了4名村幹部違規出具貧困證明、5名教師違規申領、發放教育扶貧資金的典型案例,用心守護貧困學子的“奶酪”。

“一些地方落實貧困名單不看實際看身份,不查收入查人脈,不核家庭核證明,隨意降低貧困救助標準,把一些不完全符合條件的人群納入進來,這種假扶貧、扶假貧的現象必須根治。”市紀委第一執紀監督室某幹部如是說。

去年11月份市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整治戰役指揮部成立以來,市紀委緊盯“四個重點”立足執紀監督問責,“亮劍”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優親厚友、虛報冒領、降低標準搞假扶貧問題,共摸排問題線索376個,查處扶貧領域241個,糾出假扶貧問題線索110餘條,給予黨紀政紀處分46人,通報假扶貧典型案例10起,掛牌督辦問題6件。

嚴管就是厚愛。針對過去幹部隊伍中“不作為、慢作為”“怕擔當、不擔當”等問題,市委堅持激勵與約束並重,鼓勵“有為”,凝聚幹事創業正能量;懲戒“不為”,消除幹事創業負能量。注重剛性約束。深化考核結果運用,對單位目標管理考核年終獎金,根據工作業績實行差異化發放;對10餘名年度考核被評為“基本稱職”或“不稱職”等次的幹部,進行了約談或組織調整,杜絕“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加大監督問責力度,對出現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幹部及時“咬耳朵”“扯袖子”,用好提醒、函詢、誡勉措施,防止“小病”變成“大疾”;對政治不堅定、思想不安定、工作不作為的幹部進行“打板子”“挪位子”“摘帽子”。近年來,我市共查處黨員幹部在文明創建、信訪維穩、安全生產、項目建設等工作中“不擔當、不作為”問題185個。其中,工作約談48人,誡勉談話31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9人、組織處理14人,切實做到以嚴管促擔當。注重柔性激勵。通過談心談話,深入瞭解幹部思想動態和工作表現。對鄉鎮和市直領導班子成員談心談話820餘人次,市委書記重點與鄉鎮黨委書記、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談話,組織部長與其他幹部談話,既解決思想問題,又解決工作問題。對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訪維穩等工作中表現優秀的140餘名黨員幹部予以全市通報表揚或嘉獎。其中,10名幹部在信訪維穩、重點工程項目等工作中表現突出,被市委授予記功獎勵,對作出重大突出貢獻的29名黨員幹部及時予以提拔重用,增強了黨員幹部的政治榮譽感,讓幹部感受到組織的關心。

擰緊“壓力閥” 創新機制促幹部作為

三條國際先進的衝壓生產線上,14臺智能工業機器人在靈活地表演金鋼變形記;焊裝車間,可同時生產4種車型的柔性化生產主線上,近百臺德國進口KUKA機器人在靈活自如地進行著焊接表演…… 在佔地近3萬平方米的漢龍汽車廠房,生產繁忙,秩序井然。這個我市有史以來最大的招商引資項目,投產後將為我市實現“高速度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何曾想,除去“98+”洪水和高溫等自然因素,從2016年3月26日漢龍項目破土動工,到2017年7月1日第一輛漢龍汽車順利下線,整個項目有效工期不足一年。數千名建設者日日夜夜奮戰在工地,我市各部門單位“上下一心、協同作戰”,提供保姆式服務,一座現代化綠色工廠及產業配套工序瞬間拔地而起,創造了全省矚目的“漢龍速度”。

是什麼讓大冶的黨員幹部迸發出熱火朝天、苦幹實幹的戰鬥熱情?者源於市委始終把從嚴管理幹部貫穿於推動工作之中,創新機制促幹部作為,建立了“領導小組+指揮部”工作模式。2017年,全市圍繞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立14個領導小組,30個指揮部,確定14項重點工作分別由1名市委常委掛帥,市“四大家”班子成員不分一線二線齊上陣,全部靠前指揮。推行“重點督查+高位督查”雙督查方式,由市委副書記任組長,市領導帶隊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實行“一月一暗訪,一季一督查”。層層建立“緊盯目標、守住底線”季度剖析會制度,對影響全局的重點工作、履職中出現的重大問題,每季度在市委常委會上以民主生活會的形式開展自我批評,找病根、開方子、促整改。

正是由於市領導的率先垂範,“領導小組+指揮部”工作模式和“重點督查+高位督查”雙督查方式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讓漢龍汽車創造了神奇的“漢龍速度”。

為防止某些幹部在成績面前得意忘形,長期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出現幹事激情減退,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工作狀態,我市出臺“增量考核”辦法,構建“目標管理+增量考核”的雙考核機制,實現“考事”與“考人”有效對接。增量考核以全市目標管理考核核心內容為基礎,重點突出項目建設、技改盤活、生態建設、改革創新等方面正增長情況及影響社會穩定的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方面負增長情況。各單位以上年度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為基準,根據不同職責職能,差異化制定“正極”增長方面的目標任務和“負極”整改消化方面的目標任務,引導幹部在工作中突出重點。同時建立單位自評、組織考核及綜合評價等三種考核方式,在單位自評、組織考核的基礎上,市委組織部根據評價結果,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履職盡責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形成綜合評價意見,增強幹部幹事創業的緊迫感。

通過鮮明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並實施一系列“組合拳”,市委組織部為全市幹部念好了“緊箍咒”,撐起了“保護傘”,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培養選拔了一大批敢於擔當、積極作為的幹部,激發了幹部幹事創業的熱情,推動大冶全國“百強”排名實現“六年六進位”,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全國農村社區改革試驗區”,被授予“千年古縣”、“全省科級創新先進縣(市)”等多個榮譽稱號,為實現“湖北領跑、中部率先、全國示範”奮鬥目標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