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湖南北大肄業博士生回老家待業17年成為五保戶,應該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

黃蜂二師兄

這之前我看到過有關張某的報道,沒想到現在仍然在家待業。就此事,如果我們認真反思,除了張某自己本身的原因以外,是否我們這個社會為張某所做的也少了點什麼。既然張某的事已經引起媒體的關注,是不是除了宣傳報道外,應該為他的生活工作提供一些什麼,哪怕是一些建議規劃。可我從現有的報道中,還沒有看到有任何這樣的信息。有的只有質疑指責和遺憾。

很顯然,張某在就學過程中,一定是遇到過什麼挫折,致使肄業回家。回家後也經過一些努力,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可又因種種原因失敗了。這無疑對這個已經非常失意的他,又是一個意外的打擊。從此便一蹶不振,根據有關說法,可能患上了抑鬱症。

張某現在已經是窮困潦倒,靠姐姐接濟和政府的低保度日。這樣一個曾經為家庭帶來榮耀,乃至整個家鄉都引以為豪的高材生,為了他家庭可以說是已經傾其所有,國家也為其付出了一定的教育資源。可就這樣白白的浪費了。

看到張某的報道,我想起原先有過這樣一個類似的報道。一個從小非常優秀的學生,家長和老師都視為眼中的寶貝。這孩子也不負眾望,如願考上了一所國家名牌大學,又如願讀研,研究生畢業後,由於家庭條件困難,母親本想讓他就業,可他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就又選擇繼續讀博。博士畢業後,經過幾輪面試都因為不能適應而被淘汰或辭退。無奈回到了家中,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她明白孩子已經和社會脫節,除了讀書什麼也做不來。為了兒子,母親找到家鄉的縣教育局,請求為兒子安排一個高中歷史教師(他是歷史學博士),局領導很驚訝,但根據政策,一個博士回鄉很受歡迎。可後來的時間,讓大家大跌眼鏡,這個博士上了講臺,竟然講不出課。

母親的心在滴血,為了兒子,她向局裡和學校保證,你們給我半年時間,我一定讓我兒子堂堂正正的站在講臺上。接下來的日子,母親逼著兒子每天給自己講課,日復一日,之後母親又請來自己家裡的其它人,一起聽兒子的課,再後來發動村裡的人來聽,最後,兒子終於站到了講臺上,成了一名高中歷史教師。

我講這個故事,是想我們在報道張某的同時,如果有人像那位母親一樣,堅持不放棄,為他做一些切實可行的事情,幫助他解決當前的困境,也許他還會有用武之地,也不枉國家和家庭對他的培養。


無奈且向上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讀書讀傻了”的典型吧!因為不知道這中間到底發生多少故事,不便評說,但是就這樣的事情,還是想分享關於教育的幾個小觀點。

1.如今這個社會,學歷很重要,但是學歷並不代表一切。

2.高不成、低不就這種狀態很多人在剛工作的時候都會有,但是很多人能夠很快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從基層做起,先生存再謀發展。

3.這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學歷重要,但是持續學習能力更重要。

4.所謂的情商培養,就是要讓孩子有眼界、有一定的格局,這樣才能在未來坑坑窪窪的人生中走的更安然和平穩。

5.人是群體動物,一定要多交朋友,多接觸不一樣的朋友,會幫助自己拓寬眼界和見識。

6.人生的際遇各不相同,這樣的例子不多,真的是識時務者為俊傑。


九鬥學生心理

該如何看待湖南北大肄業博士生回老家待業17年成為五保戶?該如何把握自己的人生?其實這個問題給人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這個人是否精神正常?倘若再仔細地去深入分析,是否還存在有什麼其他隱晦的及相關聯的原因,抑或是在被人專門整蠱後而自暴自棄…總之,確實是有點出乎意料,為何如此地不可思議,難以想象(之前從未聽說過有關這樣的報道,因此,作為局外人確是有點懵的意思…)這麼說吧。以介紹所說,他是在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讀博時,忽然間肄業迴轉家鄉去的…那問題來了,他是否在讀博期間受到了什麼意外刺激?畢竟一個高級知識份子,怎會做出如此匪夷所思,令人困惑的事來?唉,可惜了!不過,這也沒什麼太值得大驚小怪的。畢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同樣的糧食所養的卻是不盡相同的人…算了,我們不去探討那些無聊又無所謂真假與否與捕風捉影、似是而非的事情了,讓我們直接來討論一下這個五十年都難得一見的怪誕行為吧一一所謂人各有志,不可強求。此話放置於此,亦最為恰當不過了…不置可否,作為一名擁有高學歷,還有專業知識為底蘊的拔尖人材,卻寧願遭人白眼、瞧不起,而淪落到靠低保去過日子,卻不願去自己動手來豐衣足食。單憑這點,某就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敢同日而說矣!告一聲慚愧,這得需要多大的付出與犧牲精神!!!才能達到如此之境界啊…某不才,某永遠不敢這般灑脫與勇敢…因為,某真的丟不起那人。某何德何能,竟敢如此去作賤自己!呼嗚悲哀!呼嗚痛哉!蒼天啊…此等之蠢材,讀書有何用?根本不值得某浪費口舌去作任何置評與理會。這等之人,既可悲又可恨…還望大家能理性冷眼旁觀即可,千萬不要因為他而動怒傷身,這樣不值。只要他不去影響到其他人就足矣…人該如何去把握自己的人生呢?其實,人生如白馬過澗,轉瞬即逝。人生是美好又短暫的,人生在於努力,人生在於經歷…你努力了,你經歷了,你的人生將因此變得豐滿,豐滿的你就是智者。這就是人生!有些人渾渾噩噩,茫茫然然就走完了一生。別說雲彩,連半片白紙都沒有留下,這豈不惜哉?因此,當我們有選擇,有希冀時。我們一定要努力爭取,要認真規劃,要三思而後行…某教不出別人怎樣去把握自己的人生!但某以為,人生無論做什麼,只要無愧於心,只要量力而為,那就是一個健康快樂、積極向上的幸福人生!人生無須太過刻意要怎樣,因為每個人的際遇與命運是不盡相同的(當然,還有你的頭腦是否靈活好使,這也很重要…)相信大夥應該看過“射鵰英雄傳”吧?金庸先生把郭靖從小的卑微人生開始,一直寫到他成為大俠後的心路歷程及漫漫人生路…內裡多少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人生艱辛不平事,使人每每讀來都嗟嘆感慨,回味無窮!何也?此乃因他將自己的平凡人生直接地嫁接入到筆下郭靖的骨髓中…所以,才會有一個如此生動樸實,木訥無華又栩栩如生的郭大俠的豐滿人生。而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生例子(建議有心人抽空儘量再去重溫一下這經典的小說…)因此,人生不在乎你有多風光、多驕傲、多成功又或多能幹…人生只在乎你是否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認真丈量生活的每一個瞬間,以及感受生活的每一個點點滴滴…當你用心經歷了,當你盡到你的責任,那一切就無怨無悔,無須再去計較什麼成敗得失了…這就是鄙人在曾經滄海,鉛華洗盡後對人生的認識與理解。某不知放於此是否合適?因為,人家問的是該怎樣去把握人生?某曰:人生的把握只可意會,不能明說…說白了吧,人生沒有誰教誰的,在人生面前,眾生皆平等。因此,平淡、理性、努力、忍耐並堅持地做好自己。你的人生將更完美,你的人格將更健全。而這,也是某朝思暮想,渴之以求的人生態度……


區銘4

個例而已,這樣的個例不要成為了讀書無用論的典型。

從小到大我就常聽著,現在大學生都沒工作的掃廁所,大學生已經給小學生打工了,這種情況有嗎,肯定有的,但是多嗎?並不多,因為很多事情少才會引起議論。

並且更多時候說這些話的人,往往一邊鄙視學歷,一邊擠破頭的想把孩子送進更好的學校

為什麼呢?因為高考讀大學不一定會改變你的命運,但是它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對於沒有背景只有背影的我們而言,更是一個最基本的敲門磚,注意最基本的,它可以儘可能讓你少走一些彎路,儘可能面對這個殘酷的社會時候從容點。

你們只看見所謂的小學生做大老闆各種瀟灑,卻沒有幾個人留意過,別人是怎麼拼命才獲取到一切,不必你讀書輕鬆

那麼,現如今教育環境,沒有問題嗎?肯定有的

應試教育的弊端不言而喻,從每年高考撕書就看的出來,書就只有考試才有用,那這本書整體而言其實都是失敗的書。

而十二年所學的知識,從實際生活中意義多大,也值得思考。

名校就註定成功嗎?當然不,只是會考試而已

學校的日子,其實非常的單純。基本上脫離了社會,考的好的成績,進而考上名校,不需要你的社會生存技能,甚至不需要你多高的情商。

只要你智商正常,自控力不錯,捨得努力,加點運氣,正常發揮就好,大部分人都敗在了自控力上。

但是你也會發現這些技能可能對於一個生活低能兒,社交白痴也沒多大問題,因為只需要考試,生活有人照顧,父母甚至可以變相提升孩子的自控力,那麼當然可以獲取一個好的分數。

但是這種為了考試,被強行教導出來的考試產物,習慣了被控制,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習慣了全世界圍著自己轉,自我,欠缺基本的待人接物的情商,因此出社會後,變得不好也很正常。

其實這也不得不提醒家長們,那就是不要讓孩子僅僅生活只有考試,成為一個高分的低能兒,到時候除了考試什麼也不會,這個人生註定也是失敗


廖彩琳律師

曾經聽過一句話特別有道理,智商高的人不代表情商高,智商需要有情商去分配和運用,為什麼有的人文化越高人越傻,因為他只有智商沒有情商,不知道學的知識應該怎麼去運用,所以就出來了一口個形容詞“書呆子”!


CR43974571

這事兒確實很可惜,一個很有用的人才沒能發揮自己的作用,投入很多教育資源卻沒能讓當事人學以致用。但對這事兒不能偏激。

首先,這種情況是極少的。任何教育制度和社會都不能保證不出現這種極特殊的個例,這種案例自然值得研究和反思,但不必誇大其影響。

其次,這位當事人應該是真的“得病”了,而且病得不輕。最大可能是抑鬱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這麼多年,都沒搞清楚是什麼病嗎?為何學校和社會沒有給予足夠的幫助?

再次,上世紀90年代的教育環境與現在大有不同。那時候的學生讀死書的多,接觸社會少,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很少,而現在不一樣。當前,無論是教育理念還是配套的教育環境,相比那個時候,都進步很多,這類事情發生的概率減少了。

最後,無論是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工作者,還是家長,乃至接受教育者,都該從這種個例中反思: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讓學子們能健康成長,無論是學業、身體還是心理?

你們怎麼看呢?


魔戒之王


黃蜂二師兄

他想出國深造,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受挫折之後才消沉造成的。按照我的初步判斷,他的精神方面一定出了問題!是個抑鬱病的患者,或者是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

對於這種小概率的特別情況,我不想多說什麼,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命吧!


用戶64077389477

我不知道你們有何德何能對他人的生活說三道四、指手劃腳,他的存在是否傷害了你?你不是他你懂他嗎?每個成年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生活的權利,每個生命的存在即合理,也應該受到尊重。我深信他之前也是一個有要求志向的人否則不會考進北大讀博士,他目前的存在是他經歷生活思索後自己的選擇,中國文化裡有無數賢人聖士都做出過與他一般選擇,老聃騎青牛出函谷關避世修行,陶淵明隱居鄉村野外南山之下等等數不勝數。趨世避世人各有志,豈是你我可言之之事,洗洗睡了吧!想站著說教了,請先搞懂清淨(靜)靈魂與歸宿,淨土一方純粹人生。他是活得明瞭,你是活得了明,最後附釆菊人詩賞析:

結廬在人境

  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

  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

  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momo2478

今天高考結束,最近關於高考的討論也成為熱點。到底高考能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我相信有很多種看法。不管你說哪種說法有理,你都可以找到證據來支持。

關於北大肄業這位博士,最後徹底地畏縮不前,不敢接觸社會,確實是一個悲劇。但是,任何一個大群體,裡面總會出現幾個特例。我們不能夠通過幾個特例來否定優秀大學的價值。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發現,越是事業比較好的人,越會重視孩子的教育,越希望孩子能上好的學校。為什麼會如此?因為這些人知道教育的價值。

通過理性的思考,我們會發現教育的意義重大。雖然說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一個好的平臺,能夠給人提供的機會更大。這不但是能力上的認定,也是社會影響力的一種。這就是為什麼很多有了一定社會基礎的人,還是願意去進修,甚至是買文憑來裝點自己的原因。


把握人生,單靠文憑確實不夠,教育本來就不應該僅僅是文憑。儘管我們現在的教育確實和能力沒有形成必然的相關性,但是,你同樣可以看到,太多太多的人通過教育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可以說,人生都是自己選擇的。看自己,遠比看別人要重要得多。如果自己想通過教育改變命運,那麼讀一個好的學校絕對可以更容易達到自己的夢想。

有一個心理學上面的說法:人,習慣於給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如果讀不好書,我們傾向於相信不讀書也能過得很好。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讀書很厲害,父母會認為讀書無用嗎?


不能否認,不少沒有讀過什麼書的人,確實也取得成功,甚至過得比很多成績好的同學更好。但是如果以此來作為評價唸書的價值,那麼就是偏見。因為這是倖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好的,都是因為被選擇出來的。更多的生活得很痛苦的人,被選擇性忽視了。大部分人,都沒有那麼幸運。


對於自我的選擇,我們的教育確實涉及不多,更多的是被安排,被計劃。我們現在越發意識到個體的選擇很重要,但是教育的方式卻是讓人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不得不說,這是我們教育的一個弊端。但是這個弊端應該不是短期內能夠改變的,想從學校開始改變很難。唯有從個體開始,從家庭開始,才能慢慢培養出真正有自我的大寫的“人”。


很多人可能會抨擊這個博士是不是傻了,浪費國家資源?

不少人也會覺得是不是我們的教育體制的問題?

我個人的看法是:個人應該承擔重要責任,這是個體的選擇,沒有對錯。做好自己,比評價別人的生活好壞更合適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