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39中度過的高四生涯,我的高考時光

今生有過兩次高考的經歷。

和許許多多80年代參加高考的年輕人一樣,有過不止一次的高考經歷。那時候,認識的人中最多的曾經考過七八次,所以有過兩次高考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兩次高考或許在人生中留下了很多不同的地方,竊以為高考其實是一種成長。尤其在第二年參加高考的時候,突然發現許多的問題是頓悟的,而在經歷了一次落榜之後,面對曾經熟悉的課本,忽然有了一種俯視的感覺,也一下子變得輕鬆了許多。

89年的第一次高考,剛剛達到專科線,被青島師範學院錄取是一定的了,舅舅那時候恰好在師院工作,於是和別人找人進大學不同,找舅舅給十元的招生同事打招呼,不要錄取我,以便還有二次再考的機會。心裡是不甘心的,因為高考前幾個月放棄了華東師大的保送機會,最後去青島師專,當然不能接受。

在青島39中度過的高四生涯,我的高考時光

高四生活是不一樣的。

高四進了青島39中做插班生。89年落榜其實不是什麼意外,因為很多該考上的人都落了幫。但是經過一個暑假的調整,不僅走出了失敗的陰影,更重要的突然發現悟出的道理不僅是人生的,也是學業的。大概是到了那種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了吧,高四變得很輕鬆。39中的氛圍和一中迥然不同,最後這一年的備考沒有在一中時那種壓抑和緊張。因為人

在青島39中度過的高四生涯,我的高考時光

特殊,所以也經常做些特殊的事情,比如下午的自習課經常跑到青島山上去背書。

那一年恰好是世界盃年,和今年一樣。和現在不同的是,現在的孩子是考完大學恰好可以安心看世界盃,那時候卻不行,90年世界盃的落幕是和高考同步的。好在意大利是有時差的,有個同學恰好自己住,下了晚自習恰好是第一場比賽的上半場,騎車路過便停下進去看個半場,然後在匆匆往家趕。

上學的路變美了。

整個中學都是在一中上的,住在團島,走到一中大概就是十七八分鐘,騎車也就是十分鐘吧。但是去了39中變得不一樣了。所以,高四這一年有機會天天欣賞海邊最好的清晨,心情也就不是那麼壓抑。可是好事多磨,大學路那年修路,記不清是個什麼大工程,整個春天25路車都要改走延安一路了。騎車是後期的事情,所以那年的春天基本都是要從黃海飯店那裡下公交車,然後步行穿過棲霞路、福山路,或者是海大校園才能到達39中。或許是因為這半年時間天天穿越這片30年代文人最密集的聚居區,粘到了不少文人氣息吧,那年的高考語文我考出了全省最高分。大學路似乎修了幾個月,因為放學的時候是下坡,所以有時候就和同學一起,坐在同學的自行車後座上,歪歪扭扭的穿過狼藉的工地,然後再步行到青島路坐車。印象中,班裡最帥的那個男生那段時間穿過修路工地的時候摔了一跤,臉上結結實實的蹭掉了一塊皮肉,好在現在看依舊還很帥。

在青島39中度過的高四生涯,我的高考時光

一夜無眠的高考前夜。

高考是在24中。這對我無疑是好消息。從家裡走路過去也就是七八分鐘,那時候不像現在,家裡大人往往早早的就在考場附近定好賓館讓考生中午休息。但是阿甘的家就承擔了這樣的作用。班裡關係比較好的同學提前打好招呼,考試三天中午就去我家睡午覺。考前那天去看考場,看完覺得時間還早,於是便和幾個同學去了二七劇院上面的檯球廳打球。想不到的是突然之間暴雨如注,一下子把我們困在那裡。那會沒有手機,即便有也沒有什麼辦法,出租車基本是超高的消費,自己家裡更不可能有車。於是就一口氣打了四個小時的檯球,直到雨停。不知道是因為打了一下午的球太過興奮,還是憋了一年的氣,覺得次日終於可以雪恥了而太過興奮,高考前夜居然片刻未眠。年輕還是一種力量,這種狀況下,第二天的兩門課不但沒有考砸,平時不太好的數學卻考出了不錯的成績。

第三天的考試恰好是青島那一年最熱的一天。監考老師是24中的一位中年老師。至今一直對這位只相處過三天的老師充滿了敬意。天氣太熱,那會的教室裡連風扇沒有,更不要說空調。讓我一生都難忘的是這位應該已經年過半百的老師,就用一個小小的毛巾,一趟趟的去衛生間打溼,在考場的地上灑水,為整個教室降溫。那天的下午是考兩門的,這兩門課的考試過程中,他幾乎沒有休息。直到第二場考試的時候,才找了一箇舊凳子,把凳子翻過來接水,灑在教室裡,才稍微輕鬆一點。雖然一生經歷過不知道多少位老師,但是這位從不知道姓名的老師,卻是我今生最崇敬的老師。

在青島39中度過的高四生涯,我的高考時光

好了,高考故事就寫這些吧,再過一個小時兒子也要走出高考的考場了,其實高考不是什麼特別的事情,不過是我們一生無數經歷中的一項,走過來再回頭看的時候,我們發現那座山其實不過是個土丘,但是恰恰是因為我們曾經攀過這土丘,我們才知道再大的山都能被踩在腳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