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作為一個胡人,是如何掌控唐朝大半精銳部隊的?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唐玄宗改變了唐初的府兵制。

唐代初年,為了防止出現軍權旁落的情況,特意設立行軍大總管一職,刻意製造兵將之間的分離關係。

但是唐代初年,邊疆先後崛起了幾個強悍的敵人:吐蕃、契丹和奚。首先是西部的吐蕃,唐高宗咸亨元年,即670年,薛仁貴西征吐蕃,結果在大非川慘敗,八年後,李敬玄又在青海慘敗。其次是東北的契丹、奚,公元696年,即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派遣二十八將征討,結果全軍覆沒。第二年,王孝傑出兵又全軍覆沒,當年,武懿宗出軍再次慘敗。最後,還是依靠突厥人的幫助,才僥倖取勝。

在強敵環伺的情況下,繼續沿用既往的府兵制,顯然已經不切實際,因此,唐玄宗做了兩個決定:一是把原來行軍大總管的權力轉給節度使;二是在邊境招募士兵,號稱健兒(明朝末年熊廷弼、孫承宗等人所謂的“遼人治遼”就是這個意思)。

所以,節度使不僅掌握了財政、軍事、行政等極大權力,還可以就地招募士兵,在這樣的背景下,安祿山想不多掌握軍隊也難。

二是安祿山所在的范陽節度國防壓力極大。

唐玄宗從東北到西南設立九個節度使,其中安西節度兵24000.北庭節度兵2萬,朔方73000,河東55000,平盧37500,隴右75000,劍南30900,嶺南15400,范陽91400.

這九個當中,兵力超過5萬的,有范陽、隴右、河西、朔方、河東。

當時,西方的敵人是吐蕃,主要是靠隴右、河西,劍南的敵人是南詔,嶺南方向壓力更小。

至於朔方、河東對面的突厥也已經衰弱不堪,因此朔方、河東兩個節度一般都是依附於隴右、河西或者范陽。

只有安祿山所在的范陽節度對面的奚、契丹實力極為強大,對唐朝威脅也大,因此,除了范陽之外,安祿山還可以掌握平盧、河東兩個節度。

這樣的話,加起來就是91400+37500+55000=183,900,即十八萬三千九百人。

當然,另外六個節度加起來還有238300人,題目中所謂的安祿山掌控半數以上軍隊並不屬實。(最後哥舒翰統領的隴右、河西軍隊在潼關被擊敗殲滅,唐朝中央只能依靠朔方軍對抗安祿山)

三是唐朝胡人為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唐朝本身繼承隋朝,隋朝又是繼承北魏,胡人為將一直屢見不鮮,到了開元中期以後,擔任節度使的不是寒族就是胡人,高仙芝、哥舒翰、安祿山、安思順等等都是胡人。

安祿山作為胡人被任命為節度並不奇怪。


小奔說史

安祿山原本是個卑微的胡人,還是個混血兒,後跟隨安延偃於開元初年歸順唐朝。為人奸佞,但通多鍾語言,最初在范陽的市場做起了經紀人,後來因為一起盜羊案,竟陰差陽錯被范陽節度使張守珪相中,混入了大唐的邊防軍中,並且憑藉自己的投機鑽營,逐漸取得張守珪信任提拔。

開元二十八年,安祿山任平盧軍兵馬使,開始發跡,費盡心思籠絡朝臣,仕途一帆風順。當然,這與唐玄宗的寵信密不可分,安祿山也一直與玄宗保持著和諧的君臣關係。為了保持玄宗對他的寵信,他不惜拜楊貴妃為母,保持與楊貴妃的親密關係,以此博得玄宗的好感。此後,先後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范陽節度使,後又兼任河東節度使。可見唐玄宗對他的深信不疑。

可以說他的勢力壯大是一個漸進過程,天寶年間,他先後節制幽州、平盧、河東之後,就掌握了大唐帝國近三分之一的領土和軍隊,具備了與中央相抗衡的實力。在擔任三地節度使的十年時間裡,他秘密製造武器,擴充胡人壯士敢死隊"曳落河",趕製朝服。但即使他如此明目張膽,面對朝臣的舉報,玄宗卻不以為然。

到了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起兵,率領各族步兵、騎兵十五萬人造反,第二年正月初一,稱帝,改國號燕。







史說新傳

其實恰恰因為安祿山是胡人,所以才能掌控大唐一半的精銳。


首先李唐自己本身就有一半胡化的血統,雖然唐朝作為國際性的大國家,並不會在各族問題上做文章,大家都一視同仁,但並不代表胡人官員和漢人官員在朝廷上沒有爭鬥,而這個爭鬥正是安祿山可以掌權的原因。

開元二十三年,李林甫得到李隆基賞識,官拜禮部尚書、加銀青光祿大夫,與張九齡一同擔任大唐宰相。正所謂一山且不容二虎,李林甫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和扳倒張九齡,開始打壓漢人官員和啟用胡人武將(藩將)擔任各地節度使,組建自己的胡人利益集團。而恰好在這件事情上,得到了認為可以“利用胡化浪人,可牽制西北各方勢力,強化李唐權力”的李隆基的認可。

也是這個時候,慄特人和突厥人的後代,也就是胡人—安祿山得到了隆基的賞識。

安祿山能夠得到賞識,跟他本身的能力是分不開的,由於其早期做過各族胡人之間的牙郎(中介),所以察言觀色的本事以及辦事效率之快確實頗為異於常人。比如當他看到楊貴妃獨寵,立馬就認其做了義母。這就導致了當時大唐權力最頂峰的三個人—李隆基、楊玉環、李林浦皆對安祿山相當喜歡。

但喜歡只是第一步,能夠令其被李隆基所器重,最主要還是因為他的浪人身份。畢竟一個沒有根基,出生貧苦的浪人,既不與朝中政治集團有瓜葛,又沒有後臺,就算造反也是要使用唐朝軍隊體系,也就是說根本造不起反的人,李隆基量他也翻不出浪來。

於是一個兼任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在邊疆獨掌部隊的浪人大將就這樣產生了。


三觀粉碎機

安祿山是唐朝營邊的胡人。本名阿犖山,父親死後,當巫師婆的母親嫁給了突厥人安延偃。阿犖山就改名姓為安祿山。長大後在唐朝邊防軍裡當兵,因勇敢而升為將軍。從此一路張揚,步入上層。

安祿山會奉承。凡是唐玄宗李基隆身邊派到他那兒調研的人,他都好酒好肉好女人地送個夠,金銀財寶大把大堆地送。回到朝廷的人都替安祿山說好話,皇帝對安祿山三個字越來越熟悉。御史中丞張利貞去巡察邊防,得了無數珍寶,回來在玄宗面前大肆讚揚安祿山。李基隆早聽眾人說此人不錯,又聽張中丞一席彙報,便任命安祿山為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兩蕃,渤海,黑水四府經略使,統一管轄河北地區這塊廣闊的邊疆防務。

安祿山有了兵權後,附近少數民族的契丹族,奚族慘遭屠殺。他掠奪這些地方的牛羊,馬畜,人口,奇珍異寶,財物獻給李姓皇帝宗室大臣。進獻的東西太多,幾乎每天都車輛絡繹不絕地朝長安駛來。

安祿山與此同時派親信劉駱谷到京城用重金賄賂皇帝左右,以刺探情報,掌握皇帝喜好,朝廷動態。李基隆對安祿山越來越相信。

安祿山受寵後,北邊少數民族多次被屠殺。為了在朝延面前有安邊功勞。他詐騙設謀假意和奚族,契丹和好。並請部落酋長喝酒。喝酒背後,派大軍襲擊這兩族民眾。並把酋長的人頭獻給朝廷,並誣衊人家暴亂。前後殺害兩族民眾幾萬人,而唐朝還以為安祿山立了大動。給他修了比皇宮還要富麗皇堂幾十倍的豪華府第,以供這"兒子"居住。

先前,安祿山拜楊貴妃為母親,次拜李基隆為父親。楊貴妃用絲綢綾緞把肥碩而矮冬瓜樣的安祿山纏繞包裹起來,象照顧嬰兒一樣地照顧他。每天給這"兒子"洗澡,整個府第歡聲笑語,李基隆一聽,忙問何事?聽清後,他也跑了去,也幫著楊貴妃一起洗,洗完後,給了愛妃一大堆"洗兒錢"。種種荒唐,不一而足……

令乾爹乾媽想不到的,就是這乾兒子造反了。因為他擁有精兵強將,可以不要這爹媽了,他要唐朝這塊大地方。

皇帝妃子的盲目信任安祿山這東西,不僅害了無數的無辜百姓。而且讓唐玄宗楊貴妃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劉一千五

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前唐朝在北方一線的邊兵有近50萬人,安祿山一人就掌握了18萬之多。安祿山雖說挖空心思諂媚討好唐玄宗和楊貴妃有心機有手段,但是這個人的軍事能力也強的很,名將哥舒翰都說他是善於用兵的人。安祿山守邊屢有軍功,其中也夾雜著坑蒙拐騙的殺良冒功,可不管怎麼說,安祿山鎮守的地方總體是太平的,如果不是發動叛亂,安祿山多半會以大唐名將載入史冊的。唐朝是個開放的時代,唐朝的皇帝本來就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對民族出身的“夷夏之防”沒有那麼森嚴,安祿山和名將安思順同為胡人,關係八竿子打不著,因為用的名字都姓“安”彼此還攀了個同宗親戚,連累安思順後來被殺。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麗人,參加平定“安史之亂”的名將李光弼是契丹人。所以安祿山這個胡人能掌兵權是稀鬆平常的事兒。但是安祿山為了發動叛亂,用胡人出身的心腹逐漸取代了漢人的將校軍官,把朝廷的軍隊弄成了自己私人的軍隊。奈何唐玄宗已經老邁昏饋,最終釀成了終結盛唐時代和自己皇權的潑天大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