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作为一个胡人,是如何掌控唐朝大半精锐部队的?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唐玄宗改变了唐初的府兵制。

唐代初年,为了防止出现军权旁落的情况,特意设立行军大总管一职,刻意制造兵将之间的分离关系。

但是唐代初年,边疆先后崛起了几个强悍的敌人:吐蕃、契丹和奚。首先是西部的吐蕃,唐高宗咸亨元年,即670年,薛仁贵西征吐蕃,结果在大非川惨败,八年后,李敬玄又在青海惨败。其次是东北的契丹、奚,公元696年,即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派遣二十八将征讨,结果全军覆没。第二年,王孝杰出兵又全军覆没,当年,武懿宗出军再次惨败。最后,还是依靠突厥人的帮助,才侥幸取胜。

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继续沿用既往的府兵制,显然已经不切实际,因此,唐玄宗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把原来行军大总管的权力转给节度使;二是在边境招募士兵,号称健儿(明朝末年熊廷弼、孙承宗等人所谓的“辽人治辽”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节度使不仅掌握了财政、军事、行政等极大权力,还可以就地招募士兵,在这样的背景下,安禄山想不多掌握军队也难。

二是安禄山所在的范阳节度国防压力极大。

唐玄宗从东北到西南设立九个节度使,其中安西节度兵24000.北庭节度兵2万,朔方73000,河东55000,平卢37500,陇右75000,剑南30900,岭南15400,范阳91400.

这九个当中,兵力超过5万的,有范阳、陇右、河西、朔方、河东。

当时,西方的敌人是吐蕃,主要是靠陇右、河西,剑南的敌人是南诏,岭南方向压力更小。

至于朔方、河东对面的突厥也已经衰弱不堪,因此朔方、河东两个节度一般都是依附于陇右、河西或者范阳。

只有安禄山所在的范阳节度对面的奚、契丹实力极为强大,对唐朝威胁也大,因此,除了范阳之外,安禄山还可以掌握平卢、河东两个节度。

这样的话,加起来就是91400+37500+55000=183,900,即十八万三千九百人。

当然,另外六个节度加起来还有238300人,题目中所谓的安禄山掌控半数以上军队并不属实。(最后哥舒翰统领的陇右、河西军队在潼关被击败歼灭,唐朝中央只能依靠朔方军对抗安禄山)

三是唐朝胡人为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唐朝本身继承隋朝,隋朝又是继承北魏,胡人为将一直屡见不鲜,到了开元中期以后,担任节度使的不是寒族就是胡人,高仙芝、哥舒翰、安禄山、安思顺等等都是胡人。

安禄山作为胡人被任命为节度并不奇怪。


小奔说史

安禄山原本是个卑微的胡人,还是个混血儿,后跟随安延偃于开元初年归顺唐朝。为人奸佞,但通多钟语言,最初在范阳的市场做起了经纪人,后来因为一起盗羊案,竟阴差阳错被范阳节度使张守珪相中,混入了大唐的边防军中,并且凭借自己的投机钻营,逐渐取得张守珪信任提拔。

开元二十八年,安禄山任平卢军兵马使,开始发迹,费尽心思笼络朝臣,仕途一帆风顺。当然,这与唐玄宗的宠信密不可分,安禄山也一直与玄宗保持着和谐的君臣关系。为了保持玄宗对他的宠信,他不惜拜杨贵妃为母,保持与杨贵妃的亲密关系,以此博得玄宗的好感。此后,先后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后又兼任河东节度使。可见唐玄宗对他的深信不疑。

可以说他的势力壮大是一个渐进过程,天宝年间,他先后节制幽州、平卢、河东之后,就掌握了大唐帝国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和军队,具备了与中央相抗衡的实力。在担任三地节度使的十年时间里,他秘密制造武器,扩充胡人壮士敢死队"曳落河",赶制朝服。但即使他如此明目张胆,面对朝臣的举报,玄宗却不以为然。

到了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在范阳起兵,率领各族步兵、骑兵十五万人造反,第二年正月初一,称帝,改国号燕。







史说新传

其实恰恰因为安禄山是胡人,所以才能掌控大唐一半的精锐。


首先李唐自己本身就有一半胡化的血统,虽然唐朝作为国际性的大国家,并不会在各族问题上做文章,大家都一视同仁,但并不代表胡人官员和汉人官员在朝廷上没有争斗,而这个争斗正是安禄山可以掌权的原因。

开元二十三年,李林甫得到李隆基赏识,官拜礼部尚书、加银青光禄大夫,与张九龄一同担任大唐宰相。正所谓一山且不容二虎,李林甫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扳倒张九龄,开始打压汉人官员和启用胡人武将(藩将)担任各地节度使,组建自己的胡人利益集团。而恰好在这件事情上,得到了认为可以“利用胡化浪人,可牵制西北各方势力,强化李唐权力”的李隆基的认可。

也是这个时候,栗特人和突厥人的后代,也就是胡人—安禄山得到了隆基的赏识。

安禄山能够得到赏识,跟他本身的能力是分不开的,由于其早期做过各族胡人之间的牙郎(中介),所以察言观色的本事以及办事效率之快确实颇为异于常人。比如当他看到杨贵妃独宠,立马就认其做了义母。这就导致了当时大唐权力最顶峰的三个人—李隆基、杨玉环、李林浦皆对安禄山相当喜欢。

但喜欢只是第一步,能够令其被李隆基所器重,最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浪人身份。毕竟一个没有根基,出生贫苦的浪人,既不与朝中政治集团有瓜葛,又没有后台,就算造反也是要使用唐朝军队体系,也就是说根本造不起反的人,李隆基量他也翻不出浪来。

于是一个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在边疆独掌部队的浪人大将就这样产生了。


三观粉碎机

安禄山是唐朝营边的胡人。本名阿荦山,父亲死后,当巫师婆的母亲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阿荦山就改名姓为安禄山。长大后在唐朝边防军里当兵,因勇敢而升为将军。从此一路张扬,步入上层。

安禄山会奉承。凡是唐玄宗李基隆身边派到他那儿调研的人,他都好酒好肉好女人地送个够,金银财宝大把大堆地送。回到朝廷的人都替安禄山说好话,皇帝对安禄山三个字越来越熟悉。御史中丞张利贞去巡察边防,得了无数珍宝,回来在玄宗面前大肆赞扬安禄山。李基隆早听众人说此人不错,又听张中丞一席汇报,便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平卢军使,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统一管辖河北地区这块广阔的边疆防务。

安禄山有了兵权后,附近少数民族的契丹族,奚族惨遭屠杀。他掠夺这些地方的牛羊,马畜,人口,奇珍异宝,财物献给李姓皇帝宗室大臣。进献的东西太多,几乎每天都车辆络绎不绝地朝长安驶来。

安禄山与此同时派亲信刘骆谷到京城用重金贿赂皇帝左右,以刺探情报,掌握皇帝喜好,朝廷动态。李基隆对安禄山越来越相信。

安禄山受宠后,北边少数民族多次被屠杀。为了在朝延面前有安边功劳。他诈骗设谋假意和奚族,契丹和好。并请部落酋长喝酒。喝酒背后,派大军袭击这两族民众。并把酋长的人头献给朝廷,并诬蔑人家暴乱。前后杀害两族民众几万人,而唐朝还以为安禄山立了大动。给他修了比皇宫还要富丽皇堂几十倍的豪华府第,以供这"儿子"居住。

先前,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亲,次拜李基隆为父亲。杨贵妃用丝绸绫缎把肥硕而矮冬瓜样的安禄山缠绕包裹起来,象照顾婴儿一样地照顾他。每天给这"儿子"洗澡,整个府第欢声笑语,李基隆一听,忙问何事?听清后,他也跑了去,也帮着杨贵妃一起洗,洗完后,给了爱妃一大堆"洗儿钱"。种种荒唐,不一而足……

令干爹干妈想不到的,就是这干儿子造反了。因为他拥有精兵强将,可以不要这爹妈了,他要唐朝这块大地方。

皇帝妃子的盲目信任安禄山这东西,不仅害了无数的无辜百姓。而且让唐玄宗杨贵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劉一千五

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前唐朝在北方一线的边兵有近50万人,安禄山一人就掌握了18万之多。安禄山虽说挖空心思谄媚讨好唐玄宗和杨贵妃有心机有手段,但是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也强的很,名将哥舒翰都说他是善于用兵的人。安禄山守边屡有军功,其中也夹杂着坑蒙拐骗的杀良冒功,可不管怎么说,安禄山镇守的地方总体是太平的,如果不是发动叛乱,安禄山多半会以大唐名将载入史册的。唐朝是个开放的时代,唐朝的皇帝本来就有少数民族的血统,对民族出身的“夷夏之防”没有那么森严,安禄山和名将安思顺同为胡人,关系八竿子打不着,因为用的名字都姓“安”彼此还攀了个同宗亲戚,连累安思顺后来被杀。哥舒翰是突厥人,高仙芝是高丽人,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名将李光弼是契丹人。所以安禄山这个胡人能掌兵权是稀松平常的事儿。但是安禄山为了发动叛乱,用胡人出身的心腹逐渐取代了汉人的将校军官,把朝廷的军队弄成了自己私人的军队。奈何唐玄宗已经老迈昏馈,最终酿成了终结盛唐时代和自己皇权的泼天大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