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超频对于很多小白来说,简直是不敢想的事情,一般都是大佬们才会玩的东西,其实我也不算大佬,前一段时间刚发了一个装机贴,用的主板是铭瑄的Z370主板,装了一块i7 8700k的U。

当时也说过,铭瑄Z370主板除了15相供电和RGB灯以外,还有一点就是能够轻松超频,针对超频做了一些处理,既然有了这个配置,怎么能不尝试一下~接下来我就用铭瑄Z370+i7 8700k测试一下看看这块主板的超频能力到底怎么样。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先来看一下正常状态下,不超频的时候先来一个最大众的跑分,鲁大师综合跑分成绩276940,二十七万多的跑分我其实已经比较满意了,磁盘性能的跑分非常低的原因是我现在把系统装在了一个HDD上面,所以~~~~你懂的,跑分比上一次使用英特尔760P低了一些。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再来看一下CPU-Z的成绩,在不开启超频的情况下,CPU自动睿频到4.7GHz,单核处理性能比AMD的R7 1800X要好一些,但是在多核处理性能上略逊于R7 1800X,毕竟R7 1800X比i7 8700k要多两个核心。


这个正常情况下就没有烤机的必要了,因为即便是睿频也只是在4.7GHz的主频,再加上足够的电源和不错的散热,基本上不会有不稳定的情况发生。然后直接进行超频设置,超频之后再做测试。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先关机进入BIOS设置,铭瑄Z370的超频设置还是很傻瓜操作的,在启动系统之前按DEL进入BIOS设置。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在BIOS设置里面有一个“超频”的选项,选中。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往下拉可以看到“处理器”,打开这个选项。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在这个界面里面可以看到超频的选项了,这里输入最大倍频,因为我第一次测试,我先输入49,也就是最大超频到4.9GHz,先来尝个鲜。至于下面的核心电压模式,直接Adaptive就行,后面的各种电压调节全部都是智能调节的,自己完全不用管。然后按F10直接保存重启。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开机之后还是老套路,先用鲁大师跑一遍综合评分,测完之后的鲁大师跑分成绩298716,二十九万八千多,整整比不超频的情况下多跑了两万多分,看单项测试,这两万多分基本都来自于CPU的成绩,超频的效果还是有的。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再来看一下CPU-Z的测试结果,i7 8700k单核性能不超频的情况下跟R7 1800X持平,i7 8700k多核性能不超频的情况下要比R7 1800X低29个百分点。而超频到4.9之后i78700k的单核性能要比R7 1800X提升了4个百分点,多核处理性能也i7 8700k也从落后29个百分点飙至仅落后R7 1800X3个百分点,成绩还是不错的。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然后再使用AIDA进行一下烤机测试,超频能开机是一回事儿,但是能不能稳定运行不蓝屏又是另一回事儿,实际测试烤机30分钟以后,CPU的温度稳定在七十五度上下,并没有出现任何蓝屏等问题,可以看出来还是比较稳定的。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然后再试一下铭瑄Z370主板宣传的稳定运行5.1GHz,还是按照刚才设置的,把最大倍频设置为51,然后开机,日常鲁大师测试,跑分成绩为307574分,相比起超频到4.9GHz,CPU的跑分相比起超频到4.9GHz的十四万五千多提升到了十五万三千多,也提升了近一万的跑分。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换到CPU-Z可以看到i7 8700k的单核处理性能依旧超越R7 1800X 4个百分点,但是在多核处理能力上面i7 8700k已经和R7 1800X持平了,超频的效果还是显而易见的,接下来最重要的就看超频之后的稳定性了。

铭瑄Z370+i7 8700k,超频能力测试

使用AIDA在超频5.1GHz的情况下进行30分钟的单烤FPU,CPU温度一直在九十八九度徘徊,基本上要触发温度过百保护了。但是整个测试期间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还是挺稳定的,相信如果开棺换上液态金属再换个好点的风冷,温度应该会下降很多。

总的来说铭瑄的这块iCraft Z370 Gaming主板在超频能力方面的表现还是比较稳定的,能够满足我这种入门小白的超频体验,可以在5.1GHz频率下的稳定运行,对这块板子的性能是比较肯定的,不受什么限制,我想这主要取决于15相供电系统还有智能供电分配吧。再加上有比较高端的音频芯片和比较多的装甲保护,用料十足,而至于到底值不值得你去选择,我只能说在这个价位里还算性价比比较高的,而且RGB光污染做的也比较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