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撐起我們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兒時的年: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撐起我們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01

今天看了一部和年有關的中國風動畫短片《元日》。

片中灶王爺在看到貢品時狹著眼睛偷笑的樣子讓我想起了小時候與灶王爺有關的那些事兒。

二十三,糖瓜粘。

記憶中的臘月二十三是吃糖瓜的日子,媽媽說吃糖瓜是為了甜一甜灶王爺的嘴,讓他在上天彙報時能替我多說點兒好話。

所以每年吃糖瓜的時侯我都吃的很認真、很有儀式感,我是真切地盼望著灶王爺他老人家上天時能多替我說說好話。

過了二十三,大人們就更加忙碌了。

他們忙著打掃房屋、購置年貨,準備好吃的,而我們則負責穿梭於各位大人中間一邊玩耍一邊找吃的。

年味最重的當選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們就開始忙著貼春聯了。

記憶中的春聯都是爺爺親自寫的,爺爺在正房的圓桌上鋪開了紅紙,奶奶熬好了漿糊,我們幾個小孩則拿著爺爺的《春聯大全》趴在桌子上挑著自己喜歡的春聯。

“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爺爺我喜歡這副,你給我寫這幅。”

爺爺大筆一揮我們各自挑好的對聯就完成了。

看著叔叔伯伯們把我們親自挑選的對聯貼在院裡的各個角落,心裡別提有多美了。

兒時的年: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撐起我們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02

吃過午飯後大人們又開始張羅著掛燈籠了。

看著大人們爬上高高的院牆我們既興奮又佩服:那麼高的牆也能爬上去,果然是大人啊!

往往在春晚還沒開始的時候燈籠就亮了。

不怕冷的我們沉浸在燈籠那紅彤彤的光暈中玩耍嬉鬧,感覺如果誰回了屋那就是錯過了一年一度的好時候。

小時候能安心看春晚的只有我們,大人們依舊在忙忙碌碌著,他們要趕在十二點前幹完所有的活。

而當時的我們也理解不了為什麼有這麼好看的節目他們還捨得走來走去。

十二點放鞭炮的時候最是熱鬧,叔叔伯伯帶著哥哥弟弟們放他們早已心癢多日的鞭炮。

姐姐妹妹們則圍著奶奶準備的香爐排著隊學著奶奶的樣子來祈求自己來年好運連連。

雖然那時的我們還不太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好運連連,對我們來說好運連連就是有好吃的、好穿的、考試別考砸、父母別責罵。

放完鞭炮、上完香,看著媽媽把我們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放在床頭,就可以愉快而安心的睡覺了,明天醒來就是新年了,想想都很開心呢。

初一的早晨,父母拿著壓歲錢溫柔地將我們喚醒,在興奮地數著壓歲錢的同時美好的一天,美好的一年就這樣美好的開始了……

兒時的年: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撐起我們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03

那些年,年是屬於我們的,快樂是屬於我們的,煩惱是屬於大人的。

那些年我們曾天真地以為大人們,全世界的人們都是和我們一樣享受過年的。

隨著越長越大年味也越來越淡了。

如今我們也變成當年的大人了,年的真相也逐漸顯露出來了。

與年的快樂並存的還有那些年的煩惱。

爺爺的病越來越嚴重了,他們都說這也許是爺爺能過的最後一個新年了。

大爺大娘今年報孫子的願望又落空了,過年的時候看到別人秀娃肯定又是酸酸的。

二舅的女兒年後就要遠嫁,這是她在孃家過的最後一個年了。

二姨夫今年攬的工程一毛錢也沒要回來。

大哥在年前就失業了,煎熬度日的他只盼年後能找個好工作。

小姑為了給孩子攢學費今年過年一件新衣服也沒買……

這些煩惱大概是一直存在的吧,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煩惱不同。

當我們還是小孩時,當時的大人也有著歲歲年年的煩惱。

但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他們依舊會匆匆忙忙地辦年貨、依舊會忙忙碌碌地準備年夜飯,依舊會在我們調皮搗蛋地穿梭於忙碌的他們中間時溫柔地說一句:你們別太皮了。

年對他們來說就是:只要孩子們高興就好。

兒時的年: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撐起我們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04

如今我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年也變成了:只要孩子高興就好。

無論年前有多少疲累,無論心中有多少不快,在新年的早晨我們也會溫柔地將孩子喚醒,告訴他們美好的一年開始了。

他們為我們撐起的年,我們也該為下一代溫柔撐起。

我沉浸在兒時年的回憶裡懷著感恩與溫暖寫下此文,並以此文獻給那些為我們撐起兒時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願你們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平安喜樂。

最後,以一首王安石的《元日》來紀念一下我們兒時的那些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兒時的年:謹以此文獻給那些撐起我們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長輩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