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撑起我们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儿时的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撑起我们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01

今天看了一部和年有关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元日》。

片中灶王爷在看到贡品时狹着眼睛偷笑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与灶王爷有关的那些事儿。

二十三,糖瓜粘。

记忆中的腊月二十三是吃糖瓜的日子,妈妈说吃糖瓜是为了甜一甜灶王爷的嘴,让他在上天汇报时能替我多说点儿好话。

所以每年吃糖瓜的时侯我都吃的很认真、很有仪式感,我是真切地盼望着灶王爷他老人家上天时能多替我说说好话。

过了二十三,大人们就更加忙碌了。

他们忙着打扫房屋、购置年货,准备好吃的,而我们则负责穿梭于各位大人中间一边玩耍一边找吃的。

年味最重的当选大年三十,大年三十的早晨大人们就开始忙着贴春联了。

记忆中的春联都是爷爷亲自写的,爷爷在正房的圆桌上铺开了红纸,奶奶熬好了浆糊,我们几个小孩则拿着爷爷的《春联大全》趴在桌子上挑着自己喜欢的春联。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爷爷我喜欢这副,你给我写这幅。”

爷爷大笔一挥我们各自挑好的对联就完成了。

看着叔叔伯伯们把我们亲自挑选的对联贴在院里的各个角落,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儿时的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撑起我们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02

吃过午饭后大人们又开始张罗着挂灯笼了。

看着大人们爬上高高的院墙我们既兴奋又佩服:那么高的墙也能爬上去,果然是大人啊!

往往在春晚还没开始的时候灯笼就亮了。

不怕冷的我们沉浸在灯笼那红彤彤的光晕中玩耍嬉闹,感觉如果谁回了屋那就是错过了一年一度的好时候。

小时候能安心看春晚的只有我们,大人们依旧在忙忙碌碌着,他们要赶在十二点前干完所有的活。

而当时的我们也理解不了为什么有这么好看的节目他们还舍得走来走去。

十二点放鞭炮的时候最是热闹,叔叔伯伯带着哥哥弟弟们放他们早已心痒多日的鞭炮。

姐姐妹妹们则围着奶奶准备的香炉排着队学着奶奶的样子来祈求自己来年好运连连。

虽然那时的我们还不太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运连连,对我们来说好运连连就是有好吃的、好穿的、考试别考砸、父母别责骂。

放完鞭炮、上完香,看着妈妈把我们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放在床头,就可以愉快而安心的睡觉了,明天醒来就是新年了,想想都很开心呢。

初一的早晨,父母拿着压岁钱温柔地将我们唤醒,在兴奋地数着压岁钱的同时美好的一天,美好的一年就这样美好的开始了……

儿时的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撑起我们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03

那些年,年是属于我们的,快乐是属于我们的,烦恼是属于大人的。

那些年我们曾天真地以为大人们,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和我们一样享受过年的。

随着越长越大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如今我们也变成当年的大人了,年的真相也逐渐显露出来了。

与年的快乐并存的还有那些年的烦恼。

爷爷的病越来越严重了,他们都说这也许是爷爷能过的最后一个新年了。

大爷大娘今年报孙子的愿望又落空了,过年的时候看到别人秀娃肯定又是酸酸的。

二舅的女儿年后就要远嫁,这是她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年了。

二姨夫今年揽的工程一毛钱也没要回来。

大哥在年前就失业了,煎熬度日的他只盼年后能找个好工作。

小姑为了给孩子攒学费今年过年一件新衣服也没买……

这些烦恼大概是一直存在的吧,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烦恼不同。

当我们还是小孩时,当时的大人也有着岁岁年年的烦恼。

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依旧会匆匆忙忙地办年货、依旧会忙忙碌碌地准备年夜饭,依旧会在我们调皮捣蛋地穿梭于忙碌的他们中间时温柔地说一句:你们别太皮了。

年对他们来说就是:只要孩子们高兴就好。

儿时的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撑起我们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04

如今我们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年也变成了:只要孩子高兴就好。

无论年前有多少疲累,无论心中有多少不快,在新年的早晨我们也会温柔地将孩子唤醒,告诉他们美好的一年开始了。

他们为我们撑起的年,我们也该为下一代温柔撑起。

我沉浸在儿时年的回忆里怀着感恩与温暖写下此文,并以此文献给那些为我们撑起儿时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喜乐。

最后,以一首王安石的《元日》来纪念一下我们儿时的那些年: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儿时的年:谨以此文献给那些撑起我们童年年味的父母和家中长辈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