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遊安徽:巢湖水師港故事

巢湖在姥山島上有個古老的港灣,人稱為“南船塘”。其實,它是建於元朝末年的巢湖水師港。

跟著故事遊安徽:巢湖水師港故事

巢湖姥山島(供圖:合肥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據史記載,蒙古族推翻宋朝建立元朝,統治中國89年。到了元朝末年,由於統治者的暴政、腐敗,激起各地農民起義,“八月十五殺韃子”喊聲四起。在安徽鳳陽有一支農民起義軍,隊伍之大,攻勢之猛,戰鬥力之強,有力地震撼著搖搖欲墜的元王朝,這支農民起義隊伍領袖叫朱元璋。朱元璋隊伍以摧枯拉朽之勢很快推翻了元朝在北方統治。為徹底打掉元軍蠻海牙子在江南據點,剷除南方軍閥割據局面,儘快統一天下。朱元璋決定組建水師,打過長江,平定天下。

跟著故事遊安徽:巢湖水師港故事

巢湖姥山島(供圖:合肥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巢湖是江淮之間最大湖泊,朱元璋認為巢湖是水鄉澤國,這裡船隻多,船民多,熟水性,習強悍。經過訓練必善水戰。於是派謀士李善長來巢湖找到了俞廷玉及三個兒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淵和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籌劃建立巢湖水師,謀劃統一天下大業。 俞氏父子和廖氏兄弟欣然同意歸順,很快拉起一支水上義軍。俞、廖兩家集結了上千條船,上萬船民駐在姥山訓練。八百里巢湖,水天相連,“無風三尺浪”。為確保船隻安全,必須建“船塘”避風浪。於是他們選擇了姥山島南山腳下的一個湖灣裡建船塘(港口)。建船塘需大量石塊壘堤圍港。老將俞廷玉事先安排士兵到巢湖南岸山上炸石,再派大批船隻運石。起初,壘石造船塘沒有經驗,只想到石塊小好裝船卸船沒有預料到石塊小,分量輕,卻難以頂風擋浪。因巢湖湖面遼闊,大風掀起巨浪,後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巨浪不僅衝倒圍堤,還像現在挖掘機前面的抓子,再把石塊往後一抓,壘起的圍堤全坍塌了,石頭被回浪卷至湖心。他們一次次失敗了,但沒有灰心。總結教訓是因為石頭小了,壓不住風浪,要改用大石塊,越大越重越好。後來,他們從山上採下大石塊,輕則幾百斤,重則千餘斤。俞氏兄弟三人個個力大無窮,人人是條硬漢。他們一人搬或兩人抬著巨石上船、下船。早起晚休,用石頭壘砌擋浪牆,難事險事他們總是搶在前頭。有一次,七八個漢子抬了一千多斤重的大石頭放在三弟有俞通淵肩背上,讓他背石上船,不料“咔嚓”一聲,上船跳板壓成兩段,俞通淵連人帶石掉到湖裡。大石頭壓在他的身上沉入湖底,約半個時辰俞通淵安然無恙從水底浮上來,游上岸,在場人無不驚歎。俞通淵不僅力大無比,而且水性特別好,可以踩水在湖面奔走。他只要在口中含根蘆葦管,潛在水下七、八個小時也是安然無事。

數九寒冬,天寒地凍,冷風刺骨。水兵不顧嚴寒破冰運石,搶建水師港口。有時,湖面冰結得很厚。冰上可推車、行人。他們則認為是天賜良機,把巨大的石塊放在圓木頭上,滾動木頭,帶動石頭移動,這樣不僅不延誤工期,還解決了巨大石塊無法裝船運輸的難題,創造了“滾木移石”的辦法。

搶建水師港口是個十分艱辛的勞動,但水師們在勞動中常常相互逗樂,苦中取樂,充滿樂觀情懷。這裡曾發生過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水師港口旁邊的羊角山上有個聖姥廟,一日,廟裡尼姑拿著沾滿汙泥的鞋到港灣洗刷,見到士兵破冰運石,觸景生情,脫口說了句對聯的上聯:“冰凍冰船,兵打冰,冰破冰船走。”誰知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在水師中有位士兵也順口對出下聯:“尼拿泥鞋,尼刷泥,泥淨尼姑歸。”此時,港口內笑成一團,拍手叫好。

姥山南塘——巢湖水師港歷經數百年風雨,幾經改朝換代,面目依舊。晚清江蘇補臺吳毓芬在水師港的石壁上書寫的“積石之峨峨,可撼風破”九個大字至今清晰可見。巢湖水師港歷經滄桑,見證了一個偉大真理,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