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林黛玉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釵正冊雙首(林黛玉、薛寶釵並列第一)之一。林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絳珠仙草,受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得久延歲月。得知神瑛侍者下凡造歷幻緣,也隨後下凡投胎,以一生的眼淚償還其灌溉之恩。絳珠仙草轉世的林黛玉與赤瑕宮神瑛侍者轉世的賈寶玉青春年少,有共同的理想志趣和叛逆精神而慢慢發展成愛情。絳珠還淚的神話賦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詩人氣質,為寶黛愛情注入了帶有奇幻元素的羅曼蒂克色彩,同時又定下了悲劇基調。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先任蘭臺寺大夫,後被欽點為巡鹽御史。林家祖上曾襲過列侯,至林如海,便從科第出身。林家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林黛玉的母親是榮國公府最受寵的嫡出千金。林黛玉生得傾城傾國容貌,兼有曠世詩才,是世界文學作品中最富靈氣的經典女性形象。林黛玉從小聰明清秀,父母對她愛如珍寶。黛玉六、七歲時母親早亡,外祖母(賈母,文中一般稱為老太太)把她接到身邊撫養教育,十一、二歲時又死了父親,從此常住賈府,養成了孤標傲世的性格。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林黛玉自在榮府以來,賈母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後,便是寶玉和黛玉二人之親密友愛處,亦自較別個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而且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鬱不忿之意。這日不知為何,他二人言語有些不合起來,黛玉又氣的獨在房中垂淚,寶玉又自悔言語冒撞,前去俯就,那黛玉方漸漸的迴轉來。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王夫人(賈寶玉的母親)的陪房周瑞家的因有事到薛姨媽(王夫人的妹妹,薛寶釵的母親)家裡,薛姨媽讓順便把一些新巧的宮花分送給賈府的三位姑娘、林黛玉及王熙鳳(賈府的當家媳婦),周瑞家的因為順路,圖省事,最後才送到林黛玉這裡。黛玉只就寶玉手中看了一看,便問道:“還是單送我一人的,還是別的姑娘們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這兩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給我。”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賈母說要給薛寶釵過生日,讓王熙鳳負責操辦。因為十五歲,雖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將笄之年,所以就在往年林黛玉生日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些,還定了一班新出小戲,大家一起吃酒飯,一起看戲,都來捧場,好不熱鬧!這一切,唯有林黛玉知道了心裡泛酸,不想出來捧場,不想去聽戲。寶玉因不見林黛玉,便到他房中來尋,只見林黛玉歪在炕上.寶玉笑道:“起來吃飯去,就開戲了.你愛看那一出?我好點。”林黛玉冷笑道:“你既這樣說,你特叫一班戲來,揀我愛的唱給我看.這會子犯不上趕著人借光兒問我。”寶玉笑道:“這有什麼難的.明兒就這樣行,也叫他們借咱們的光兒。”一面說,一面拉起他來,攜手出去。席間寶釵點了一出《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寶玉說這是“熱鬧戲文”,寶釵道:“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裡知道這出戏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寶玉聽了,喜的拍膝畫圈,稱賞不已,又贊寶釵無書不知,林黛玉道:“安靜看戲罷,還沒唱《山門》,你倒《妝瘋》了。”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黛玉父母雙亡,寄居於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府,極度的自卑心理形成極端的個人主義。從心理學角度來看,自卑情結會產生對他人、對世界的緊張感,但緊張感是不能持久的,於是爭取優越感是自卑情結的補償心理。通過凌駕於他人之上,使別人不便發怒的打趣取笑,獲得一種優越他人的自信,恰恰是源於她內心的自卑。黛玉嘴巴不饒人,特別愛打趣他人,李嬤嬤說:“真真這個林姐兒,說出一句話來,比刀子還尖呢。”寶釵說:“真真這個顰丫頭的一張嘴,叫人惱不是,喜歡又不是。”連寡嫂李紈也說:“你們聽他這刁話,他領著頭兒鬧,引著人笑,倒賴我的不是。真真恨的我只保佑明兒你得一個利害婆婆,再得幾個千刁萬惡的大姑子小姑子,試試你那會子還這麼刁不刁了。”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林黛玉出身於"清貴之家",由於小時父母鐘愛,賈母的偏愛,使善於察言觀色的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懶於與他人共。她稱寶玉的奶媽李嬤嬤“老貨”,取笑劉姥姥是“母蝗蟲”,湘雲、寶釵,甚至寡嫂李紈她也敢打趣。周瑞家的送宮花給她時,她關心的不是花,而是“單送我一個人的,還是別的姑娘都有呢?”她要的是“天之驕子”獨佔全部的愛,優厚的愛。後因父母早喪,寄居賈府,孤苦伶仃。環境的齷齪勢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備",為保持自己純潔的個性,她始終"孤高自許,目下無塵",並且常以"比刀子還利害"的語言,揭露周圍不合理的現象,見一個打趣一個,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愛惱”。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後,必犯嗽疾, 這日寶釵來望他,因說起這病症來,寶釵建議黛玉吃燕窩粥滋養,黛玉說自己的處境實為不便,“老太太,太太,鳳姐姐這三個人便沒話說,那些底下的婆子丫頭們,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這裡這些人,因見老太太多疼了寶玉和鳳丫頭兩個,他們尚虎視耽耽,背地裡言三語四的,何況於我?況我又不是他們這裡正經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寶釵道“你才說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媽媽說了,只怕我們家裡還有,與你送幾兩,每日叫丫頭們就熬了,又便宜,又不驚師動眾的。”黛玉忙笑道:“東西事小,難得你多情如此。”到了晚間,寶釵便派了一個婆子,給黛玉送了一大包上等燕窩來,還有一包子潔粉梅片雪花洋糖.說:“這比買的強.姑娘說了:姑娘先吃著,完了再送來。”黛玉道:“回去說`費心。”命他外頭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還有事呢。”黛玉聽說笑道:“難為你.誤了你發財,冒雨送來。”命人給他幾百錢,打些酒吃,避避雨氣。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縱觀全書,在第四十五回黛玉與寶釵結成金蘭契之前,賈府諸人對黛玉多是這些小性、愛惱、刻薄的負面評價。直到黛玉對寶玉放心後,對寶釵也不再疑其藏奸後,黛玉在賈府的形象才有了質的飛越。整部《紅樓夢》中最具成長型的人物可能要數林黛玉。隨著年齡漸長,黛玉在為人處世方面也圓融了許多,也不再動不動發脾氣,使性子了。不論我們的內心深處是多麼想一直做那個天真任性,被父母寵愛的小女孩。人總是要成長,要成熟,要從自我的世界走出來,與外界對接,完成人的社會性。一個健康的成長曆程,是先學會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個性,認識自己的情緒,瞭解他人,瞭解社會的規則,然後建立起與他人,與這個世界的連接。當寶釵派婆子給她送燕窩,黛玉對婆子又是請茶,又是賞錢。連賈府上上下下都不喜歡的趙姨娘,黛玉明知她去探春那,順路人情來探她,她也能虛禮周全。這情景與周瑞家的送宮花,甩手丟了“什麼臭男人用過的”念珠,動不動就抹眼淚哭訴“你們欺負我”“我父母雙亡,又無兄弟,寄居親戚家中”那時那景相比,黛玉的變化可以說天翻地覆。她再也不是那個把自己鎖在瀟湘館黯然神傷,孤芳自賞的小女孩,她的內心在成長,在強大。她的世界不再是隻能容納她的情緒,她的生活。她在默默地學習社會規則,學習接納別人,寬容別人。從此,她走出自我的世界,從一個率性而為的小女孩成長為一個善於周全的成人。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黛玉出於和賈寶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視封建文人的庸俗,詛咒八股功名的虛偽。在賈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風霜刀劍嚴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鬢廝磨的賈寶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賈寶玉之間的真摯感情,成了她能在這個勢利環境中生活下去的一個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斷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這個黑暗的社會表示最後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們看到一種新型婦女的思想意識的萌芽。

黛玉尖酸刻薄小性兒?你只看到了她的任性,卻沒有看到她的成長!

喜歡黛玉,並不需要一味地否認或者掩飾黛玉身上的不完美。如果你只看到了黛玉的任性,那是因為你沒有看到黛玉的成長!林黛玉是一個美麗而才華橫溢的少女。她早年父母雙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賈府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但是她孤高自許,在那人際關係冷漠的封建大家庭裡,曲高和寡,只有賈寶玉成為她惟一的知音,遂把希望和生命交付於對賈寶玉的愛情中。她並沒有為了爭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於環境,也沒有適應家長的需要去勸告賈寶玉走仕途經濟的道路。她我行我素,用尖刻的話語揭露著醜惡的現實,以高傲的性格與環境對抗,以詩人的才華去抒發對自己命運的悲劇感受。她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和純潔的愛情而付出全部的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