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90後,四個人教你怎麼走路

o

80後90後,四個人教你怎麼走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認識千八百字的人,大概都念過中學課本里的《故鄉》。魯迅先生在小說結尾這麼寫著:“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地上的路,是如此,人生的路,也如此。

他五歲報名讀書,學校以不夠年齡拒收。可小頑童在黑板上,歪歪扭扭寫了這麼些字:“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

唸到中學,讀完了《金庸全集》。

高考,兩次名落孫山。

他恍然大悟,一個金庸迷,原來可以用不屈不撓的興趣愛好,從書中找到一個養活自己的飯碗。不是瓷的,是個地地道道的“金”的。

他如此供認:“我唯一擅長的東西,就是讀金庸的作品。”

於是,靠著這個“擅長”,闖進了新媒體江湖,披波斬浪,與眾多好漢爭強鬥狠,終於搶佔了一塊屬於自己的山頭,“六神磊磊”的大旗,呼啦啦迎風飄舞,贏來無數驚訝的眼球。

他不僅成了個樓主,還成了金庸研究專家。奇葩的是,與那些什麼紅樓夢專家,唐宋詞專家,魯迅專家水火不同的是,他不埋頭於高樓深院,書林文海里,只面對一張熒屏,在一個虛無縹緲的平臺上,馳騁小小的鼠標,給文學研究撞開了一扇門。

六神磊磊在一條沒有路的路上,走出了一條路。這是比“難於上青天”的蜀道還難走的一條路,因此飽含正能量,特勵志。熱血男兒(含女兒)應該踏上去,練練腿腳。

2

80後90後,四個人教你怎麼走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條條大道通羅馬

剛剛公佈的2016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名單,讓媒體大跌眼鏡。

本年度列入熱門入選者,包括美國小說家羅斯,挪威劇作家福瑟,敘利亞詩人阿尼多斯等大伽,以及日本的村上春樹,我國的閻連科,北島。

結果諾獎這頂金色十足的皇冠,出乎預測者的意料,竟然戴在了十年陪跑者美國搖滾歌手鮑勃·迪倫的腦袋上,爆了個大冷門,有點晴天霹靂。

這位年已75歲的大叔,只讀了一年大學,就逃離校園,抱著個吉他去鄉村俱樂部搖頭擺尾地開始了歌唱生涯。1961年,還是個20歲的楞頭青,就出版發行了第一張專輯。居然一炮打響,贏來無數粉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在演藝圈橫衝直撞。到了1974年,已經出版14張專輯,張張暢銷,真個了得。

當然 ,這個鮑勃·迪倫的走紅,絕不僅僅靠的是運氣,和他的嗓子,真正靠的是他的才氣,他的文字。看看出自他筆下的歌詞:“一個人要走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男人/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海洋,才能在沙灘上安睡/炮彈還要飛行多少次,才會 被永遠禁止/答案啊,我的朋友 ,就飄在風裡/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裡”。

這樣的歌詞,脫離旋律,照樣鏗鏘作響。足以和一流詩人的一流佳作,爭芳鬥豔,而毫不遜色。而且,他還出版了預計三卷的回憶錄的第一卷《像一塊滾石》。這本書在《紐約時報》非小說類排行榜,竟然盤踞了19周。所以,鮑勃·迪倫憑藉文字,完全有資格挺立在作家隊伍中。

時下冒出個很時髦的稱謂,“斜槓”人士。意思是,一個人不滿足於專一的職業,可以幹這個,也可以幹那個,但以其中的一種為主。鮑勃·迪倫就是個典型的“斜槓”,是唱片藝術家,詩人,作家,還是個繪圖家。但是,最能代表他的身份屬性的,毫無疑問是唱片藝術家,表演者。

授予他諾獎的頒獎詞,說是為表彰他“在美國歌曲傳統中,創造了新的詩歌表達”。而為他的人生角色做的定位是“唱作人,藝術家和作家”。也就是說,鮑勃·迪倫首先是個“唱作人”,正如他自己說的,“我所做的就是唱歌”。而“作家”位列最後。

於是,傳奇出現了。一個三心二意的作家,不以玩文字為業的作家,居然它麼地撈到一個地球上最霸氣的文學大獎,那些村上春樹北島們,會不會氣得不知道“春”夏秋冬,找不到東西南“北”?這個說多萌有多萌的結果,驗證了老羅馬皇帝尤里安說的“條條大道通羅馬”,並非順口溜出來的虛誇之詞,倒是一句讓人頭腦開竅的格言警句。

3

80後90後,四個人教你怎麼走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這句話來自但丁的《神曲》。這是一部嚼不爛啃不透的怪書,可裡邊這句話,卻說得挺大眾的,清亮如水。

1945年5月,家境貧寒的西岡雪子,來到橫濱尋求生活出路,稀裡糊塗地被招進“慰安所”,當了專供駐地美國官兵凌辱玩樂的“軍妓”。此年她24歲,是個不大不小的未婚女孩,把名字改成瑪麗。

不久,迫於輿論壓力,當局關閉了這處淫窟的大門,卻把失業的“軍妓”驅趕到大街小巷,當做流動的“慰安所”,依舊從事皮肉生涯。這些站街女郎,組合成橫濱街頭一道妖豔低俗的怪異風景。

瑪麗自然也沉淪在這種風景中,而且,由於她天生的俏麗,加上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還能演奏樂器,又擅長繪畫,幾種優勢,把她擺放在風景中的粉色光環裡,成為那些西方嫖客捕獵的第一個目標,是沒商量的首選,為此榮膺了“女皇陛下”這樣的雅號。

1951年,隨著一批美軍回國,瑪麗像一顆流星,轉眼間消逝不見了。過了好長一段時間,街頭才重現了“女皇”的身影。可從此她立下個軍規,給她錢,幹什麼都行,就是有一條,不能接吻。

花落花開,瑪麗50歲了,那些同伴早已紛紛離去,唯有她仍然堅持上崗,濤聲依舊。抹著廉價口紅,穿著露出大腿的短裙,從頭到腳,一直保持著1951年的裝束。到了60歲,已經無人敢靠近她了,還是濃妝豔抹,還是穿著那樣的衣裙,在人們面前晃來晃去。往昔的“女皇陛下”,如今變臉為街頭幽靈。人們逃避災星似的,一邊遠遠躲著,一邊嘴裡吐著汙言穢語:“這麼老,還在賣,下流,無恥。”警察局應市民要求,先後拘留她22次,可一放出來,馬上死灰復燃,又站在街頭。

直到74歲,瑪麗那蒼老的身軀,才徹底在橫濱消失。回到老家,名字跟著改了回來,又成了西岡雪子。這才向親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袒露了深深埋在心底的隱秘。

原來她與一個美國軍官在邂逅時相愛,那人1951年回國,送給她一枚翡翠戒指,並表示一定會回來與她締結良緣,分別時兩人一頓長長的熱吻。

這就是瑪麗可以賣身卻絕不和他人接吻的原因。她始終保持離別時的衣著打扮,是希望與那個人重逢時,一眼就能認出她來。她在人們鄙夷的目光下,在“下流,無恥”的謾罵聲中,頂風冒雨披星戴月地在街頭盪來盪去,四十年如一日,無怨無悔,就是在等待那個人的出現。可那個人隨口說出,虛情假意絕沒走心的一句話,她卻當成誓言,讓她付出了一生的代價,時光,容顏,節操,名聲全都搭了進去的代價。

哪怕自古就說笑貧不笑娼,而今又一本正經地稱之為性工作者,但我對這位東瀛老女人終生從事的職業,還是感到噁心。可我要坦白交代,她在風塵中凸顯出來的一種信念,一種執著,一種堅守,不為七嘴八舌說三道四左右,而我行我素的信念,執著,堅守,這麼一種精神,好比一根厲針,刺到我心中的軟肋,令我驚懼,顫慄。

西岡雪子錯在把這種精神投放到人生誤區之中,才鑄成悲劇。我們完全可以以把它當成反面教材,從正面去解讀,逆襲的結果,一定會從中獲得一股巨大的力量。

4

80後90後,四個人教你怎麼走路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孔老夫子教導他的學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賈平凹與畫家張之光,僅有一面之識,或者說只並肩同行那麼一小段路,可他就遇見了一位老師。

“我請教他有關畫的學問,他也不善言辭,又多談畫外之事。我就覺得他最能體味到'知非詩詩,未為奇奇'的禪境。他有很怪的思維和體驗,誠然並沒死讀那麼多哲學的書。”這是賈平凹應邀做客時,在張之光身上收穫的第一個印象,或者說是這位老師給他上的第一節課。

接下來賈平凹跟個小學生似的,瞪大眼睛,畢恭畢敬的觀摩欣賞了張之光的畫作,隨後向老師交上了第一份作業:“每幅畫似乎是在長長的苦夏中一覺醒來,夕陽臨窗,風過前庭,持一扇一壺獨飲於矮凳 ,又飲得久了,然後方提了筆在那紙上慵懶地抹抹,畫是出來了,畫者呢,有一串拖鞋聲趿沓趿沓遠去了。”

極富作家職業特徵的文字,沒一句觸及到畫面的內容,卻讓人覺得看到了比內容豐富許多精彩許多的形象筆墨色彩,跟隨老師一道進入了禪境。這作業,老師應該給個一百分吧。

賈平凹有一個才三歲半的老師,孫涵泊。一次,這個小孫老師由幼兒園老師帶出去郊遊,給每個小朋友一束鮮花。小孫老師不要,問老師:“花疼不疼?”

賈平凹感慨萬千:“美好的東西因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覺得了它的美好,不愛惜,不保衛”,““孫涵泊卻慈悲,視一切都有生命,都應尊重和和平共處,他真該做我的老師。”

賈平凹從小老師那裡學到了“慈悲”,學到了為人處事的一大學問,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從而滲透進他的寫作過程中。小老師功不可沒。

工農商學兵,三十六行,街頭裡巷,到處都有可以虛心領教的老師,能讓你漲姿勢,開啟智慧,滋潤心靈,引領你走進能容乃大的境界。賈平凹為我們做出了優秀榜樣。

5

此外,還有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一步一個腳印,車到山前必有路等等N個走路指南。你至少也能掌握幾個,或者正在那樣走。不妨在朋友圈推廣推廣,大家共享,學會更多走路秘訣,絕對是一件積德行善的好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