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任3家知名企業大學負責人,難道她是天生好命?

連任3家知名企業大學負責人,難道她是天生好命?

梅潔本科畢業於同濟大學管理信息系統專業,在大學期間就學習優異、保送研究生,2000年碩士畢業後,經校招進入了IBM(中國)從事管理諮詢,自2004年底,轉型從事人才發展工作,正式開啟了她學習發展領域的職業生涯。

18年來,她先後經歷了IBM、金蝶集團、復地集團三家企業,從一個管理諮詢顧問,很自然地成長為先後出任三家企業大學的負責人,經歷了三次轉型,一路走來,收穫頗多,感慨萬千。

採訪實錄:

連任3家知名企業大學負責人,難道她是天生好命?

第一次轉型

在IBM從諮詢顧問轉型學習發展

我從2000年研究生畢業就進入了IBM,在IBM一做就做了11年,2011年離開,這11年來,在IBM的職業發展一路很順,晉升也比較快。

我學的是計算機加管理,剛進IBM前幾年,做的是跟我所學專業直接對口的管理諮詢,深耕金融銀行板塊,跟幾大銀行打交道。直到2004年底、2005年初,開始轉型做人才發展。IBM總部有一個學習和知識管理中心LK,是平行於HR的一個專門做學習與人才發展的部門,相當於組織的企業大學。當時IBM也想在中國區創建這樣的一箇中心,需要一個負責人,而且希望這個負責人是從業務線來的,因為各方面的契機最後選擇我去擔任這個中心的創建者。

這個部門最開始創建的時候,叫能力發展部,只有三個人,我帶領這個部門一步一步地成長,大概到2007年的時候,正式升級成為跟全球接軌的學習和知識管理中心,我們叫LK。我的職位也從經理到高級經理,然後到整個中心的總監,成長算是很迅速的。

作為這個學習與知識管理中心的總監,核心肩負的使命是要對整個組織能力和人才發展全權負責,我們叫Organization Capability。這個過程當中我帶領著這個部門支持了IBM全球服務中心在中國區的快速發展,從最初的只有三四百人到後來接近1萬人,我的部門也從開始的3個人,發展到我離開的時候接近40個人。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把培訓嵌入到我們的組織文化和管理流程中,這是跟業務結果的一個鏈接。

比如,我對這個部門的管理,從一開始用的就是跟業務管理一樣的儀表盤管理Scorecard。

所謂儀表盤Scorecard管理,就是作為業務負責人,你要對組織承諾,今年帶領這個團隊要給組織創造什麼樣的業績結果。這些業績結果,都是直接的輸出,如果是以人才發展和輸送為目標的話,最終幫助多少人才實現什麼樣的成長和發展,幫助業務解決了什麼樣的問題、輸送了多少匹配的人才,這都必須用一些直接的標準和數據來衡量,而不能僅僅承諾說、明年要給組織開多少門課,或是組織多少場培訓,這是輸入,不是輸出。

比如針對公司在海外的項目,如日本市場的項目,我們會承諾提供多少日語達到一級標準的人才顧問去支持該項目,這些人才的培養和輸送是直接鏈接到該項目的業績結果,最終會鏈接到一年的組織經營目標,即要實現多少的利潤。再比如,為支持公司戰略轉型,我們要幫助公司實現多少位人才從技術開發崗轉型升級到諮詢顧問崗,這當中要求培養雙標籤(既有技術專業又有行業知識的)人才,這些人才是否成功培養是以是否通過IBM內部嚴苛的認證為標準的,比如Certified PM, Certified ITA, Certified Consultant等等,這就完全站在支持組織業務轉型的高度。在這兩個例子中,要實現人才價值鏈的這樣從需求到供給的快速反應,是將我們的人才培養完全嵌入到組織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中去的,比如我們有內部完全打通的人才市場系統、有業界有名的人才能力評估系統、有非常強大的隨需學習系統、以及完善的認證系統。所以在這一段的經歷中,我作為組織SLT(Senior Leadership Team)成員,帶領的LK是負責整個組織能力提升、從而支持和推進快速成長的業務,視角更多還是放在業務上,在IBM全球服務中心落地中國的戰略方向上,而在培訓交付的細節層面,我可能關注得並不是很多,而是由我下面經理層級去具體關注。

在IBM十多年的經驗,我覺得它給予我的職業素養,做事的原則,尤其是領導力、業務敏銳度,工作紀律與勤奮,永遠都著眼於要向組織去交付最終結果的這樣一種思維,這些都是給到我後面工作非常大的幫助。

連任3家知名企業大學負責人,難道她是天生好命?

第二次轉型

在金蝶實現從外企到民企的軟著陸

2011年下半年,一個重要轉型的契機擺在了梅潔院長面前。金蝶集團,這家國內知名的ERP解決方案提供商,經歷了從財務軟件、到ERP軟件的業務升級後,希望能像IBM一樣,實現再一次從軟件到諮詢服務的轉型升級。基於此,陸續有不少業內精英、包括好幾位IBM高管受邀加入了金蝶集團,梅院長也是其中的一位。“我過去主要是幫助金蝶集團做中高層的人才轉型,創建了金蝶商學院,這也是我創建的第二家企業大學。

我從畢業就在外企十多年,現在到民企,算是一次轉型,我把這次轉型叫做軟著陸。所謂的軟著陸就是,它的環境、文化和業務形態都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挑戰並不大。比較幸運的是,我們是好幾位同事先後過去,相互就有了支持和鼓勵,而且我們當時是有一種情懷和夢想在心中,希望去幫助一家優秀的國內上市公司做轉型,而這種轉型的方向剛好是我們所熟知的、擅長的,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事實上,我們在轉型過程當中實施的舉措還是比較成功的,比如說在人才發展方面,我過去的時候其實金蝶已經購買了IBM的諮詢,就是人才素質能力建模,這個項目正在進行當中,我們過去了以後剛好就很順利地承接了它的落地。

我帶領商學院做的第一個特別成功的項目就是金蝶的領導力品牌和領導力梯隊建設,包括領導力的素質能力模型及其落地應用、體系化的領導力培養與學習路徑、幹部的任用選拔,等一整套的體系。這個項目獲得了2011年第七屆工作與學習國際年會WRL的最高獎——最佳實踐獎。金蝶商學院那兩年陸續獲得了很多獎項,比如中國二十家優秀企業大學“菁英獎”等等……

金蝶商學院的院長是我們的董事局主席,公司的創始人徐總,我是常務副院長,商學院工作直接彙報給徐總。我在金蝶不到三年的時間,把它的整個體系結構、梯隊建設都搭的非常完整,一些重點的項目也是做得很成功,這些都得益於一把手的直接支持。重點項目比如金蝶的管理幹部訓練營,是針對金蝶全國各個區域的總經理的封閉式培訓,還有就是針對它的重點業務人才、比如項目經理的培養、諮詢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跟業務轉型密切相關的方向。

在金蝶的工作經歷,就是配合與支持它整個業務的轉型,轉型的方向恰好是我的優勢所在,無論是在認知方面還是經驗上;另外,作為院長,業務出身的背景讓我在IBM和金蝶商學院都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可能比很多業務領導更懂業務。所以當大家在跟我談這些方向的時候,我可以提出非常有洞見的、有遠見的、或者是切中他們業務痛點的意見,這也就幫助建立了我帶領的這兩家學院在公司的地位。

在IBM我是該業務中國區總經理的SLT成員,在金蝶、商學院工作是直接彙報給董事局主席。後來有些媒體在採訪我時問我,企業大學運營有什麼要訣?我說企業大學在企業中的定位很重要,而這個定位很大的層面會取決於這個校長的位置,包括他的經歷、資歷、影響力。如果你能對話的最高層級是HRD,那你的思考可能還是人力資源的選育用留,但是如果你能對話公司的CEO,那麼你才可能真正可以去實現在戰略和業務層面的接軌。

在金蝶集團我也有很多的收穫,如果說IBM給了我專業的深度,那麼金蝶讓我有了更多戰略和業務思考的寬度,讓我可以站在集團公司層面去制定很多新的政策、流程和方法論,然後如何去承接和佈局轉型的方向,這些給與我的施展空間會更大。另外,在金蝶,可能內部可借用的專業能力沒那麼強,需要我親自去示範和設計。所以在體系、課程設計上,包括課程講授上,我開始親力親為地去做,這也全面提升了我的落地實操能力。

連任3家知名企業大學負責人,難道她是天生好命?

第三次轉型

加盟復地學院,從IT業轉型地產業

2013年8月我離開了金蝶,來到復星集團復地學院出任院長。在復地學院,從我做企業大學的角度來講,應該說是又一次的挑戰和轉型。

加盟復地學院之後,做的第一個重要項目是做了自己的微知識管理平臺,我給它起名叫複習錄,對內部的知識進行管理和分享。此外,把整個人才梯隊建設升級到2.0,所謂升級是指大量的引入案例覆盤,大量運用測評技術、行動學習、微課、微分享等。

1、案例覆盤

2、行動學習

行動學習是我親自操刀,並作為主教練培養公司的同事來做催化師,運用到我們的項目總監培養的銅虎班,還有高潛人員金種子班,一年為公司節省了上百萬的外請教練費用。當時我們也請了外部諮詢公司來做方案,但後來我們決定自己做,主要是因為行動學習這個事情,如果請外面的培訓催化師,他如果完全不懂我們的地產業務,這個效果是很難保障的,因為是把它嵌入到我們最核心的人才培養班裡,我們對最後的產出結果是非常重視的。

3、從系統學習到微學習

在復地學院,我的工作是彙報給總裁,前後經歷了兩任總裁,對學院工作的評價都還是非常好的。比如,第一任領導,對學院做的案例覆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梅院長來了以後,我看到了學院在真正地對接業務、解決業務問題。而第二任領導,在2016年學院發起的一個重點人才選拔項目FD TALK上,擔任了整整一天的評委,總結髮言時說:今天是我這一年中最開心的一天,感謝梅院長領導的學院讓我在一天裡看到了組織內這麼多優秀的人才。

從2016年底開始帶領復地學院做轉型,因為是整個復星地產的業務在做轉型和整合,復星在海外做了很多地產的收購,復星下面除了復地集團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做地產的板塊。所以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就把整個復星地產做了打包,整個平臺打通,統一來做人才配置和培養,復地學院也升級成了復星地產管理學院。

連任3家知名企業大學負責人,難道她是天生好命?

從行業,媒體的評價來看,我在復地學院獲得的獎項應該是最多的。這裡也有一個小的經驗,就是企業大學的品牌建設,是應該當做一項工作來抓的。比如說我們復地的銅虎班、銀虎班、金虎班,還有我們的“4+1”用人模型,很多媒體都有報道,我們都把它模型化、品牌化。品牌運作對於大學的成長和它發揮的作用是有一個相互促進的關係。這個品牌對於內部人才的保留和對外部人才的吸引都是很有價值的。比如曾經就有從招聘部門過來的這樣的反饋,候選人說要加入復地的原因,是聽說你們有個復地學院,我希望有機會加入學院的項目學習成長。

回顧這近二十年的甲方經驗,做了三任院長,創建了兩家,在這個行業這麼久,依然保持了對培訓的激情,並且越來越有激情。並非科班出身的我能有現在成就,一方面是我喜歡不斷地學習,另一方面是我看到了做學習與人才發展這件事情是非常有使命感的,它真正可以幫助組織的成長,業務的發展,幫助組織塑造更好的文化,幫助員工有更好的體驗和成長,想到這些我就會覺得特別欣慰和興奮,那種成就感油然而生。

最後,在人才發展,企業大學建設的道路上,我還會繼續學習,與時俱進,用我2017年年終寫給自己的一句話總結,因為熱愛,必將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