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自卑,叫試探人性

這兩天,微博有個很火的視頻,“中國小夥借豪車測試拜金女友”。

視頻說的是,一小夥懷疑女友對他的態度,於是,委託了第三方來測試女友的忠誠度。

委託方開車豪車,在遊說姑娘上車之後繼續旁敲側擊。瞭解到女孩在商場打零工,每天的收入70元,看著時候也差不多了,拿出兩萬元現金鈔票就在女孩面前晃。“剛收的工程款,陪我一天,給你兩萬。”

視頻裡,女孩看著這些錢的時候,陷入了內心的掙扎之中。

男友在另一端,看著電腦的實時畫面。並乘機再打電話測試女友問她現在在哪裡。

委託人繼續忽悠,一再表示不是壞人,只是一個人在家太寂寞了。

豪車開到了某賓館門口,女孩的內心還在掙扎,“不是說去你家嗎?怎麼來賓館了?”作為老司機的委託人很自然的說,“賓館和我家有什麼區別嗎?我們只是需要一間房,完事之後,錢還不都是你的。”

女孩的心理防線終於突破。就在女孩和委託人下車去賓館的過程,男友衝出來了。“他是不是給你錢?你是在做雞嗎?”

女孩也怒了,“你每個月掙兩三千也天天睡我,他睡我跟你睡我,有什麼不一樣?”

然後劇情反轉,男友原以為拿著道德大旗可以佔據上風,結果女孩憤然離去之時,男孩內心崩潰,跑過去抱住女孩哀求,“有話好好說。”

“滾開,你犯賤啊。”女孩明顯感受到了,今天此番是男友早已預謀之事。

整個測試的結果只有兩種可能,女孩對關係忠誠,男孩你該安心了吧;若女友不忠誠呢?你是要準備分手嗎?但看看上面的劇情,男主你究竟想要的是什麼呢?既知結局如此,為何還委託第三方去精心策劃了這一場鬧劇?

有一種自卑,叫試探人性

我不能確定這個視頻的內容的真實還是炒作的。但類似的人性測試,還真是歷朝歷代都有。

明朝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寫的筆記小說《古今譚概》裡面講了個故事:

說是在大明萬曆年間,放著好日子不過的婆婆,非要考驗兒媳婦,結果考出了一樁命案。

因為兒子常年外出經商,婆婆竟疑心媳婦和家公有染,為了測試媳婦的忠貞度,婆婆想了個腦殘損招。她偷穿家公的衣服,趁著夜晚黑燈瞎火從後面去抱住媳婦,媳婦受驚,慌亂掙脫之餘抓傷了對方的臉。媳婦看見對方逃走時候的背影,認出是家公的衣服,以為被家公調戲了。

第二天,媳婦回孃家訴苦,父親氣沖沖的去問個究竟,卻發現親家公臉上並無抓痕,回來又把女兒訓了一頓,認為女兒所言不實。小媳婦很委屈呀,覺得自己先是被家公調戲了,回頭又被父親罵了,一氣之下就自殺了。

女兒自殺之後,父親覺得不妥就報了官府,這下輪到親家公跳下黃河洗不清了。最後是,無所不知的群眾們提供了線索,說看到婆婆臉上有傷痕。官府再把婆婆抓來問話才真相大白。據說當時此案轟動一時,路人皆傳為“婆奸媳”。

夠狗血吧!

婆婆只想著測試下媳婦的忠貞度,看來媳婦是很忠貞的,只是這個考驗,你得到了答案,卻失去了一切。

用套路來測謊言,試探人性的弱點,無論測試的答案是否是你想要的,結局只會讓被測者感到侮辱和憤怒,更可能會激起人性之惡。

但,考驗伴侶,測試對方的人卻依然樂此不疲,層出不窮。

只是,這些去測試對方的人,他們究竟想要的是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有想測試對方的念頭呢?

有一種自卑,叫試探人性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在他最新的著作《巨嬰國》裡給出了答案,我們都希望對方能夠像媽媽一樣,無條件的愛著我,抱著我,我們都渴望要一個愛的證明。

我們對愛都是缺乏信心的,我們在愛面前都會感到自卑,因為我們都害怕失去。不是不相信愛,更多的時候,是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

於是,我們在愛面前,總是容易半信半疑,我們渴望別人給自己一個愛的確認。如果不能得到愛的確認,我們常常會故意製造一些問題出來,以期望得到愛的證明。

所以,我們會經常見到一些情侶之間的問答遊戲:

你愛我嗎?愛。

你真的愛我嗎?真的。

你怎麼證明你是愛我的?這…

如果是些對話式的小遊戲,有時候也能增加伴侶之間的情趣。怕是怕猶如文章開頭那蠢萌的男孩,非要用套路測謊言,偏偏結果出來之後自己又崩潰了,試探人性的弱點,只會增加自己的無知和自卑。

因為自卑,所以無法相信自己,也不能信任關係。

很多人在試探對方的時候,往往在內心裡面已經預設了一種結果,如果預設的結果還沒出現,那,估計是試探的力度不夠。就是這種對自己、對關係不信任的執念,他們硬生生的把關係推向深淵。

有一種自卑,叫試探人性

我們之所以期待對方能給我們一個愛的證明,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當成了孩子,期望對方能夠成為我們的父母。

《巨嬰國》裡面描述說:愛的絕對證明,在周星馳的電影《長江七號》中表現得最極致,那就是,無論我怎麼虐待你、攻擊你、拋棄你、侮辱你、憎恨你、冤枉你……你都一如既往地深愛我。也就是說,我將我人性中一切醜陋盡現於你身,而你對我的愛毫不動搖。

三歲以下的孩子,如果在媽媽離開家裡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比如半個月的時間,當媽媽回來後,孩子可能會表現得對媽媽冷淡,他會懷疑,媽媽是否還愛他,是否會再次離開讓他覺得被拋棄,他甚至會懷疑,過去和媽媽一起的時間是否是真的。

這時,孩子會拒絕媽媽的擁抱,逃離躲避,是對愛的懷疑。媽媽要做的,就是繼續抱著孩子,這個階段,是最難熬的,孩子可能會有情緒,哭罵甚至是拍打媽媽。很多媽媽在這個時候忍受不了,自己也會覺得很委屈,為什麼孩子就不親自己了。

其實孩子還是處於懷疑狀態,還在考驗著媽媽,是不是無論我怎麼樣發脾氣,怎麼樣攻擊媽媽,媽媽都可以一如既往的愛著我。

孩子,期望著一個強大,充滿愛意和保持的媽媽可以抱著自己,看著自己。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確定,他是被愛著的,只有這樣,孩子的對愛的自卑就會轉變成自愛。

但,如果是一個成年人,對另一半依然發出如孩子般的渴望和攻擊的話,對方並不能那麼輕鬆容易去接住的。因為太難承受了,而且,當你發出這樣的渴望和攻擊性時,對方也可能會懷疑你的愛又還在不在呢?

如果,在關係中,你還覺得自卑,沒有安全感,那麼,嘗試去理解內在的自卑感是如何形成的。明白自己的自卑心是源自與對愛的渴望,才有可能自我接納和信任。

關係,從信任開始,信任,從自信開始。

微博:weibo.com/wuzii

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