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在同一座城市裡,也活出了身處兩城的感覺。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時針指向7點,鬧鐘如常響起。張楚迅速地翻了個身,起床洗漱,跟著哄一下正在鬧騰的2歲女兒便出門。她需要在9點前回到位於珠江新城的工作單位。

三年前,當她初次搬到位於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雅居樂富春山居小區,意識到通勤時間可能至少達到一個小時的時候,頗為不適應。不過後來在工作中閒談,她得知這樣的距離正是普遍不過,甚至不算遠的時候,心理上漸漸接受了。這是這塊CBD區域的上班族常態。

如果以熱力圖的形式來表現早晚高峰時期的廣州,那麼不難發現,那些代表密度最高的紅點,將呈現出由分散到集中的遷移趨勢,和繼而反之的擴散形態。

這樣的規律在國內的一線城市中並不少見,具體到廣州而言,旗幟鮮明的分隔格局儘管還在湧動變形,但工作和生活區域的間隔愈加明顯是不爭的事實,中心城區以外,形成了越來越多適合聚居的大型社區形態。

即使不是如燕郊——北京一般跨城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也活出了身處兩城的感覺。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廣州珠江新城CBD區,一位白領上班族匆匆走過。

在路上

路上任何一點障礙都會成為拉長上班線路的元兇。

公務員西西(小名)住在廣州市增城區的碧桂園鳳凰城小區,房子對面就是一片樹木遮蔽的人工湖。不過上班的時候,她可能沒工夫來得及欣賞這些。早上6點起床後,因為屬於比較“磨蹭”類型的人,之後她得花超過半小時的時間完成各種瑣碎事項,收拾好自己,在6點30分走出家門。接下來便是不同體量和類型的交通工具的換乘歷程。

在樓下走接近100米的路程就去到了乘坐穿梭巴士的站臺——她還需要在這等上一會,那時候人已經開始聚集起來,大概五分鐘左右的樣子,就能上車,這輛小型的巴士會把她送到小區內熱鬧的交通中心。

交通中心聚集了發往廣州各地的樓巴車輛,她熟練地在排隊口前刷著用360塊買來的,限乘60次的月卡,在幾乎沒有間斷的頻率裡,很快地坐上了車,這時候已經七點了。平時,前往這個方向的樓巴會以15分鐘一趟的頻率發出,但網上的時刻表上顯示,在早上06:50到8:45的時間段,“滿客即走”。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同車的人大多寡言,低頭,她也經常刷著手機,或者望著窗外發呆,如果前一晚睡眠質量不佳,還會淺睡一會,在車輛終點站宏發大廈的前一站,她就會下車換乘地鐵。她在附近3號線的體育西路站再坐一站的距離,就到珠江新城了。如果途中沒有任何突發情況,她能趕在8點半單位食堂關門前,吃上一頓滿意的早餐。這時距離她早上起床,已經過去了超過兩個小時。

對比起其他公共交通方式,西西所乘坐的樓巴顯然更舒適,但是面對的交通狀況也難以預料。有些時候遇到了廣州的豪雨,水淹得很厲害,大巴都堵在小區裡,根本沒有辦法出去,更堵住了一群迫切的上班族,這時候出發的時間可能會被無限的延遲。不過她很淡然,“也不需要冒著生命危險去上班”,遇上這樣的情況,她一般會選擇請一天假。

而在外企上班的麥曉薇一般不輕易請假。這位34歲的媽媽出門前要做的準備更多,她還得帶上女兒一起。為了讓四年級的小孩睡眠時間能更多一點,6點整起床的她會在6:35才將女兒叫醒,在出門前匆忙帶上母親準備的早點,預備著在路上解決。

她所在的萬科四季花城小區,離最近的地鐵站還有兩公里的距離,不遠,卻難以步行到達,她一般會選擇坐位於小區門口總站的公交,或者由父親開車,接送到潯峰崗地鐵站,這是地鐵6號線西段的始發站,一路上,她都能碰到很多同樣作息的年輕人,匆匆趕往地鐵站,很快就能擠滿始發站的車廂。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廣州地鐵站內擁擠的人群。

這是她經過嘗試後選擇的最佳路線。小區的公交站也有直接發往天河的路線,她是在一次逛街的悠閒經歷中坐上去的,沒料到單程就花了兩個小時,坐得車上的人都昏昏欲睡;她也試過開車上班,路上情況不一,半小時到一個半小時時間都是正常,她只能轉而乘坐時間靠譜的地鐵。在經歷了十個站點後,她會在團一大廣場下來,先送女兒上學,再回來坐到同方向上的區莊站,走上10分鐘就能到達公司。

上、下班時間都是一場精細考量後的“戰爭”,張楚知道,6點就會迎來可怕的下班高峰期,這時候即使能早走五分鐘,都能獲得很大的空間和時間寬容度,如果來不及的話,排隊的隊伍會從地鐵口就開啟,繁瑣的安檢程序會減緩進程,回到家的話已經是7點20分。

時常走在地鐵附近的東風路段,麥曉薇能很明顯感受到,車流在不同時間段,由西往東,再從東返西的潮汐狀況。

在珠江新城站點下車後,張楚會隨著擁擠的人流走出車廂,然後看著龐大的流量猶如展開的觸角一樣,迅速分流向不同的大樓,由此開始又一個普通的上班日。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選 擇

在高德地圖發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 《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提及,廣州的擁堵指數排名在全國的前列。

有媒體根據2017年11月的滴滴出行數據,整理出各個城市的平均通勤距離和時間,其中廣州的數據為平均15公里,平均用時44分鐘,分別排名第九和第七位。

這些波折的上班經歷,以及想象便可知的擁堵經歷,其實都主要指向同一種生活形態,那就是工作和居住地的空間差。

長期以往的出行經歷,讓麥曉薇觀察出來,每天一同擠地鐵的好像都是一些熟悉的面孔,甚至每次進同一個車廂裡的人也都是固定的。

2003年,還在讀大學的她隨著父母從羅衝圍,一起搬進金沙洲的現在這個樓盤。那時候,每平方米的房價還不到5000元,圍繞小區的更多是山崗和魚塘,也正是這樣的自然區位成為了吸引他們的理由。不過沒想到風景短暫,由她所處的洋房區域看出去,周圍建起了一棟棟密度越來越高的樓盤,二十多層、三十多層,一處處格子間壘了起來。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原來母親一直抱怨,買菜的地方很少,小區裡一直缺乏一處綜合的市場,只有零星價高種類少的攤位,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終於新起了一處菜市場,這可能是人口蓬勃增長,帶給他們少數的方便之處。

房價在水漲船高,如今的均價已經突破了3萬元。但對比起中心城區的價格,這裡對於很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相對適合的置業選擇。

她見證了這一片區的變化和發展,曾經只要來到金沙洲大橋,就可以很順暢地把車開回家裡,但現在的橋上,經常在地圖上顯現擁擠的紅色線條。她在地鐵上,總是能碰見各種的年輕人,有時候她也會想,這裡和很多偏遠的樓盤一樣,也許已經變成了一處適合年輕人休息的“睡城”。白天,更多的是老人家在活動和散步,晚上,夜歸的上班族才慢慢把小區填滿。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晚上7時許的金沙洲大橋,雙方向車多行緩。

不過說起剛開始的這樣長距離通勤,張楚並不是很適應。她今年32歲了,以前和老公住在單位附近的五山區域,租的是兩室一廳70平方米的房子,雖然月租就要4000塊錢,但是離上班單位近,走路五分鐘時間就到了,通勤遠未變成一個困擾的問題。

而那裡也是她畢業的學校旁邊,她是山東泰安人,研究生的時候,選擇了來到華南理工大學就讀。她更喜歡南方溫暖溼潤的氣候,以及雖然看起來有距離、但是處處講究規則和公平的城市氛圍。

五年前,她和丈夫用19000元平方米的價格買下了黃埔區的一處樓盤,那裡緊鄰科學城一帶,當時是區內條件最好的一個小區之一,他們看上這裡豐富的植被,走到樓下就像公園一樣,不過物業費不便宜,她提起了這個細節,“要五塊錢一平米”。

原本,她也想把工作換到附近,但是那一帶原來都是工廠片區,即使後來因為汙染問題大多遷走,留下的也多是製藥廠。而科學城附近的企業環境也讓她不太滿意。無奈之下,她只能找回在中心區域的工作,從事提供知識產權諮詢服務。

以壓縮睡眠和增加通勤時間為代價,獲取在城市裡,尤其是物價水平飆飛的城市安穩的居住地,是很多人無奈的選擇,也因此成就一片片體積龐大的社區群。西西每天都要到達的交通中心,是小區裡出行的起點,大巴上顯示的主要目的地——廣東國際大酒店、宏發大廈、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也對應著這裡的居民最主要的出行需求。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孤島”生活

麥曉薇的大學專業是英語師範,畢業後就進入了一家移民諮詢機構,成為翻譯。後來積累了事業的基礎,還自己開辦了公司,在越秀區還購入了兩套房產。但因為一年前丈夫突然的患病和意外離世,讓她更改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她成為了一名壽險規劃師,也更換了居住地點,搬去和金沙洲的父母同住。

一開始,麥曉薇的女兒也會嚷嚷著起床時間太早了,在她所在的小區附近,也有一些配套的民辦學校,但麥曉薇對此沒有信心,“總不能讓女兒去當試驗品”,她仍然選擇當初的公辦學校繼續就讀,開啟了跨區的生活。

還沒有小孩的西西可以在週末享受自己閒暇的時光。她偶爾也會進到市區,看恆大的足球比賽,或者約朋友逛街。但更多時候,她會選擇宅在家裡,尤其是炎熱的夏天。

除了晚上,她會帶著自己的寵物,下樓散步。小區裡公共空間寬敞,她對這點很滿意。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她覺得所處的地方已經能滿足她的絕大部分需求,在她所在的小區裡,有一條很長的步行街,囊括了各種生活必須,已然是一座初見規模的小城。在售樓中心的介紹語中,還介紹了樓盤的情況:“佔地670萬平方米,現有3萬戶家庭,15萬業主在此安居樂業。”自然也涵蓋了各類配套設施。這樣的大型社區,既是地產開發商招攬客人的手段,也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階段現象。它們逐步搭建起一座與工作區隔開來的孤島。

以前,張楚也有旅遊、攝影的愛好,但是這些在小孩出生後都放棄了,偶爾的消遣,頂多是專心致志地打一盤王者榮耀而已。樓下的餐飲服務還沒有建設起來,空閒的時候,她一般選擇自己買菜做飯,但因為平日工作需要早睡早起,她把週末的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來補覺。

女兒漸漸長大了,她覺得自己需要照顧的地方更多。她當初求職現在的公司,就是看中了有分部設在家附近才投的簡歷,進去後才知道,自己所在的部門沒有這樣的機會,她想再爭取一下,看能否通過換崗換回來,不行的話,她也會再選擇一份離家近的工作,這樣顧家才方便。

廣州郊區“擺渡上班族”調查

圖片 | 陳憂子 邱偉榮

排版 | GINN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