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選勞力士?

瀟泊兔

在現在的國際市場上,一隻普通勞力士男表價格從4000美元到15000美元不等,雖然價格高昂,但人們仍然覺得物有所值。這不單單因為勞力士的品質精良,同時也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投資價值——勞力士古董表的“抗跌”能力極強。

下面我們來看看它一些拍賣數據。

  • 2002年,一場在日內瓦舉行的拍賣會上,一枚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戴過的1952年款勞力士萬年曆金錶在會上曾拍到34.2萬瑞士法郎(當時摺合美金約23.54萬),摺合人民幣200餘萬元。

  • 2015-05-09 日內瓦場(勞力士Day-Date專拍),一枚1958年的Big Kahuna Ref.6612,以473,000瑞郎成交;這枚產於1958年的6612,是現知全球僅存的兩塊鉑金6612中的一塊。

  • 2015-05-10 日內瓦拍賣,一枚1971年的Albino Ref.6263,以1,325,000瑞郎成交。此枚勞力士曾屬Eric Clapton(英國音樂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吉他手之一)所有。

  • 2015-11-08 日內瓦場,一枚1953年Stelline Ref.6062,以1,265,000瑞郎成交。

  • 2016-05-14 富藝斯日內瓦拍賣會,一枚1942年雙追計時碼錶Ref.4113,以2,405,000瑞郎(約合人民幣1610萬)成交。

  • 2017年5月13日富藝斯日內瓦拍賣拍出的兩枚勞力士:

1、“史上最貴勞力士迪通拿”一枚1969年黃金Paul Newman迪通拿,當時以3,722,000瑞郎(約合人民幣2570萬)的價格成交;

2、“史上最貴勞力士”一枚1952年的 Ref.6062,連傭價以5,066,000瑞郎(約合人民幣3491萬)成交。

  • 同年10月在紐約公開拍賣的“保羅紐曼的Paul Newman迪通拿”Ref.6239,最後連佣金成交價高達174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億1786萬,一舉打破多項世界紀錄。

  • 世界頂級鐘錶拍賣商安帝古倫(專長於古董表及品牌鐘錶拍賣)也曾在日內瓦召開了一場被稱作為“重要收藏家的腕錶”的拍賣會。一枚Baguette Diamond Cosmograph 6270 Rolex18K腕錶,經過拍賣場內一番激烈的角逐 ,以36萬瑞士法郎被封號為最貴勞力士

很多人都說這(Baguette Diamond Cosmograph 6270)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貴勞力士金錶,因為極其精美而稀有的款式,採用18K黃色金打造,表圈上鑲有二十八顆長方形的切割鑽石,當把它放在眼前時,簡直能亮瞎你的眼。

當然也有人認為最貴的勞力士是有另外一番定義的:他們認為世界上勞力士名貴手錶有千千萬萬個,各國富豪的財富更是一山還有一山高,甚至富可敵國。永遠沒有價格最高的勞力士。

但是,最貴勞力士卻可以依靠在偉人身旁,從而不斷升值,直到價值連城,不可替代。

譬如說,保羅紐曼的勞力士錶,因為擁有者的名人價值以及他對社會的貢獻(到2007年5月為止,保羅·紐曼捐出給社會善款,高達2億2千萬美金),使該款勞力士錶的直接用其名命名,並且使其手錶拍出了“天價”。

因此說,名錶的“價格”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飛躍是會被超越的,但是名錶的品牌“價值”是永恆的,因為它們是不可替代的,是世上唯一的,這些才是最貴的勞力士真正含義。

勞力士的二手錶市場在國內也是十分火熱,勞力士的精準和“耐操”,吸引了無數用戶,常常在鐘錶圈中,勞迷們常常會用一句話來形容勞力士:一“勞”永逸。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過去50年勞力士手錶的價格變化,假設一下要是現在我們買一枚勞力士50年後,會值多少錢?

曾經有國外網友上傳了一份勞力士在1967年的美國地區零售價格表,

俗稱水鬼的 Ref.5512(無日期款)當時標價210美元,Ref.5513標價160美元(非天文臺認證款)。

至於現在很火的GMT Master Ref.1675當時標價230美元,最常見的Datejust Ref.1601標價245美元,而現在價格動輒百萬起跳的迪通拿 Ref.6239,當時只要221.5美元。如果當年你爺爺輩的不小心買到Ref.6239而不是Ref.1601,現在的投資報酬率至少多了15倍。

結合我們上面的數據顯示在那個年代,購買一款勞力士的價格大約在 200到500 美金之間,參考下圖中年代久遠的廣告

那麼假設 50 年前 300 美金購入,現在價值 6000 美金,它的投資回報率就大約是 1900%,我們再考慮50年間通貨膨脹部分,根據過去 50 年 CPI 增長指數計算,50 年前的 300 美金目前的購買力等於 2200 美金,重新計算的投資回報率約為 200%。

佩戴50 年後產生200% 的收益,平均 1 年 4 個百分點,外加擁有這隻勞力士腕錶 50 年的使用權。如果換做是你會不會覺得超值?

而隨著時代在發展進步,相信未來 50 年人類必會迎來技術爆炸,也許人工智能會取代很多手工製造業。然而,相信只要人類還追求這些有溫度的藝術品,投資勞力士一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你覺得呢?

本 文 轉 載 於 《 甄 時 網 》。


甄時網

據成都百年鐘錶老店亨得利的統計,在購買勞力士的人群當中,30-40歲的小青年已經佔到了1/3,要知道在5年前,勞力士的購買者被45歲以上的中年人佔據90%以上。

還有一份來自2014年瑞士腕錶的銷售統計,勞力士以全球46億的總銷售金額位居榜首,而第二名只有26億,可見勞力士的手錶是多麼地受歡迎。

其實勞力士的金錶很值得買,原因?因為保值呀,不然大哥當時為啥不給現金直接送山雞一塊表呢。在坊間有個傳說,說勞力士是黃金之外的硬通貨,在典當行、拍賣行的保值性非常高,現在全新黑水鬼帶日曆的售價6萬5900,綠水鬼7萬元,你去看看二手錶市場,如果成色好,基本不會掉價。

雖然勞力士的全金錶價格在20萬的樣子,比起4-5萬元的全鋼表和金鋼相間再加上鑽石點綴的貴上不少,但也值得買,因為勞力士是瑞士唯一一家擁有自己的鑄造所、完全自己冶煉18K金的品牌。

勞力士會在全世界採購黃金和寶石,但買回原材料以後的研發、冶煉,從千足金到18K金,都在勞力士自己的工廠完成。當然其他零件就不提了,肯定全是勞力士自家生產。而生產一隻勞力士手錶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從原材料到最後的成品完全獨立掌控在勞力士自己手裡。

勞力士也是現在瑞士極少數完全自主研發、設計、生產機芯的品牌之一。

它還是瑞士唯一一個自創始至今沒有被賣掉過的品牌,從1905年創始以來不曾屬於任何集團之下,如今依然掌握在創始人建立的威爾斯多夫基金之中。這個基金會受到瑞士國家官方法律保護,這也保證了勞力士不遷就市場,定位、價位、研發重點都由自己來掌控的需求,以及對高品質永恆的追求。


狗狗視角

徐不工:為什麼選勞力士?從一個海使系列進化史的角度就讓你明白這品牌有多牛有多好:)

海使系列(Sea-Dweller)並非勞力士最負盛名之作,它遠不及經典的 Datejust,Day-Date總統腕錶和007佩戴的潛航者。但海使系列的持久延續並非僅憑機遇,實際上它承載了勞力士真正的願景:為各個不同的群體制作手錶,即使受眾是少數派群體的潛水員也不例外。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海使系列出現之時,潛航者系列(Submariner)已經能達到 200 米防水的深度,堪稱最佳潛水伴侶腕錶。因此海使腕錶的宗旨並不在於對潛航者既有缺陷的修正,而是拓展其水下應用。SeaLab 遠征隊的許多潛水員反映,他們的潛航者手錶的錶盤水晶經常會在減壓室自己彈出,這無疑是一個敗筆。

對此,勞力士設計了許多表盤原型,試圖解決錶盤彈出這一問題。最終,在錶殼側面安裝排氦閥門的方法脫穎而出(通過讓氦氣分子經受控機制逸出,解決了爆殼問題),而經過改良的系列則被命名為“Sea-Dweller”。

海使系列就是這樣在1967年被開創並延續至今。50年後的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創新,更高的防水等級,還有少數值得提及的特別版。

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回顧這款勞力士工具手錶50年來的心路歷程。

Reference 1665 ‘Double Red’ (1967-1977)

海使系列第一款產品即是“雙紅”(DRSD)。這個別稱源於錶盤上與眾不同的雙行紅線,使其與眾多其他型號的單行紅字區分開來(這些被稱作“單紅”)。有意思的是,排氦閥的設計並不是所有這些型號的必備,但卻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海使系列的標誌。

與當時的標準潛航者腕錶相對照,你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錶殼左側的閥門辨識出 DRSD 的40毫米不鏽鋼錶殼。同時,它在三點鐘方向擁有日期顯示窗,這對於需要長期停留水下的潛水員來說至關重要。然而這款表並沒有配備日曆視窗上通常有的小窗凸透鏡,因為它無法承載水下壓力(當時的小窗凸透鏡僅是簡單地粘於水晶之上),取而代之的是今天的收藏家們尤為熱愛的厚穹頂樹脂玻璃。

Reference 1665 ‘Great White’ (1977-1983)

拋開顏色,“大白” 與“雙紅” 高度相似:它有相同的參考號碼,同樣的防水性能以及相同的錶殼特性。除了錶盤帶有 Comex 標誌的型號,“大白” 的市場價格遠不及 “雙紅”。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表是海使系列最後一批採用樹脂玻璃鏡面的型號,因而被許多收藏家認為具備典藏價值 。

Reference 16660 'Triple Six' (1978-1989)

就許多層面而言,Reference 16660 是現代海使系列的原型,因為它是首款採用藍寶石鏡面的勞力士手錶。藍寶石鏡面的加入連同更大的錶殼使得它能夠承載深達1220 米深的水壓,是上一代的兩倍。

另外,16660 型號相較於 1665 型號的其它幾個明顯變化分別是:日期指示盤褪去金色變為灰白,表圈改為單向,排氦閥變大。

Reference 16600 (1989-2009)

在這款表尤為長久的生產時期之中,發光材料由氚改為 Luminova,再演變為 SuperLuminova 材料。與此同時,這款表採用了由 caliber 3035機芯改進而來的 caliber 3135 機芯,不僅擁有更大的儲能,而且使用完整的“平衡橋”組件取代了原來的“平衡塞”。

Reference 116660 (2008 至今)

自2008 年問世,深潛型腕錶的定位將海使系列推向一個新的高度,其防水深度是之前的三倍之多,達 3990 米。簡而言之,這是勞力士潛水錶的最高標準。錶殼厚44毫米,背部採用了鈦合金以控制重量。


Reference 116600 (2014-2017)

這款型號的表圈升級為 Cerachrom 陶瓷,取代了之前海使系列的鋁合金。錶殼尺寸迴歸 40毫米,同時表耳較潛航者系列更細。可惜的是reference 116600 型號是海使系列歷史上最短命的一款,僅僅在三年之後就被取代。


Reference 126600 (2017年至今)

這款表最容易被觀察到的新變化就是:錶殼尺寸增長到了 43毫米,表耳也增長到22毫米。功能性上的升級包括由caliber 3135 機芯升級到 caliber 3235 機芯。可以說,這是一次全方位的升級。

這款新型號手錶被視作是對初始的海使系列做出的重大轉變,但最主要的意圖在於使海使系列從勞力士現有產品線中脫穎而出。同時它也為那些需要大腕錶而對 Deepsea 系列的高科技無感的人群提供了選擇。


徐不工

勞力士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瑞士手錶品牌,也算是眾多瑞士品牌裡很有“個性”的一個品牌。目前來說,勞力士是一家獨立製表品牌,這在瑞士鐘錶品牌中並不多見,而且自主製作機芯配件,連製作錶殼的貴金屬都自己冶煉,可以說勞力士是一個即開放又神秘的品牌,看起來人們對它非常瞭解,其實品牌內部有著諸多不對外開放的信息,這也是對品牌的一種保護,要知道市面上勞力士的“假表”實在太多,但是真正做到一模一樣的則沒有。

藍色PARACHROM遊絲

勞力士對研發腕錶的複雜功能看起來沒有興趣,但這不代表不進行創造,相比於喜歡突破製表工藝的品牌來說,勞力士更喜歡“務實”一些。勞力士目前出售的錶款是沒有超複雜功能,品牌更加註重的是精準可靠和結實耐用,這與很多普通消費者購表的訴求相吻合,也是人們信任和喜歡勞力士最重要的原因。

4130型機芯 僅由290個部件組成(遠少於標準多功能時計)

勞力士是一個變化“很慢”的品牌,你會發現幾年間或者幾十年間,錶款的樣式在變和不變之間有著微妙的關係,很多表款都在慢慢的進行著變化,更加符合當下的流行,但是卻又保持原有錶款的特徵。勞力士錶在二手市場價格的堅挺也是它受歡迎的一個點,很多人購表都會考慮“保值”這一項,而對於保值這點勞力士非常的堅挺,特別是一些熱門錶款,如果保養得當,折舊率會很低。而一些特別款腕錶,近些年在拍賣會上也是備受矚目,可見人們對勞力士品牌的喜愛。

1971,探險家型 II腕錶

新款勞力士探險家型 II腕錶


窗邊的阮妹子

為什麼要選擇勞力士?簡單說起來有幾方面的原因。

1.耐用。勞力士腕錶的耐用度是有目共睹的。1926年推出蠔式(Oyster)錶殼,1927年英國游泳女將—梅塞迪絲·吉莉絲戴著勞力士蠔式腕錶耗時15個小時橫渡英吉利海峽,上岸後腕錶依然正常走時,勞力士蠔式腕錶的防水性能被廣為報道,從此勞力士的蠔式腕錶不斷精進,成為耐用腕錶的代表之一。許多父輩留下、拍賣市場或二手市場上早期生產的勞力士至今仍能夠正常運作走時。

2.注重實用性。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勞力士至今沒有做背透的腕錶,也沒有做陀飛輪的腕錶。勞力士追求的不是機械或工藝的花俏,而是生活中的實用與耐性

3.品牌價值。勞力士的營銷做的非常成功,不論是在賽車、運動、藝術、還有公益事業等方便都有卓然的影響力。這也加深了很多人對於勞力士品牌的認同。在十大瑞士品牌中(包含雀巢、瑞聯等跨所有類別的品牌),勞力士也名列前茅,是手錶類別中排名最前面的。

4.二手價值。勞力士因為上述的特性,再加上勞力士錶款的產量有限,往往是一表難求,因此勞力士的某些錶款即便不是款款升值,但至少都有很不錯的抗跌效果,這也是有些人特別喜歡勞力士的原因。

5.自成一格。勞力士的腕錶和品牌特色自成一格,也成為一股潮流,成為一種風格的代表

上述是我覺得大家會選擇勞力士的原因。

至於要不要選擇勞力士,看你自己喜不喜歡。就像有的人是果粉,有的人覺得蘋果太多人追捧了反而不喜歡。建議你多試戴多看看咯。


雷小恩Ryan

勞力士的確一直是不少表迷朋友比較青睞的品牌,甚至還有“一勞永逸”這樣的說法。但是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1,勞力士手錶的穩定性相對不錯。這一點要歸功於勞力士一直致力於簡單功能的精益求精上,而沒有在複雜功能上分散精力。另外就是勞力士的一些專利技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蠔式結構、904L不鏽鋼等。

2,勞力士的所謂保值性也相對比較穩定。相比一些品牌只是2-5折的二手價格,勞力士的一些熱門錶款的二手價可以做到8折左右,已經算是比較出彩的了。

3,關於勞力士的影視劇的推波助瀾。這裡主要指的是以前的港劇,在影片內容裡經常會出現一些勞力士的畫面,而且多為助長勞力士行情的內容。

4,關於勞力士一些錶款拍賣行情的新聞一直熱度不減。比如前幾天一枚勞力士鋼表居然拍出了1.18億元的天價,而這也只是最近幾年勞力士手錶拍賣行情的一個新聞而已。這種新聞對勞力士的知名度顯然是有重要加持作用的。

5,勞力士的管理層一直比較穩定,而且勞力士品牌一直掌握在創始人家族成員手裡。


腕錶部落

一方面是,物以稀為貴!另一方面是升值!

勞力士自1926年誕生以來,就捕獲了很多人的心!

1926年,勞力士創制了首款能防水、防塵的腕錶,讓製表技術邁步向前。這款名為“Oyster”的蠔式腕錶配備密閉的錶殼,為機芯提供最佳的保護。


1927年,要證明腕錶能防水,必須能提供真憑實據。1927年,年輕的英國女士梅塞迪絲 ∙ 吉莉斯(Mercedes Gleitze)佩戴勞力士蠔式腕錶成功橫渡英倫海峽。在遊了十幾個小時到達終點之後,她佩戴的腕錶依然絲毫無損、運行如常。

早於1930年代,勞力士與全球其中一位速度最快的車手馬爾科姆 ∙ 坎貝爾爵士(Sir Malcolm Campbell)在賽車世界裡開展了愉快的合作關係。1935年9月4日,這位“速度之王”坐上戰車“藍鳥”(Bluebird),佩戴勞力士腕錶,在猶他州博納維爾賽車場(Bonneville Speedway),創下每小時超過300英里(即時速約485公里)的極速紀錄。馬爾科姆爵士在1924年至1935年間先後九次打破世界速度紀錄,其中五次在迪通拿海灘(Daytona Beach)。

1953年,約翰 ∙ 亨特爵士(Sir John Hunt)、埃德蒙 ∙ 希拉里(Sir Edmund Hillary)和丹增 ∙ 諾吉(Tenzing Norgay)各佩戴了勞力士蠔式恆動腕錶,首次成功登上珠穆朗瑪峰之巔。

人類探險的輝煌成就為蠔式恆動探險家型腕錶的誕生提供了靈感。自1953年問世以來,它一躍成為具有標誌意義的經典腕錶。

隨著上世紀五十年代噴氣機時代的來臨,國際航線迅速發展,使得飛機要短時間內穿越若干個時區,飛行員需要同時知道地球上不同地點的時間 。

格林尼治型專為滿足飛行員的這一需求而設計。一經問世就成為若干航空公司,包括著名的泛美航空公司(Pan Am)的指定腕錶。其矚目特色為雙色調外圈,用而顯示晝夜時間。

佛羅里達州迪通拿海灘。此地狹長平坦,沙質堅實,硬如水泥,堪為極速車手的聖地。於1904年至1935年間曾在這裡創下14個陸地速度紀錄,而其中五項均由佩戴勞力士腕錶的馬爾科姆 ∙ 坎貝爾爵士所創下。隨著歲月的洗禮,沙質逐漸欠佳。於1959年,一個“超級賽車跑道”-迪通拿國際賽道終於建成。

於1963年推出的新世代計時腕錶宇宙計型迪通拿,其命名源於一個經典的地標──“迪通拿”(Daytona)。宇宙計型迪通拿腕錶堅固且防水,並其外圈更配備用以計算平均速度的計速刻度外圈。

除了悠久的歷史,以及勞力士的種種技術突破。勞力士也是目前全球腕錶的銷冠,幾乎有點名頭的人,都會選擇一款勞力士來戴。勞力士的供不應求,也是它的珍貴之處。

就是因為勞力士的營銷手段以及它的悠久的歷史,他才能在腕錶的世界站的如此穩固。


眼鏡的地盤

許多表迷朋友在購表的時候多少都會有些糾結,不知道入手什麼表好。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香港著名鐘錶大師鍾詠麟的話:「如果一個人一輩子只買一隻表,勞力士是不二之選」勞力士手錶是一種精神,在全球蔓延著。而勞力士精神其實就是踏實,簡單和執著。


勞力士的踏實,是一種心境。

當別人都在追求複雜功能、鑽石鑲嵌、琺琅彩繪、鏤空雕刻等看上去更加出彩的東西時,勞力士的創始人漢斯·維爾斯多夫一直強調的是要讓機芯更精準,腕錶更耐用,而且幾乎只在精準和耐用這兩個目標上守護和前行,這種不被塵世紛擾的心境就是一種踏實,有人說成大事的人都很沉穩,其實給人感覺的沉穩就是踏實的外在表現。


勞力士的簡單,是一種訴求。

勞力士追求的只是精準和耐用,說白了就是為了兩個簡單的功能而已,但是勞力士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把這兩個簡單的功能做到了極致,讓很多品牌哪怕亮出複雜功能和華麗的珠寶鑲嵌等都黯然失色。比如說,幾乎不限量的勞力士水鬼,在二級市場上的保值率可以完爆很多華麗大牌。水鬼除了幾乎不限量供應,也沒有任何值得稱道的複雜功能,華麗裝飾更是別提了。


勞力士的執著,是一種方法。
勞總大表哥認為,把認定正確的事情堅持下去就是執著。20世紀20年代,勞力士公司研製了第一隻防水手錶,1926年,勞力士的蠔式(Oyster)防水錶正式註冊。在1929年的經濟危機背景下,勞力士又發明了一種自動上鍊的機制,推出了後來風靡至今的恆動(Perpetual)型表。這兩項上世紀20年代的發明可以說是奠定勞力士今天在世界表壇傳奇地位的兩大法寶。

麥時網

左:勞力士蠔式腕錶;右:《每日郵報》頭條報道這一壯舉

傳奇遠遠沒有結束。在半個世紀後的1976年,為了紀念這枚偉大腕錶的誕生,勞力士再次行動,創立“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

這個獎項的創立,是為了在全球範圍內資助那些立志改變世界的先鋒人士。他們中有的關注地球自然環境、有的關注世界文化遺產、有的關心人類生存現狀;在各自的領域範圍內,他們都憑藉著強大的勇氣和堅定的決心,推行著惠及全球數千萬人和整個地球家園的項目。

而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就是他們最堅實的後盾。

這個獎項的創始人、勞力士公司前董事長兼安德烈·海尼格(Andre JHeiniger)曾說:“我們創立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是因為我們相信勞力士作為一家企業,有責任積極參與改善地球生活,並期望能夠弘揚我們所重視的品牌價值:高品質、獨創性、堅韌力,以及最重要的創建精神。”

大獎創始人安德烈·海尼格

經典總是歷史悠久,又故事很多。


Enjoy雅趣

再貴的表再好看的表買來都是用,起碼的走時都不準,那就不選石英錶好了,便宜、精準。而勞力士就是實用,耐用,精準,知名度高,保值很不錯的腕錶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