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鄉電商產業搭起貧困戶致富“金橋”

西鄉縣在創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中,將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助力脫盆攻堅的重要舉措,籌資1100餘萬元實施縣鎮村三級電商服務體系建設。在每個貧困村深入實施1個龍頭企業、1個專業合作社、1個互助資金協會、1個電商服務站點的“四個一”產業保障體系,在全市率先完成了縣鎮村三級電商網點建設。

拓展網上銷售渠道,重在有“拳頭”產品。該縣經過反覆考察、研討,確定了以茶葉、油用牡丹、黑木耳、生豬+N個特色產業為主的“兩長兩短”產業發展思路,從今年起3年時間新發展茶園3萬畝,新栽植油用牡丹6萬畝以上,加快發展黑木耳達2億袋,穩定生豬產業年出欄67萬頭的規模。鼓勵各鎮結合實際推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縣上拿出2億元對種養殖、產品加工、市場營銷、人才引進等方面進行獎補,支持推行種養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模式,讓農民用最低的成本生產出最高效益,逐步從原來的“靠農業吃飯”變為“靠農業賺錢”。

激活鎮村電商站點運營靠人才。該縣引進專業運營團隊對進駐中心的23家企業進行孵化培育,在郵政設置縣農村電商服務中心,為服務農村電商企業提供收貨、包裝、外運一條龍服務。在錦湖CBD建設面積達1000餘平米的電商創業孵化基地,集產品展示、創業孵化、人才培育、旅遊產品開發為一體,開業首月就突破20萬元。在鎮村一級,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商鋪、農村能人”+站點的方式,充分挖掘農村電商人才。該縣城南電商服務站與巴山蕎園公司相結合,主打茯茶、苦蕎茶,年收購鮮葉3000噸,銷售額達800餘萬元。城北十里村點交由返鄉創業青年嚴蓓蓓運營,其打造的嚴太極小雜糧、麵條等暢銷省內外,年銷售額90餘萬元,帶動群眾戶均增收400餘元。新引進的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採取站點+商鋪的形式建成21家天貓優品店,集上行、下行為一體,有力地帶動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店鋪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