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學者打心裡瞧不起中國,但所談問題一針見血!

內藤既感受到中國在戊戌變法失敗後社會風氣的怠惰與士人的低迷心態,也體會到中國地域上南北地氣與風俗的迥異,引發諸多感慨,形成了“守舊”之中國印象。

這位日本學者打心裡瞧不起中國,但所談問題一針見血!

內藤從變法方式、社會風氣和文化特徵三個方面體驗中國的文化。內藤在天津和上海分別與蔣國亮、文廷式談論了中國的變法方式問題:

蔣:您我們同洲人士,滿腔熱忱觀察中國。這次來華一遊,對中國的情況應該有了大致瞭解了。萬請賜教,現在要救時局,有什麼方法,該從哪裡著手?

內藤:我個人以為,貴國的積弊,並不是從本朝開始,從遠處追究根本,則在商殃的廢井田而開阡陌上;從近處尋找原因,則在科舉取士的有美名而無實效上。再加上郡縣制度以來,地方官不把老百姓的生計放在心上。現在的時局,或許正是進行大變革的時機吧?談何容易,總之能使變革成功的就在於你們了。

這位日本學者打心裡瞧不起中國,但所談問題一針見血!

文:近來有人議論和貴國聯臺,打算借用貴國的兵力。這是不足為議的。我正希望貴國的人材為我們辦理各種事情,綱舉目張,使所有的事情都有先例。這是我國迫切希望於同洲的地方。先生以為如何呢?

內藤:借兵力的想法不過是權宜之計。貴國的革新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可以完成的。用我國人辦理各種事務以作為先例,先生的想法非常高明。不過我國人中熟悉貴國情況的實在不多,如果一概拿我國的先例在貴國實行,就如方鈉圓鑿,互不相容。臺灣就是前車之鑑。

內藤:希望用一紙法令使全國執行,這就是去年維新之舉歸於失敗的原因。對於依照什麼樣的步驟進行維新,我很想聽您的高見。

這位日本學者打心裡瞧不起中國,但所談問題一針見血!

文:貴國一姓相承兩千多年,所以可以先定國是,然後漸漸修改。我國現在的情況不能仿照貴國的事例。制定治國的方法,在今天,博採各國的長處,救治千年的弊端,規模建立起來,憲法自然會實施,所以也不是難事。難的是新舊接替的交接,和尊攘的方法。

內藤:時機的改變,首先需要一個翻天覆地的舉動。我國幕府的施政,很久以來不得人心,所以必須打倒它,然後國家的狀況為之一變。貴國當今的狀況,是否屬於同樣的例子呢?

文:貴國在天皇的名義下,事情比較好辦。所以幾十位志士就能成功。我國的例子,是相同呢,還是不同呢?

這位日本學者打心裡瞧不起中國,但所談問題一針見血!

內藤:我在北京的時候,曾遊覽長城,經過的州縣,都殘破不堪,沒有得到治理。寺觀之類,也都荒廢頹敗。所以我想,所謂千年的弊端,即便是康熙、乾隆的盛世,也未曾得到緩解。特別是當時徵收各種苛捐雜稅,才得以粉飾一時的太平。現在要革除掉這些頑固的弊端,談何容易。拿這些和我國三十年來的變革相比,有些很難做到的事情。抵抗外國的欺侮侵略,雖然是極難的事情,但我認為和革除舊來的弊端比起來,還是比較好說的。先生以為如何呢?

文:我想了很久了,觀察國情的人正應當像《管子·八觀》上所說那樣。改日我會和您一一詳細分析,並且再次向您請教。這哪裡是幾張紙上的空泛之談所能講清楚的?沒有兵力,國家便無法維持,哪裡能談到治理的方法呢?這就是我所謂的難易之說。今天已經受益匪淺,正好有遊覽的約定,改日接著請您指教,請恕我告辭。

這位日本學者打心裡瞧不起中國,但所談問題一針見血!

內藤認為“貴國人士如果只是坐在那裡討論,試圖以口舌來完成維新,那是大錯特錯”,指出中國士人空談務虛,缺乏果敢的行動精神。

內藤在天津逗留期間,還與王修植、嚴復談論了中國的社會風氣問題,內藤

對王修植說:‘舊本人勇於進取而不善於守成,貴國則相反,進者退之,退者進之”,而且依據當下的形勢,中國連“守成”都難以為繼。

內藤在遊覽北京文廟之後認為,中國即使在康乾盛世也未能消除中國千年的文化積弊,表面的國泰民安反而掩蓋了中國深刻的危患,不承認改革的必要,以致逐漸顯露出衰落的徵兆,因此內藤對張元濟說:“安於舊態難以改變,這是貴國當朝的一大弊端。”

總之,內藤在與中國士人的筆談與遊覽名勝古蹟時,從口舌維新、進退無措和千年積弊上構建了一個“守舊”的中國形象。

來稿/天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