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有什麼景區比較好玩?

精彩人生來個666

哈密市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在歷史上,哈密市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地處西域與中原文化的交匯之地,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 和“新疆門戶”之稱。此地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人文、自然景觀豐富。

伊吾胡楊林生態園景區

伊吾胡楊林生態園景區位於哈密市伊吾縣淖毛湖鎮東10公里處,是我國境內最為集中的胡楊林,也是世界僅存的三片胡楊林之一。胡楊又叫梧桐,是一種生命力極其頑強的原始樹種,被譽為沙漠勇士。漫步園區,能感受到原始生命的律動,在毫無生氣的荒漠上,它們是唯一的守望者,抵抗著風沙的侵蝕,讓人驚歎於這種偉大而磅礴的生命力。

據專家鑑定,伊吾胡楊林是世界上最古老、樹形最具特色、道路通達條件最好的一片原始胡楊林,可追溯到6000萬年以前,堪稱是“第三紀的活化石”。一千年的文化、三千年的歷史、六千年的滄桑、九千年的震撼,是景區為遊客伊吾胡楊壯美的四個方面,令人流連忘返。

巴里坤古城景區

巴里坤位於東天山北麓,是一片神奇、美麗、富饒的土地。在歷史上,巴里坤是東疆的門戶所在,絲路重鎮,草原上的明珠。巴里坤擁有眾多歷史古蹟,中原文化、西域文化、草原文化在這裡碰撞交融,交織出燦爛的輝煌。巴里坤古城景區由漢、滿兩城組成,擁有200餘年的歷史。漢滿兩城首尾銜接,城中有許多古建築風光,遊客還能在此欣賞到多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特色,感受不同的魅力。

哈密王景區

哈密王府為國家4A級景區,至今有300多年曆史,曾是新疆規模最大,建築最宏偉,風格最獨特的一座宮廷建築。王府華麗非凡,建於高臺之上,府內園林華美,果樹叢雜,名花異草,盆列成行。漫步其中,能感知舊時代的貴族生活。

推薦路線:烏魯木齊—吐峪溝—庫木塔格沙漠—鄯善—噶順戈壁—魔鬼城—哈密—伊吾—淖毛湖胡楊林—伊吾—巴里坤—木壘縣烏孜別克族鄉—木壘—木壘胡楊林—奇台—硅化木園—吉木薩爾—古海溫泉—五彩城—古海溫泉—五彩城—阜康天池—烏魯木齊。

56民族行旅遊網,帶你遊遍56個民族


56民族行旅遊網

謝邀。哈密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那麼哈密好玩的地方有哪些?下面介紹一下哈密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以及哈密好玩的地方推薦。

1、哈密回王府

走進哈密回王府

哈密回王府,坐落於哈密市回城鄉,原回城東北角。是在原蒙古府的基礎上於清康熙四十五( 1706年)重建。 民國19年(1930年)6月,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農民暴動,駐哈密省軍進佔回城,為尋找財寶,將這座有二百年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為平地”,連有數百年曆史的“貯藏經典之庫”也隨大火化為灰燼。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馬仲英逃亡記》一書中記載了回王府被焚後的情景。

2、鳴沙山

走進鳴沙山

在遼闊的草原上,奇妙地出現了一座長約五公里,以石英長石堆積而成的沙山,山呈東北——西南走向,西緩東陡。腳下有條小河蜿蜓流過。當人們從沙山頂往下滑時能聽到從山的內部發出的聲音,猶如萬馬奔騰,海潮洶湧,故名鳴沙山。 哈密鳴沙山沙鳴聲之大,冠蓋全國三大沙鳴(甘肅敦煌鳴沙山、寧夏中衛縣沙坡頭和內蒙古包頭響沙灣)。哈密鳴沙山橫臥於東部天山的南山與北山間的草原上。相對高度35至 115米,南北長約5公里,塔水河和柳條河繞沙山兩側蜿蜒流過。立於天山廟上,可鳥藍瞰其全貌。由於這裡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溫度條件的作用,當遊人靜臥沙上時,風動沙移,沙鳴聲如泣如訴,如蕭如笛,悽蜿低迴。當遊人做滑沙運動時,沙粒向下翻卷滾動,相互磨擦,聲波振盪,沙鳴聲如同飛機從空中掠過,隆隆作響。

3、哈密回王陵

走進哈密回王陵

哈密回王陵位於新疆哈密市區西南1公里,有環城路相通,交通極為便利,地理座標東經93。29,10“;北緯42 28 47,海撥740米。該陵墓位於哈密市西郊回城沙棗井。陵墓建築群佔地面積約1.3公頃,四周有圍牆。建築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膸大拱拜(即回王墳),埋葬著七世回王伯錫爾及其大小福晉,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該墓為新疆著名的伊斯蘭建築,下方上圓,通高17.8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雄偉壯觀素雅莊重。第二部分是南邊的五座亭式木結構小拱拜,東西排列,為歷代回王陵墓,現完整保存的只有兩座。第三部分為艾提卡大禮拜寺,該寺東西長60米,南北寬36米,佔地2280平方米,可容納5000人做禮拜。大寺頂棚內由108根雕花木柱承重,四壁飾花卉圖案及阿拉伯文古蘭經,是哈密地區最大清真寺。 維吾爾族稱之為“阿勒同勒克”(意為黃金之地)。1709年第一代哈密王--扎薩克額貝都拉死後便葬於此。從此這裡便成為清代哈密歷代回王的墓葬建築群。 現在的回王陵建築群由大拱背、小拱背和大禮拜寺 (艾提卡寺)等三部分組成。大禮拜寺殿高大寬闊,可容納5000人同時禮拜,史料記載,該寺修建於一世回王額貝都拉時期(即康熙年間)。四世回王玉素甫時(1740年-1760年間)和六世回王額爾德錫時(1740年-1813年間)曾兩次擴建。同治六年(1867年)七世回王白錫爾死後,清廷追封他為碩親王,並撥專款修建大拱背(即回王墳)。

4、五堡魔鬼城

走進五堡魔鬼城

魔鬼城位於哈密市五堡鄉以南,距五堡鄉20Km,距哈密市約100Km,由於它神秘莫測,不熟悉地形的人若遇風暴,有迷失方向的危險,哈密雅丹地貌東起煙墩外的駱駝峰,經雅滿蘇鐵礦,大南湖煤礦,到五堡沙爾湖十三間房等長約400公里,寬約5-10公里,在哈密屬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它是經過漫長的風蝕自然而形成的。   在魔鬼城可以看到那些酷似城堡、殿堂、佛塔、碑、人物、禽獸形態各異的景觀、令人眼花繚亂的陡壁懸崖、以及混跡巖礫中五光十色的瑪瑙、隨處可見的硅化木、枝葉清新的植物化石,偶爾可獲得象恐龍蛋化石的小圓石頭、鳥類化石,當夜幕降臨時有時會聽到鬼哭狼嚎令人髮指的嘶叫,因此才被人們稱之為“魔鬼城”。其實這裡還真正存在著古城堡建築、古民房遺址—艾斯克霞爾古城堡:離地面約六米的風蝕臺上的長方形的土夯建築有高約五米,前面有門有窗的居住地,據說是古絲路的驛站或是哈密王朝的西南前哨。

5、巴里坤湖


走進巴里坤湖

湖面略成橢圓形,東西寬約9千米,南北長13千米,面積 113平方千米,湖面海拔1582米,湖中有一南北向砂堤,將湖分隔成東、西兩部分。東湖碧波盪漾,西湖一片銀白,湖東有大片沼澤溼地,湖周是遼闊的牧 場。該湖是新疆著名的鹽湖。清代詩人史善長曾作詩讚曰:“灩灩溶溶波一片,古葦纖鱗都不見,週三百里磨青銅,歷萬千年澄匹練”,獨具“迷離市罩山巒”的奇 景。巴里坤湖流傳著“漢姑泉”和“蒲類海”的美好傳說。每當盛夏這裡帳篷星點,牛、羊、駱、馬成群,湖光山色,分外迷人。哈薩克族牧人常在湖邊草原舉行盛 大的“阿肯彈唱會”。

6、哈密市哈密瓜園

走進哈密市哈密瓜園

哈密市花園鄉喀拉塔勒村的“哈密瓜園”,佔地面積18511.5畝,距哈密市區17公里。 哈密瓜園分5個大區,分別為入口區、瓜園區、水上樂園、百果園休閒娛樂區和自然(戈壁)風景觀光區。 入口區主要有烽火臺、瞭望塔、瓜園大門、哈密瓜展廳、駝馬客棧、南湖館驛、文化牆、停車場等相關配套設施,總佔地70000平方。 瓜園區主要有哈密瓜種植區、品嚐區、葡萄長廊觀光等景點,總佔地面積3873.1畝。在全長400米,寬6米的葡萄長廊下可以欣賞麥西來甫等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水上樂園以划船、垂釣、野營度假為主,總佔地面積996.3畝,其中水域面積866.7畝。圍繞人工湖,建有曲橋、亭、水榭、等設施。所有的建築物都依湖而建,環境優美,並設有燒烤、野炊、垂釣、游泳、划船等休閒項目。 百果園休閒娛樂區以果園、小集市為主,總佔地面積3157.5畝,其中果園佔地2869.7畝。主要開展餐飲、購物、觀看民族歌舞等。 自然(戈壁)風景觀光區主要有佛塔觀光、沙漠探險、沙療等項目,總佔地面積3046.5畝。四周有沙地和沙丘包圍,遊客在此可以觀賞到沙漠風光、唐朝佛塔、沙漠聖泉、生態林等風光,並可以騎著馬、駱駝穿過生態林沿沙漠中的小路領略沙漠自然風光,也可進行沙漠越野、沙療等活動。

7、蓋斯墓

走進蓋斯墓

8、哈密博物館

走進哈密博物館

哈密博物館成立於1988年,位於市廣東路360號。2002年6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援建的南粵文化中心遷入。博物館有展廳面積800餘平方米,庫房面積300平方米。館內收藏有原始社會至明清時期的石器、青銅器、陶器、木器、鐵器、毛布、清代服飾和乾屍等文物12000餘件,其中17(類)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9、喀爾裡克冰川

走進喀爾裡克冰川

喀爾裡克冰川位於鹽池鄉政府南10公里處,海拔高度4888米,至今仍是一處尚無一人攀到頂峰的處女峰,終年積雪,分佈著大小63條冰川,尤其是喀爾裡克山的平頂冰川,面積約0.7平方公里,平頂山之側的高山湖泊,其景色不亞於臺灣的日月潭,素有固體天然水庫之稱,系美麗的伊吾河的發源地。冰川如嫻靜的少女立於群山環抱之中,山下是一天然瀑布,有如萬馬奔騰,傾洩而下,勢不可擋,被水底岩石激起的水滴如煙如霧,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道道彩虹。 山腳下是天然草場,草地如綠色的地毯,鋪滿了整個山巒,牧民的氈房,像白色的花朵,點綴其間,羊群則如片片雲朵,慢慢地在山間飄蕩。有時真正的雲會掩蓋過來,把所有的美麗變得朦朧而神秘,若在冬季大雪飄過之後,是地道的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會令所有的來訪者心靈震顫,禁不住為大自然創造壯觀、美妙和神秘而讚歎不已。是人們旅遊、探險、科學考察的好去處。

10、巴里坤草原

走進巴里坤草原

巴里坤草原位於新疆東北部的哈密地區,這裡有“天山淞雪”、“瀚海鰲城”、“鏡泉宿月”、“嶽臺留勝”等八景名勝古蹟,是新疆的第二大草原。巴里坤大草原上牛羊肥碩,牧草豐美,空氣清新,綠草如茵,是一處夏季避暑冬季休閒的好去處。 裡坤草原海拔1650米,雪山晶瑩,松林青翠,雲霧繚繞,變幻莫測。人們稱這種美麗景色為”天山淞雪“。在衝擊扇平原的下面,就是地下水溢出帶了。巴里坤盆地不大,南北也就是三四十公里。因此南北兩山的地下水溢出帶集中在盆地中間,有的地方也有十幾公里寬,這裡無數泉眼的泉水竟然匯聚出一條條小河,自東向西流入到巴里坤湖。這十幾裡寬的地方植被很好,形成了很好的草甸。人們乾脆就叫“草湖”:草,牧草,湖,水也,既有草有水的地方,草湖與巴里坤人的生存息息相關。 巴里坤草原每年綠草如茵,野花竟放的季節,牧民紛至杏來,遊牧湖畔,羊群像飄動看的朵朵浮雲,點綴在綠茵上的氈房,炊煙裊繞,奶茶飄香。這裡的牧民保留有純正的哈薩克族傳統,如若到哈薩克族氈房做客,好客的主人一定捧出燙手的酥油茶。醇香的馬奶酒和手抓內熱情款待你,主人還會將悠揚悅耳的冬不拉和粗獷的歌聲撒向草原。每年的草原盛會,這裡都會舉行哈薩克族傳統的賽馬、叼羊、姑娘追、摔跤、阿肯彈唱,夏日巴里坤草原的風格永遠都是那麼地熱情奔放。


娛小媌

哈密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有“新疆縮影”之稱。這裡的風景名勝也是十分的具有異域風情。

天山風景名勝區

天山風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國際人與自然生物圈保護區,中國最佳旅遊去處,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十大魅力休閒旅遊湖泊。這裡既有巍峨的高山冰川、浩瀚的林海,也有一望無際充滿生機的大草原,還有草木不生光禿禿的鳴沙山。

鳴沙山

鳴沙又叫響沙、哨沙或音樂沙,它是一種奇特的卻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天山鳴沙山位於白石頭西北面,距哈密市區70公里,沙粒從山上向下滑動,便可聽見各種聲響,時起時伏,強時如雷鳴高亢,弱時似牧笛悠揚,故稱鳴沙山。

回王陵

回王陵位於市區以南2公里的回城鄉,建於1840年前後,埋葬著歷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兩處。

建築群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膸大拱拜(即回王墳),埋葬著七世回王伯錫爾及其大小福晉,八世回王默哈莫德及其王妃、王族40人。

第二部分是南邊的五座亭式木結構小拱拜,東西排列,為歷代回王陵墓,現完整保存的只有兩座。

第三部分為艾提卡大禮拜寺,該寺東西長60米,南北寬36米,佔地2280平方米,可容納5000人做禮拜。


世界邦旅行網

 瓜香絲路萬里長

  關於大多數人而言,哈密瓜要比哈密更聞名、更家喻戶曉。到哈密不吃哈密瓜,整個行程的收成不免少掉多半。雖然在現代交通與物流條件下,於全國各地品味哈密瓜已不是稀罕事;但到了哈密,瓜的品種、品相及滋味仍是令人叫絕。俄然覺得哈密瓜像極了這哈密,外層沙磧戈壁、大漠高山環阻,到綠地裡竟涼風習習、人聲鼎沸,十二木卡姆樂曲含蓄悠長、動人心絃,巴里坤湖碧波盪漾、水草豐美,哈密王陵古風迎面、撼人心魄。露宿風餐地艱苦到來,體會如此人文與天然,讓人大喊過癮。

  追溯哈密瓜的前史能夠發現,人們對這種甜美生果的回憶居然反常悠遠。唐朝時,碩大的甜瓜就已開端安慰絲路上乾渴的行旅者。《和平寰宇記》卷七說:“瓜洲,禹貢雍州之域。按其地出美瓜,故曰瓜州。今尤有大瓜,長者,狐入其間,食之,不見其尾。”元初文人耶律楚材隨成吉思汗大軍遠征歐洲,在撒馬爾罕區域也品味到相似哈密瓜的馬首瓜,並將其記錄在自己的《西遊錄》中,並賦詩稱譽:“飽啖雞舌肉,分食馬首瓜。人生惟口腹,何礙過流沙。”《馬可·波羅行記》也說:“(撒普爾幹)百物皆富,尤出世界上最良之甜瓜。居民切瓜作條,在太陽下曝幹,既幹食之,其甜如蜜。全境售此以作商貨。”清道光年間《敦煌縣誌》亦說:“敦煌有夏秋二種,又有回回帽一種,色味極佳,不亞哈密。”如此大時空中的甜瓜印象連綿,何故哈密瓜笑到最後,成為一統萬里絲路“瓜”界的僅有呢? 咱們知道,我國新疆與中亞區域相鄰,兩個區域同處亞歐大陸內地和西風環流帶,同屬溫帶大陸性氣候

。這兒遠離海洋,降水稀疏,年平均降水量約34~38毫米;日照足夠,光能資源豐富,太陽輻射年總量僅次於青藏高原。這樣光照和氣候條件有利於瓜果糖分的沉積,加上高山雨雪水足夠灌溉,都能收成高品質的甜瓜。可見哈密瓜揚名天下古絲路,並非天然要素,而是受哈密共同地輿與人文的奉送。新疆哈密是一片陳舊的沙漠綠地,遠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古代的“玉石之路”、“絲綢之路”、“商賈之路”、“宗教傳達之路”都是經過河西走廊進出哈密,再聯繫到中亞和歐洲的。在地圖上,若以哈密為中心,能夠交織出一個暢通無阻的交流途徑網絡,因而哈密不愧為歐亞大動脈上的重要紐帶。

  阿勒屯村正處於哈密綠地的中心地帶,是當年哈密回王的世居地。“阿勒屯”在維吾爾語中意為“黃金之地”,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重地,它自古就像金子相同熠熠生輝,吸引著八方來客;這兒還被稱為新疆的“東大門”:東與河西走廊相連,西鄰火州吐魯番,北與蒙古國接壤,素有“西域咽喉,東西孔道”之稱。

  那綠色琉璃的穹形拱頂修建,那閃閃發光的新月圖畫,那高高旋起的通天宣禮塔,還有那動聽的誦經聲,營造出一個安靜、夸姣的精神家鄉,顯得愜意而慈祥。而在這片金色家鄉中,農人懷有“甜美的大瑰寶”——哈密瓜,那美好的滋味浸透了每一片沙土……

  回王墓與回王府生與死的交流

  來到阿勒屯村,就不能不訪問這兒最具文明價值的修建——回王府和回王墓。1697年,哈密的維吾爾族領袖扎薩克額貝都拉,因協助清廷平定噶爾丹暴亂有功,被康熙冊封為“一等札薩克達爾汗”,即榜首世哈密回王,並從此開端世襲,歷時九世,共233年。

  1698年,額貝都拉在紫禁城得到了康熙皇帝的盛大召見,他才智了清朝的威儀與充足,皇城的壯麗和顯赫,對富麗堂皇的紫禁城拍案叫絕,其時就請人依照皇宮的修建製作了樣圖。第二年回來哈密時,他請來工匠,依照十分之一的縮樣圖,開端在阿勒屯村修建王府,工程費時7年剛才竣工。建後的王府規劃宏大,精神抖擻,既採用了維吾爾修建特徵的土牆高臺,也採用了漢地的琉璃瓦頂,整個王府飛簷斗拱,亭臺樓榭,園林交織,鐘鼓樓漫山遍野,內部結構有條有理,城牆周圍還有護城河盤繞,成為其時新疆境內規劃最大、最有特徵的宮廷修建。歷代回王都曾前往紫禁城朝覲,回到哈密之後都會對王府進行補葺或擴建,因而到了七世回王伯錫爾時,回王府已儼然一座“塞外紫禁城”,被稱為“西域小故宮”。

  但幾百年來,這座精巧堂皇的王宮卻命運多舛,屢次毀於烽火。1930年的一把大火,更是將這個佔地240多畝的精巧修建群化為灰燼,僅有小部分城牆保存了下來。2003年,當地政府依據前史典籍的描繪,啟動了回王府康復重建作業,歷時兩年,才有了現在咱們所看到的壯麗修建群。

  回王府一側,就是回王陵。1709年,榜首世回王扎薩克額貝都拉逝世,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王府鄰近,從此這兒就成了歷代哈密回王的墓地。這片墳墓群原有土木結構的鉅細拱拜(“拱拜”意為“回王墳”)共6座,現剩兩座,最大的拱拜為七世回王伯錫爾及其福晉,八世回王莫合買特及其王妃、王族等40餘人的墓。這座墳墓在王陵中規劃最大,因而叫“大拱拜”,造型下方上圓,通高17.8米,雄偉壯麗。上部有一方形基座的穹隆頂,基座四面開有小窗,便於採光、通風。相傳拱尖處原有一隻很大的金質覆缽,所以它也被稱為“黃金之陵”。墳墓表裡鑲有精巧的琉璃磚,在陽光下爍爍發光。外壁的琉璃磚上紋有深淺紛歧的藍底團花圖畫,別有風味,穹隆頂外裝修著綠色琉璃磚,與正面和立柱的淡色團花琉璃磚一同,構成了素雅嚴肅、色彩和諧的修建基調。


唐風宋雨

哈密,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於新疆東部。“吐魯番葡萄哈密的瓜,葉城的石榴人人誇,庫爾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蘋果頂呱呱,阿圖什無花果名聲大,下野地西瓜甜又沙,喀什櫻桃賽珍珠,伽師甜瓜甜掉牙,和田薄皮核桃不用敲,庫車白杏味最佳。 一年四季有瓜果,來到新疆不想家。”其中就有哈密著名的哈密瓜。哈密瓜味道甜美,深受大家喜愛。

除了哈密瓜,哈密大棗也是非常有名氣的。哈密的大棗有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代謂之為“香棗”。哈密的大棗藥用價值高,還有一定的滋補作用。哈密的大棗個兒大、核兒小,肉厚,因為新疆獨特的自然環境與氣候,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所以瓜果能夠充分吸收營養,也很少農藥,給“哈密大棗”的生長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

哈密曾經也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之一。有很多旅遊風景地。哈密回王府:哈密回王府,坐落在哈密市回城鄉。五堡魔鬼城:五堡魔鬼城在哈密市伊州區的五堡鎮以南。在五堡魔鬼城景區裡面可以看到造型各異的自然景觀,像是“蘑菇林”、“守城衛士”等等。除此之外,哈密還有鳴沙山、大河唐城、白楊溝佛寺遺址、回王陵等等,都很值得一去。

有機會,建議您親自去哈密玩兒一趟。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的問題有所幫助!


亞心網

長白山天池的圖拿來當天山,伊吾胡楊林哪來的水?看來是真拿答題當生意了。

個人淺見,哈密作為新疆東入口,絲路重要節點,不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遺蹟,都值得細細品味。除了個人喜好之外,還得看你什麼季節去,重點是,採用什麼交通工具。

哈密市、巴里坤、伊吾縣基本呈倒三角形分佈,各自相距一百多公里,市區在天山南麓,去巴里坤和伊吾都要翻越天山,路況尚可但十月份之後遇雪有可能短暫封路。建議自駕或在當地有熟人接待。

最值得看的,當屬伊吾胡楊林,淖毛湖鎮上有條件還不錯的酒店落腳,最好的時間是在十月中旬。時間允許的話,巴里坤古城值得一去;哈密市推薦去魔鬼城,四季皆可,最好是四驅車能走得深一些。什麼天山景區之類的其實一般,因為一路上都是天山風光。相比冰川,更推薦去幻彩湖。

附幾張我自己拍的照片,依次是 胡楊林,魔鬼城,幻彩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