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在大理的貝塔漢姆聖心會傳教士
我們已經無法得知,是怎樣的機緣,把雲南大理這座古城和遠在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小村莊貝塔漢姆連接在了一起……
在法國,我們見到了保存這些傳教士檔案的老神父,他告訴我們這些從貝塔漢姆去到中國大理的傳教士的故事。
最早到大理的三位貝塔漢姆聖心會傳教士,
Palou、Etchart.、Pirmez 神父
1922 年
最終,三位貝塔漢姆聖心會的神父,一個巴斯克人,一個法國人和一個比利時人在1922年離開了波城(PAU),經過香港,北越河內到昆明,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於1924年來到大理。
我們即將呈現的這些照片,都來自這些神父所珍藏的三本相簿中。
這些珍貴的圖片向我們展示了貝塔漢姆傳教士在雲南大理和周圍教區裡的日常生活以及大理當地的風土人情。
洱海上的帆船
我們可以看到傳教士的工作,他們建立學校和神學班,學習漢語以及少數民族的語言。
他們建立醫療診所和培訓當地的修女為護士,他們常常出遊教區,有時冒著生命危險渡河,甚至飛越溝壑。
Subervie神父和他的驢子利用單繩索渡過瀾滄江,這是在大理去 Piao Tsouen飄川( 音譯)的路上。
1925年的大地震摧毀了他們在大理的家園。
傳教士的住宅倒在地震後的廢墟中
1925年3月
Etchart和Pirmez兩位神父
在地震後的廢墟中
1925年3月
Palou、Etchart、Pirmez 三位神父
傳教士決定在廢墟上建造一座教堂,用大理的白族工匠和技術,風格完全來自當地傳統建築。
該教堂於1931年建成。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木材的運輸
1929年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木樁的拋光打磨
1929年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基岩
1929年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先搭建腳手架
1929年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已經成型的教堂框架
1930年5月25日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屋頂的完成
1930年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1931年落成的教堂
教堂從1929年7月14日開工到完成的1931年1月15日,負責大理教堂建築的伊拉季神父站在門口。
教堂外的熱鬧景象
大理教堂建完後的中殿
1931年
在獨木舟上過金沙江
在朱苦拉附近
1934年8月
雲南漾濞雲龍橋
轎子過小橋
一座廊橋
山溪上搭的橋
朱苦拉附近
1934年8月
瀾滄江上的橋
大理到漾濞路上的橋
瀾滄江上的鏈橋,長40米。
茶馬古道從昭通到保山的路
40米寬的鏈橋,行人和動物可以過橋
大理到保山
1936年2月
一個基督傳教士和他的兩隻驢走在橋上
鹽道上的一座橋,
位於瀾滄江上,長約100米
漾濞的古橋
一座小廊橋
靠近洱海的寨川村門
大理祥雲城門
大理,南門的第二道門
龍尾關
大理城外一個白族村落的門
1937年
大理城的南城門。天氣炎熱時南門會關閉,以阻止熱氣進城。遊客需要走東門進城,很有趣。
1930年
大理牌樓街道
大理的東城門大街
三寶塔已經“鎮守”大理城約1400年
大理三塔中最大的寶塔,有90米高
巴神父和Oxibar神父在大理遊玩
兩家中國人和神父在一個洗禮會上的合影
受洗的是:三個戴白紗的女人和中間兩個男人
雪天中的彝族老鄉和巴神父
漾濞1932年2月
巴神父和彝族學生合影
大理朱苦拉村
1934年
神父和友人在大理的合影
壁畫前的姐妹
神父們與民族同胞
拍攝地點不詳
一位神父和他的助手去往朱苦拉的路上
這些神父都致力於自己的使命,生活和工作在這個也許是世界上最無人問津的地方。
大理全景
20世紀40年代
大理的南城門
20世紀40年代
在大理,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角落,這些來自外域的神父穿著中式布衣,吃中國菜,講中文,甚至有的還安葬在這片土地上。
「未完待續」
本文主體內容摘自 彭斌 主編
《百年大理:大理老照片集》
雲南人民出版社 2016年11月出版
文字整理:琿
閱讀更多 雲南人民出版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