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糾到深處是改革

1小時前

“四風”問題既連著作風,又連著改革。只有找準職責定位和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堵住包括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內的各種歪風邪氣藉以亂竄的“牆縫”“窟窿”,才能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看似新表現,實則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破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種種表現的實質。經常出現的問題要從規律上找原因,反覆發生的問題要從制度上去想辦法。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既要鐵面監督執紀、嚴肅問責,更要挖出深層次原因,通過轉職能、轉方式,改革體制機制,推動作風持續好轉。說到底,糾“四風”,糾到深處是改革。

細看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10種具體表現,不少現象耐人尋味。有的地方一天之內居然有7撥領導來檢查,有多少是必須進行的,存不存在人浮於事找活幹?一些單位“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獎狀一屋子,工作還是老樣子”,有沒有考核評價標準上的問題?一些地方無論什麼會議都要層層重複開,一個接一個,檢查評比走馬燈,幹部疲於應付,哪還有時間去抓落實?有的部門“官多兵少”,指揮的多、幹活的少,效率如何提高……許多問題,看起來是風氣問題,往深處剖析又往往是體制機制問題。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不僅需要經常抓、長期抓,還要靠體制、機制來保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注重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用改革的思路和辦法破解作風頑症,著力從體制機制上堵塞漏洞。五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從制度上加強了對“三公”經費的管理,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細化公務接待的流程和標準;給文山會海“瘦身”,壓縮會議、壓縮文件、壓縮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取消大量領導小組和議事協調機構;向“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說“不”,一批又一批行政審批事項被取消、下放……職能定位的明確、工作方式方法的改進、體制機制的改革,是作風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重要原因,也為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進一步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打下了基礎,指明瞭努力方向。

“四風”問題既連著作風,又連著改革。對嘚瑟在老百姓眼皮底下的不正之風露頭就打、緊咬不放,用高壓帶電的黨規黨紀讓8900多萬黨員嚴起來、緊起來,是必要手段和必經過程,最終目的是要形成並鞏固向上向善的黨風民風。移風易俗是一場深層次、根本性的變革,必定觸動體制機制。只有找準職責定位和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堵住包括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內的各種歪風邪氣藉以亂竄的“牆縫”“窟窿”,才能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