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 2025,你聽這是“智能時代”在敲門

文/鄭凱

天的我們,處在一個怎樣的時代?

硅谷精神教父凱文-凱利認為,數據連接將促成技術超體,虛擬現實將成為社交媒體,現在是有史以來最好的時代,也是創客最好的時代。他眼中的時代,是一個數據流動的時代。

吳曉波則認為,我們幸運的生活在一個好的商業時代。這個時代從不辜負人,它只是磨鍊我們,磨鍊每一個試圖改變自己命運的平凡人。他眼中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的時代。

華為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在深圳華為分析師大會上說,“我們這一代人已經站在了智能世界的新路口。” 他眼中的時代,則是一個智能的時代。

GIV 2025,你聽這是“智能時代”在敲門

同時,徐文偉發佈了華為首個全球產業展望 GIV 2025(Global Industry Vision 2025)。“華為第一次發佈GIV全球產業展望,以面向未來為牽引,以數據和預測來展望,希望為智能社會發展確定創新方向;為產業決策者把握髮展路徑和節奏;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參考;與合作伙伴,各行各業一起,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徐文偉說。

到底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也許這份GIV 2025可以給我們想要的答案。

智能時代的入口,產生了哪些變量?

客觀的說,無論是IDC還是Gartner對市場的預期,都會基於一個較為垂直的行業,但我們發現GIV 2025是以“智能”為關鍵詞,串聯了人、家庭和組織。並沒有區別消費級或是企業級,而是基於華為自身的業務優勢和對產業的判斷而來的。

總體上看,這份報告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預測,主要基於智能終端和聯接;而第二部分則聚焦於智能對行業的賦能。

GIV 2025的第一大展望指出:預計2025年,個人智能終端數將達400億,全球聯接總數達到1000億,這1000億將從消費互聯網邁向產業互聯網。萬物感知帶來的數據洪流將與各產業深度融合,形成工業物聯網、車聯網等新興產業。

徐文偉告訴我,這項預測有一個前提,就是對聯接總數1000億的判斷,“這的確是華為按照今天的發展指標進行了大膽的假設,但是沒有正確的假設就沒有正確的方向,所以這個方向這就是華為的判斷。”

其次,聯接升級也將帶來大視頻為數據主體的大流量增長模式;至 2025 年“雲VR”的市場空間將達到2920億美元。未來,智能終端和智能機器人將從工具向助理的角色升級。2025 年智能助理普及率將達到90%,12%的家庭成為智能服務機器人用戶。全球3900萬盲人和2.46億低視力人群將在導盲機器人的輔助下,正常地融入到我們的世界。

GIV 2025,你聽這是“智能時代”在敲門

這兩個趨勢,可以總結為聯接升級和感知升級。聯接升級促生了視頻,AR/VR的應用超出現有的侷限,而感知升級直接驅動智能終端和智能機器人從工具向助理的角色轉變。

GIV 2025的第二大展望指出:以高速聯接為傳導系統、以IOT為神經感知系統、並以雲上部署的AI為中央大腦,構成“+智能”平臺,通過智能分析、決策和輔助行動,助力實現各行各業跨越式發展。到2025年,聯入 5G 網絡的車輛將超過6千萬,100%新車都將連接網絡,實現“交通 +智能”。此外,通過“製造+智能”,將加速ICT與OT融合,形成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和產業生態系統的良性互動。通過“城市+智能”,城市規劃者在安全治理、交通規劃等方面開闢可持續發展新途徑,讓市民享受到數字民生帶來的安全、便利和幸福。

不難發現,這一展望集中在智能與行業需求的結合。過去我們常說,智能技術總是很難在具體的行業場景中發揮價值。而華為的看法則認為,到2025年,智能會成為行業應用中的一個固定的“元素”,它將潤物細無聲的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站在智能時代的門口,我們幸運的是有華為這樣的有遠見的企業,提前指明瞭方向。

GIV背後的華為,要做領路人,而不是跟隨者

任何一家偉大的公司,都像是一個航標,除了自己的業務成長之外,也能帶動整個產業前行。

GIV 2025,你聽這是“智能時代”在敲門

徐文偉對我說,過去華為主要是基於用戶的需求去做創新,但華為要成為偉大的公司,就要進一步去思考,“我們要什麼,我們對未來世界的判斷是什麼?同時,我們也有明確的戰略定位,通過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做智能時代的領路人,而不是跟隨者。”

這就是華為之所以推出GIV 2025的主要背景。為了讓GIV 2025更有公信力。華為構建了自 有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涵蓋170多個國家的歷史數據,從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3個維度,包含大數據產生量、企業AI採用率、個人智能終端數等37個指標,以數據 +趨勢的形式打開全球ICT產業趨勢和未來發展藍圖。

如果僅僅是為了華為自己的未來,華為大可不必將GIV 2025的研究成果公之於眾,就像徐文偉所說的,“作為首個全球產業展望,我們希望:第一,讓全行業有一個共同的創新方向。第二,讓全行業對數字化轉型能有一個共同的方向。第三,幫助產業決策者去把握產業變化的節奏。”

華為研究認為,智能世界具有兩大特徵,首先是人工智能成為新的通用技術;其次是ICT提供的智能成為基礎設施,為各產業持續創新提供土壤。5G、雲、視頻、IoT、人工智能等技術將基於此發展交融,層出不窮的新技術將為個人、家庭、組織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

那麼,怎麼理解前所未有的變革?

比如,在深圳龍崗,通過一窗受理改革,形成了工程建設審批,商社登記,個人綜合三大類事項共計701類政府服務事項綜合窗口辦理,區大廳實現等候時間縮短50%,窗口數量從92個壓縮至59個,即辦率提高29%;在肯尼亞,藉助平安城市部署,2014-2015年項目覆蓋區域犯罪率下降46%,犯罪案件從每年7288下降為4383個;在沙特,延布的智慧城市建設,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公共服務水平,也增強了延布吸引高附加值投資的能力等等。

毫無疑問,正是ICT技術的成熟,與智能技術的結合,改變了這些行業本來的樣子,做到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進而通過改變行業,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23萬億數字經濟,GIV 2025將帶來何種價值?

總結GIV 2025這份報告,它雖然是從華為的視角來進行延展,但它的價值卻是面向全行業的。今天的商業是一個生態的時代,智能化的進程中,圍繞在ICT上下游的機會將會超乎想象。

GIV 2025,你聽這是“智能時代”在敲門

GIV 2025當中,智能世界所呈現的23萬億美元數字經濟商機背後,是由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構建的ICT產業生態所畫出的“掘金起跑線”。人人皆可在開放、包容、可持續發展的ICT生態中發現屬於自己的掘金機會,初創公司或是大型企業均可收穫掘金智能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在23萬億的經濟價值當中,ICT帶來的長期回報將是非ICT投資回報的6.7倍,這說明ICT的投資是驅動如此巨大商業價值的基礎。同時,由“+智能”所帶來的價值,將普惠到製造、服務、交通等各行各業。在未來發展中,數字世界的創新成果將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細胞,不斷刷新產業形態,催生智能產業。

例如,在智能製造方面,在5G、雲智能、智能物聯網、多功能機器人、3D打印等智能基礎設施上,工廠級數字孿生將最終實現軟件定義製造,“萬能工廠”將具備按照接收製造指令實時調整產品動線和製造參數的能力,從而實現跨品類甚至跨行業的製造需求;在智能電網方面,基於IoT、邊緣計算及雲、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技術的發展,智能電網將可以在“無人干預” 的情況下,自動檢測風險和排除故障的功能。

我們知道,華為在今年的分析師大會上,重申了自己的願景與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顯然,華為的願景與GIV 2025描繪的未來也是耦合的。

那麼,從生態的視角,華為的立足點是黑土地,通過聚焦ICT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提供一塊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黑土地”。做到了讓智能技術創新成為普惠資源,推動世界經濟包容性增長和可持續發展。毫無疑問,在GIV 2025所暢想的未來世界,華為的角色就是使能上下游生態,共同去掘金23萬億的商業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