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盤丨為什麼能把“青春”從高中生活裡拉出來的只有《忽而今夏》?

文 │ 劉肉英

沒有流量演員加持、沒有知名的大IP、也沒有甜寵情感的包裝,但有豆瓣8.0的口碑評分,這就是《忽而今夏》。

劇中男女主角服裝也稱不上精緻,但憑藉樸實的劇情、以及寫實風格的青春與社會生活的展示,《忽而今夏》走的很穩,到了劇情推進的後半程,觀眾並沒有流失,口碑也依舊在發酵。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忽而今夏》的故事有青春的地基,但也絕不僅僅是圍繞著青春所展開的故事,“最早,我們就只有兩點訴求,一是要讓這部劇有共鳴,二是有代入感。”《忽而今夏》的總製片人之一李崢說道。如果僅做青春部分的內容,這兩點很容易做到,畢竟大家的高中生活基本都一般無二。

但是《忽而今夏》卻給自身加碼,8集左右的高中生活之後,是男女主角步入大學、社會的內容,要在變數如此之多的內容裡找到共鳴與共情,難度可想而知,再加之《忽而今夏》關注的“異地戀”題材也會時不時的“虐心”,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工作室貌似“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定位

“高中青春劇”是觀眾對於《忽而今夏》的第一印象。

然而,這部劇絕不僅僅是高中青春劇集那麼簡單。在此之前,高中題材幾乎被“振華三部曲”其中的兩部和一部“小美好”佔據,觀眾已經對影視劇中的高中生活有了一個很直觀的認識以及固有思維,如何突破,其實就是《忽而今夏》在做的。

其實,《忽而今夏》中,對於章遠和何洛的高中生活描寫僅僅佔了8集左右,對於30集的總體量來說,高中部分的佔比僅接近3分之一。而除了高中之外,《忽而今夏》的另一個重頭部分在大學期和社會生活期。“講實話我們心裡也有點兒沒底,兩位演員需要在劇中跨過10年,是非常考驗演技的。”李崢也在猶豫,而佔比比較大的非高中時期也是這部劇真正的重點。

“異地戀”其實是何洛和章遠之間的第一道考驗,何洛能考上最好的大學得益於章遠和自己的堅持,而章遠的落榜讓何洛始終覺得是自己家人的錯,愧疚、心疼、惋惜,多種感情交織的異地戀,讓何洛和章遠之間的情感多了更多的糾葛。

異地戀過程中的思念、猜忌、糾結,甚至是因為外在條件讓本來親密的兩個人開始漸行漸遠,而戀人之間的距離也開始慢慢的從真實的距離變為心理上的距離,“經歷高考後,在大學期間異地戀的情侶太多了,這樣的題材本身就是有共鳴的。”《忽而今夏》的製片人之一吳志非補充道。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也是因為這一層情感表達和題材的不同,《忽而今夏》也無法與《致我們單純的小美好》《你好,舊時光》《最好的我們》這類主打高中青春的內容對標。雖然前面的內容會讓觀眾有些先入為主的情況,但後面的劇情其實更能貼近觀眾的真實經歷。

雖然該劇的重點在於“異地戀”,但高中時期的情感鋪墊是未來20集的基礎,如何跨越之後的7年?是要靠高中3年的“養分”的,而這部劇中,並沒有對於高中時期的男女主角有過多的情感描寫,兩個人在一起時,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兒就是學習。

“學習”的情節也奠定了這部劇中真實的基調,“我們不會撒糖,也沒有多甜,但我們求真,而在真實的點上,我們是有競爭力、也有自信的。”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在《忽而今夏》的彈幕和評論中不少觀眾會感慨,“如果當年再努力一下,也許我也能上一個更好的大學”,或者,“如果當年我們多解釋幾句,或者再堅持一下,我們也能走到最後。”這種情感共鳴也是李崢和整個內容團隊最想達到的效果,“精品是我們要追求的,但爆不爆,是天命。”

組局

有電影拍攝經驗,也有青春題材網劇的創作經歷,呂贏對於《忽而今夏》這個項目來說,再適合不過了,抓住了項目,選定了導演,緊接著就是對於演員的選擇,“卜冠今和白宇就是我心中的何洛和章遠,沒有第二人選。”李崢篤定的說。

由於該劇需要跨過男女主角完整的十年,所以對於演員的選用非常謹慎,“我們需要讓男女主角分別能撐起來兩種完全不同的時期。”很明顯,卜冠今飾演的平時毛躁又嘰嘰喳喳的何洛主要負責前半段高中時期的人物連帶,而比較沉穩、有內涵的章遠則是故事後半程主力擔當。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本劇的原著作者明前雨後的文字表達更偏質樸和真實,“這個本子非常不好改,太平實了,沒有玄幻網文那鍾波瀾壯闊,完全都是小細節的內容去慢慢的浸潤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在這樣的劇本基礎之上,對於演員的考驗又上升了一個層級,演員不光需要大的情緒起伏,更需要的是對於細節內容的掌控,在《忽而今夏》之前,卜冠今是《驢得水》中情緒永遠在狂飆的校長女兒,白宇則經驗豐富一些,出演過很多優秀的電視劇和網劇。

“其實這部戲中能看的出來,卜冠今的演技能飆到180邁,也能降低到20邁去娓娓道來,而白宇則能做到時刻接得住。”李崢表示,“我們對於演員的要求只有一點就是要真摯。”只有演員把這份真摯呈現出來,觀眾才能被感動。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而為了“真摯”的要求,劇中一切的置景、道具、演員的造型,都本著真實來做,這也是為什麼男女主角的高中校服永遠都肥肥大大,一件半袖T恤要男主角穿完、女主角穿,“再美的外化的包裝都沒辦法真正的去改變一部劇的內核。” 觀眾是越來越講究品質和品味的,“不是一口咬下就就吃點奶油就算了,而是要嘗一嘗裡面有沒有更好吃、更值得回味的東西。”

有了故事、有了導演、有了演員,下一步就是開機,拍!

而在拍攝之前,這部劇中所有的主創又在一起圍讀劇本,這一讀就是整整十天,吳志非說:“劇本不成熟,我們不開機,不圍讀也不能往下繼續幹。”也是這樣的傳統和堅持讓所有的主創班底對於這部劇的內容有了自己更深層次的理解。

風格

寫實主義風格,是《忽而今夏》的製作團隊一直在堅持的。

“不後悔、檢驗作品的人是觀眾”這兩點內容陪伴了製作從劇本創作到上線播出的全部階段,有爭論,第一時間解決並做決定,定了的事兒就不後悔;另外,篤定相信觀眾有自己的判斷,並能在眾多作品中挑的出來哪些內容是用心製作的。

影視行業中,觀眾的地位在一點點提高,從最初的被動接受到現在的主動選擇並能說出自己的想法,從業者的工作越來越多的被“暴露”在觀眾的面前,而隨著越來越嚴格的審視,行業製作人員的努力或許沒有被看到,但是在創作過程中的“得過且過”一定會被眼尖的觀眾第一時間發現。

也是因為如此,《忽而今夏》的每一個製作環節都把控的非常嚴格,劇中何洛喜歡漫畫並且愛幻想的特點在劇中用動漫的形式表現了出來,而這僅有的幾個動畫片段其實是製作了30分鐘的內容並剪出來的,吳志非說:“雖然和日韓比可能還是有一點距離,但是在國內絕對拿得出手。”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何洛和章遠結識於一本漫畫書,情感的推進也分別通過了現實和幻想兩個方面體現出來,雙線推進,最終在現實生活中有多交集,這樣表達,男女主角之間的情感根基也會更加深厚,也給了他們能堅持得住異地戀的情感支撐。

李崢對影視作品有自己的追求,“影視的本源是藝術,成品也希望是一部能和觀眾有情感共鳴的內容。”真誠、真摯、互動,這就是此次《忽而今夏》整體制作中的核心原則。

態度真誠,迴歸作品到做劇的本源,“這個作品至少是我們都熱愛的,選擇做一個項目的本源不能是有空就做、演員有檔期就做,而是我們相信,這個內容能打動我們也能打動觀眾。”創作態度永遠都是首位的。

其次就是感情真摯,所有的工作人員投入多少努力、情感在劇中,觀眾能感受的到,第三個互動其實是在追求與觀眾的交流,這一點也是《忽而今夏》能被認可的主要原因。這也是為什麼,觀眾會留言說,“我得高中都荒廢了,如果能好好努力一下,說不定也能像何洛一樣,考一個好的大學。”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堅持這3個原則,一定會出精品,但能不能成為爆款,就是天命了。”所有的努力都做到了,但畢竟觀眾的認可和成為爆款還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內容上,角色人物都承擔著自己的“任務”,李雲薇、常風其實是家庭貧富差距的“異地戀”,趙承傑和田馨之間是人生觀的“異地戀”,而何洛和章遠之間是從實際距離到隨著生活環境差異為導致的眼界方面的“異地戀”,從各個層面去展示多種“異地戀”的情感也是這部劇在追求的寫實主義風格。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忽而今夏》的熱播也開啟了完美世界影視李崢工作室“寫實主義青春”的“四部曲”,“第一仗”的市場反饋不錯,之後的三部不同內容作品也即將提上日程,《忽而今夏》之後,是與嘉行傳媒合作的《趁我們還年輕》,主要講述的是幾個年輕人奮鬥的故事。

第三部作品是《全世界最好的你》,故事的主題是“雙向暗戀”,最終從最佳損友變為最佳伴侶,“陪伴”也是這部劇想表達的主題。第四部作品也是根據明前雨後的小說改編的,叫做《千嶼千尋》,這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涉及深潛故事的電視劇內容。

分離、奮鬥、陪伴、尋找,組成了“四部曲”的基調,《忽而今夏》僅僅是一個開始,更大的驚喜在後面。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