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文 │ 刘肉英

没有流量演员加持、没有知名的大IP、也没有甜宠情感的包装,但有豆瓣8.0的口碑评分,这就是《忽而今夏》。

剧中男女主角服装也称不上精致,但凭借朴实的剧情、以及写实风格的青春与社会生活的展示,《忽而今夏》走的很稳,到了剧情推进的后半程,观众并没有流失,口碑也依旧在发酵。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忽而今夏》的故事有青春的地基,但也绝不仅仅是围绕着青春所展开的故事,“最早,我们就只有两点诉求,一是要让这部剧有共鸣,二是有代入感。”《忽而今夏》的总制片人之一李峥说道。如果仅做青春部分的内容,这两点很容易做到,毕竟大家的高中生活基本都一般无二。

但是《忽而今夏》却给自身加码,8集左右的高中生活之后,是男女主角步入大学、社会的内容,要在变数如此之多的内容里找到共鸣与共情,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之《忽而今夏》关注的“异地恋”题材也会时不时的“虐心”,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貌似“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定位

“高中青春剧”是观众对于《忽而今夏》的第一印象。

然而,这部剧绝不仅仅是高中青春剧集那么简单。在此之前,高中题材几乎被“振华三部曲”其中的两部和一部“小美好”占据,观众已经对影视剧中的高中生活有了一个很直观的认识以及固有思维,如何突破,其实就是《忽而今夏》在做的。

其实,《忽而今夏》中,对于章远和何洛的高中生活描写仅仅占了8集左右,对于30集的总体量来说,高中部分的占比仅接近3分之一。而除了高中之外,《忽而今夏》的另一个重头部分在大学期和社会生活期。“讲实话我们心里也有点儿没底,两位演员需要在剧中跨过10年,是非常考验演技的。”李峥也在犹豫,而占比比较大的非高中时期也是这部剧真正的重点。

“异地恋”其实是何洛和章远之间的第一道考验,何洛能考上最好的大学得益于章远和自己的坚持,而章远的落榜让何洛始终觉得是自己家人的错,愧疚、心疼、惋惜,多种感情交织的异地恋,让何洛和章远之间的情感多了更多的纠葛。

异地恋过程中的思念、猜忌、纠结,甚至是因为外在条件让本来亲密的两个人开始渐行渐远,而恋人之间的距离也开始慢慢的从真实的距离变为心理上的距离,“经历高考后,在大学期间异地恋的情侣太多了,这样的题材本身就是有共鸣的。”《忽而今夏》的制片人之一吴志非补充道。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也是因为这一层情感表达和题材的不同,《忽而今夏》也无法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这类主打高中青春的内容对标。虽然前面的内容会让观众有些先入为主的情况,但后面的剧情其实更能贴近观众的真实经历。

虽然该剧的重点在于“异地恋”,但高中时期的情感铺垫是未来20集的基础,如何跨越之后的7年?是要靠高中3年的“养分”的,而这部剧中,并没有对于高中时期的男女主角有过多的情感描写,两个人在一起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儿就是学习。

“学习”的情节也奠定了这部剧中真实的基调,“我们不会撒糖,也没有多甜,但我们求真,而在真实的点上,我们是有竞争力、也有自信的。”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在《忽而今夏》的弹幕和评论中不少观众会感慨,“如果当年再努力一下,也许我也能上一个更好的大学”,或者,“如果当年我们多解释几句,或者再坚持一下,我们也能走到最后。”这种情感共鸣也是李峥和整个内容团队最想达到的效果,“精品是我们要追求的,但爆不爆,是天命。”

组局

有电影拍摄经验,也有青春题材网剧的创作经历,吕赢对于《忽而今夏》这个项目来说,再适合不过了,抓住了项目,选定了导演,紧接着就是对于演员的选择,“卜冠今和白宇就是我心中的何洛和章远,没有第二人选。”李峥笃定的说。

由于该剧需要跨过男女主角完整的十年,所以对于演员的选用非常谨慎,“我们需要让男女主角分别能撑起来两种完全不同的时期。”很明显,卜冠今饰演的平时毛躁又叽叽喳喳的何洛主要负责前半段高中时期的人物连带,而比较沉稳、有内涵的章远则是故事后半程主力担当。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本剧的原著作者明前雨后的文字表达更偏质朴和真实,“这个本子非常不好改,太平实了,没有玄幻网文那钟波澜壮阔,完全都是小细节的内容去慢慢的浸润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在这样的剧本基础之上,对于演员的考验又上升了一个层级,演员不光需要大的情绪起伏,更需要的是对于细节内容的掌控,在《忽而今夏》之前,卜冠今是《驴得水》中情绪永远在狂飙的校长女儿,白宇则经验丰富一些,出演过很多优秀的电视剧和网剧。

“其实这部戏中能看的出来,卜冠今的演技能飙到180迈,也能降低到20迈去娓娓道来,而白宇则能做到时刻接得住。”李峥表示,“我们对于演员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要真挚。”只有演员把这份真挚呈现出来,观众才能被感动。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而为了“真挚”的要求,剧中一切的置景、道具、演员的造型,都本着真实来做,这也是为什么男女主角的高中校服永远都肥肥大大,一件半袖T恤要男主角穿完、女主角穿,“再美的外化的包装都没办法真正的去改变一部剧的内核。” 观众是越来越讲究品质和品味的,“不是一口咬下就就吃点奶油就算了,而是要尝一尝里面有没有更好吃、更值得回味的东西。”

有了故事、有了导演、有了演员,下一步就是开机,拍!

而在拍摄之前,这部剧中所有的主创又在一起围读剧本,这一读就是整整十天,吴志非说:“剧本不成熟,我们不开机,不围读也不能往下继续干。”也是这样的传统和坚持让所有的主创班底对于这部剧的内容有了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

风格

写实主义风格,是《忽而今夏》的制作团队一直在坚持的。

“不后悔、检验作品的人是观众”这两点内容陪伴了制作从剧本创作到上线播出的全部阶段,有争论,第一时间解决并做决定,定了的事儿就不后悔;另外,笃定相信观众有自己的判断,并能在众多作品中挑的出来哪些内容是用心制作的。

影视行业中,观众的地位在一点点提高,从最初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选择并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从业者的工作越来越多的被“暴露”在观众的面前,而随着越来越严格的审视,行业制作人员的努力或许没有被看到,但是在创作过程中的“得过且过”一定会被眼尖的观众第一时间发现。

也是因为如此,《忽而今夏》的每一个制作环节都把控的非常严格,剧中何洛喜欢漫画并且爱幻想的特点在剧中用动漫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而这仅有的几个动画片段其实是制作了30分钟的内容并剪出来的,吴志非说:“虽然和日韩比可能还是有一点距离,但是在国内绝对拿得出手。”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何洛和章远结识于一本漫画书,情感的推进也分别通过了现实和幻想两个方面体现出来,双线推进,最终在现实生活中有多交集,这样表达,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根基也会更加深厚,也给了他们能坚持得住异地恋的情感支撑。

李峥对影视作品有自己的追求,“影视的本源是艺术,成品也希望是一部能和观众有情感共鸣的内容。”真诚、真挚、互动,这就是此次《忽而今夏》整体制作中的核心原则。

态度真诚,回归作品到做剧的本源,“这个作品至少是我们都热爱的,选择做一个项目的本源不能是有空就做、演员有档期就做,而是我们相信,这个内容能打动我们也能打动观众。”创作态度永远都是首位的。

其次就是感情真挚,所有的工作人员投入多少努力、情感在剧中,观众能感受的到,第三个互动其实是在追求与观众的交流,这一点也是《忽而今夏》能被认可的主要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观众会留言说,“我得高中都荒废了,如果能好好努力一下,说不定也能像何洛一样,考一个好的大学。”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坚持这3个原则,一定会出精品,但能不能成为爆款,就是天命了。”所有的努力都做到了,但毕竟观众的认可和成为爆款还是两件不同的事情。

内容上,角色人物都承担着自己的“任务”,李云薇、常风其实是家庭贫富差距的“异地恋”,赵承杰和田馨之间是人生观的“异地恋”,而何洛和章远之间是从实际距离到随着生活环境差异为导致的眼界方面的“异地恋”,从各个层面去展示多种“异地恋”的情感也是这部剧在追求的写实主义风格。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忽而今夏》的热播也开启了完美世界影视李峥工作室“写实主义青春”的“四部曲”,“第一仗”的市场反馈不错,之后的三部不同内容作品也即将提上日程,《忽而今夏》之后,是与嘉行传媒合作的《趁我们还年轻》,主要讲述的是几个年轻人奋斗的故事。

第三部作品是《全世界最好的你》,故事的主题是“双向暗恋”,最终从最佳损友变为最佳伴侣,“陪伴”也是这部剧想表达的主题。第四部作品也是根据明前雨后的小说改编的,叫做《千屿千寻》,这也是中国的第一部涉及深潜故事的电视剧内容。

分离、奋斗、陪伴、寻找,组成了“四部曲”的基调,《忽而今夏》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大的惊喜在后面。

复盘丨为什么能把“青春”从高中生活里拉出来的只有《忽而今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