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潘主蘭先生評價他的藝術特點:

極錯綜變化之能事,謂其不依傍古人可,不隨俗腳跟尤無不可,獨來獨往,頗自負焉。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

1950年11月生於福州,畢業於福建師大美術系。國家一級美術師,第十屆福建省政協委員,中國美協會員,福建省畫院副院長、專職畫家。二十件作品入選、入編中國美協主辦的大展和畫集。

在閩江之濱,福州長安山之麓,有一座名叫“坦廬”的花園式民國初住宅,楊挺就出生在這裡,這是一個書香門弟之家。祖父楊兆英是一位辛亥革命老人,懷有深深的家族情結,他建造宅子“坦廬”,讓五代家眷同住一堂共享親情之樂。父親楊淳是鮮為人知的書法篆刻家,早年肆業於上海滬江大學,深得吳昌碩精髓,創辦過“美社”,主持過抗戰書法展。多年後,成名了的畫家楊挺把自己的畫室取名“淳廬”,既是對舊宅的一種懷戀,也是對父親舔犢之情的深深感念。

楊挺的一本畫集《淳廬雅韻——楊挺工筆山水畫·扇面·小品作品集》,有三幅坦廬故居懷舊之作,黑瓦、迴廊、白貓.....每天清晨,天剛矇矇亮,霧氣尚未散盡,不貪睡的小楊挺總能隔窗看到一個高大的背影在書房習字臨帖——那是楊挺的姑丈,一位在西安美院執教,長安畫派之一的著名畫家鄭乃珖先生。

鄭乃珖先生直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仍住在“坦廬”裡,他給楊挺的影響是全面而深刻的,他那花鳥畫裡書法金石的蘊味,他那“一波三折”、“釘頭鼠尾”、“屋漏痕”、“如錐畫沙”的勾線技法,他那三礬九染、勾填的繪畫手法等,讓楊挺受益匪淺。

1969年,楊挺捲入“上山下鄉”的滾滾熱潮。在那個精神比物質更為貧乏的年代,熱愛繪畫的楊挺每每為缺少繪畫摹本而苦惱。塗塗抹抹、勾勾畫畫、渲渲染染,楊挺在鄉村一呆便是三年半。期間,他偶然得到了32開本的《潘思同水彩作品集》,如獲珍寶,竟無師自通,著迷般地臨摹著。之後,門採爾、庫爾貝的畫風又深深吸引了他,受當時條件的限制,他只能用水彩水粉研究臨摹他們的油畫作品。再之後,凡高、塞尚、莫奈及克利感染力極強的《鄉村狂歡》又給他以極大視角衝擊和創作靈感……

在與自然長期的接觸中,山水畫對楊挺來說已有一種巨大的魅力,不過,這些山水畫創作,無論是青綠山水或是水墨山水,前人已經達到高峰,自已能否尋找一條充滿自我思考,又有別於古人格局的圖式?這是楊挺苦苦冥想的一個問題。

2002年,初春的上海雨雪綿綿。此時,楊挺與福建省畫院的一批畫家已在上海博物館門前等待二個多小時了——這裡正在舉辦故宮博物院、瀋陽博物館和上海博物館聯辦的中國書畫藝術珍品展。《韓熙載宴圖》、《簪花仕女圖》、《搗練圖》、《遊春圖》等一幅幅代表民族最輝煌成果的藝術珍品。

楊挺忽有所悟:自己長期以來苦苦思索的創新之路,不正在這裡鮮明地展示著嗎?——傳統繪畫中的三礬九染層層遞加的微妙色彩啟示著他,要創作出屬於自己的作品,除適當吸收西洋畫的色彩外,從傳統中充分汲取營養或許才是自己今後應堅守的一條為藝之道!

幾年來,楊挺已接連有二十多件作品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權威性展覽並獲獎,這是他善於思考、善於借鑑、廣收博取、勤奮鑽研的結果。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作品欣賞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楊挺:從傳統中汲取營養是為藝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