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朋友圈的《賣米》想起了我的童年

朋友圈的《賣米》感動了無數人,為作者的英年早逝而感動惋惜!同時也勾起了我內心的痛,那種痛是中國所有農民的傷。

我的家在分田到戶時因為人口眾多(爺爺四兄弟就爸爸一個兒子,爸爸媽媽要養活7個老人,3個孩子和一個有肺結核的小妹妹)分了數十畝田和地。所以我家是當時是村裡的種田大戶,別人眼中的“大地主”

我是80年代生的人,在我小的時侯我家收穫的穀子用“山”來形容。都是爸爸從田地裡一擔一擔地艱難地一步步挪著挑到稻場(每個村有一個平坦的用來打場曬糧的大平臺)跺起來。為什麼說艱難呢?因為我們的水田是在衝裡(兩山之間的地方)從田到稻場是要走階梯形的坎子。因為高低不平,所以爸爸基本上是一步一步挪的,不然一步打滑,穀草頭會翻倒在田溝裡去,穀子粘了上泥巴就只能餵雞了!

爸爸把穀草頭(谷捆子)都挑起,由爺爺幫忙碼一個谷跺子,由於稻場是純土的地面,爺爺把地上放一個荊條編的大摺子(曬作物的平底四圍的容器)用來防止下雨時雨水滲水到穀子上冒芽。大摺子上再墊幾層竹圍(一種竹子編的可圍東西的長片片)然後在上面碼穀草頭,四四方方的碼整齊,不然滑一捆,整個都倒了!這也是個技術活,基本上是老種田的老把式在幹這種事兒。

爸爸挑,爺爺跺,我和哥哥們抱,媽媽捆。我那個所謂的“奶奶”在偷偷摸摸地給同灣裡她的女兒幫忙。不要問我為什麼?在這隻說谷,不提那我“奶奶”了!她是我一輩子的傷,心傷。現已歸天,世界已經安靜了!

所有的穀子都挑起田後,太陽好時把牛牽到拉石頭滾子把稻場碾得平坦而光滑(不碾地不平整,穀子都粘土裡去了)這樣谷粘到土裡就少很多。然後把谷捆子搬下來攤開平放在場上,再用牛一圈圈地拉著石頭滾子來回地碾,最終把穀子與稻杆分開了,用木耙子塱起稻杆,地上剩的就是穀子和稻葉了。把穀子和稻葉掃成堆。所有的碾完之後,用風車搖。爸爸用簸箕端著穀子踩著梯子往風車上頭嘴裡揚著倒,爺爺搖風車,媽媽從風車屁股後接乾淨的穀子,我們牽袋子口,媽媽把倒穀子化肥袋裡(洗乾淨的袋子),裝滿了媽媽把谷袋子靠著立著。最後車完了,爺爺和爸爸扎袋子口。

所有的穀子車完,那碼起的蛇皮袋叫一個壯觀,兩堆的山,2-3萬斤的穀子。

太陽大的時侯地上墊著塑料布,再把一袋袋的穀子倒出來攤地上曬。穀子倒出來不是平整的,用塱耙子背拉平,拉平之後再用塱耙子齒來回的拖,這樣平整的穀子就有溝了,這樣容易把谷早點曬乾。一般曬穀都是大中午時間,記憶中每次我給爸爸送中飯時爸爸戴著草帽肩上搭著一條毛巾(擦汗用)在稻場來回地拉耙子,背上的衣服都溼透了!

看朋友圈的《賣米》想起了我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