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突破80萬,或進一步刺激考研熱

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萬人,普通本專科招生761.5萬人。(中國教育報3月2日)

有部分人認為,研究生教育招生突破80萬,是因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安排在一起,這80萬包含非全日制招生規模。按此說法,似乎以前國家統計研究生招生數據,沒有統計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一樣,而其實,以前統計的數據,也是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包含的。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研究生招生66.71萬,其中,碩士生招生58.98萬,而教育部公佈的201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為517200人,比2015年上漲4.4%,其中:學術型碩士329709人,專業學位碩士187491人。那麼,全國教育事業統計公報多出的7.26萬從何而來?這很顯然,是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數據的,雖然2016年之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是分開的,國家在統計研究生招生數據時,是不可能不統計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的。

研究生招生突破80萬,或進一步刺激考研熱

與2016年研究生招生66.71萬人相比,2017年研究生招生增加13.79萬,擴招幅度為20.67%。而此前一年的研究生招生擴招比例只有3.4%,因此,可以用大幅擴招來形容2017年的研究生擴招,事實上,這一擴招幅度,已經和2010到2015年五年間的研究生擴招幅度相當——從2010到2015五年間,我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增加了10.69萬,增幅19.86%。

我國研究生擴招是和研究生教育發展規劃相一致的。在我國,擴大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也有現實的需求,包括考研需求、學校辦學需求、社會學歷需求,據統計,從2017年起,我國每年的考研報名人數已超過200萬,我國社會存在旺盛的“考研熱”;高校也有舉辦研究生教育的積極性,包括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也想申請碩士點、博士點,通過舉辦研究生教育,體現學校的辦學水平;而我國部分用人單位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不斷提高學歷要求,以前招本科,現在要招碩士、博士。

但是,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不能只看招生市場需求,迎合“學歷情結”,還要看學校是否有辦學條件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社會對研究生人才是否有需求,否則研究生教育,就會充滿泡沫,導致研究生教育迅速貶值。

我國可以結合社會需要適當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但必須以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為基礎,必須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過程管理、淘汰機制來保障研究生教育質量。

研究生招生突破80萬,或進一步刺激考研熱

從2017年研究生實際招生規模看,已經接近7萬的2倍。是在加速實現研究生教育在學總規模目標。從落實相關規劃來說,這有積極的一面,一方面,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對於身處考研熱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是“好消息”,會提高錄取幾率;另一方面,那些希望通過舉辦研究生教育來提升辦學層次的地方本科院校,也樂見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政策實施,本校可以招更多研究生。但是,從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現狀看,整個社會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訴求,超過了規模訴求。如果不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擴大研究生招生,會刺激考研熱和學歷高消費,也會導致研究生教育貶值。

事實上,我國研究生教育,從2010年到2015年,已經逐漸從以前重視規模發展,轉為控制規模,重視質量建設。回顧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2005年到2010年,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比較迅速的時期。在這一期間,針對社會輿論對快速發展研究生教育的質疑,我國教育部在2007年時決定,在未來幾年內,研究生擴招比例將控制在5%以內,總體看來,這一政策基本得以執行,到2015年,擴招幅度只有3.8%。

研究生招生突破80萬,或進一步刺激考研熱

拿目前的擴招幅度,與之前的擴招幅度相比,不由令人對研究生教育的質量擔心,我國研究生教育從2005年的招生規模36.48萬,到2015年的招生規模64.51萬,10年共增加招生28萬多,而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2017年一年就增加13.79萬。從基本的規模和質量關係看,追求規模很容易導致對質量的要求降低,包括招生標準降低,以及培養標準降低。

從發達國家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實踐看,隨著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教育的規模也會增大。但擴大研究生教育規模,需要注意數量、質量、結構的關係。以美國研究生教育為例,在質量上,嚴格實行研究生培養標準,達不到要求就將淘汰,我國國內學生到美國留學讀研究生,拿不到學位的大有人在;在結構上,美國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教育,大多屬於過渡性教育,是讀博士的準備階段和就業進行職業化教育的階段。

近年來,我國也在對研究生教育結構進行調整,分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同時,有的學校也對超期碩士、博士進行清退,但在研究生質量把關方面,還需要深化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尤其是完善導師制,以及建立過程評價、淘汰機制。這是在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後,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