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突破80万,或进一步刺激考研热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80.5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761.5万人。(中国教育报3月2日)

有部分人认为,研究生教育招生突破80万,是因为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安排在一起,这80万包含非全日制招生规模。按此说法,似乎以前国家统计研究生招生数据,没有统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一样,而其实,以前统计的数据,也是把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包含的。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研究生招生66.71万,其中,硕士生招生58.98万,而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为517200人,比2015年上涨4.4%,其中:学术型硕士329709人,专业学位硕士187491人。那么,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多出的7.26万从何而来?这很显然,是包括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数据的,虽然2016年之前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和全日制研究生招生是分开的,国家在统计研究生招生数据时,是不可能不统计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的。

研究生招生突破80万,或进一步刺激考研热

与2016年研究生招生66.71万人相比,2017年研究生招生增加13.79万,扩招幅度为20.67%。而此前一年的研究生招生扩招比例只有3.4%,因此,可以用大幅扩招来形容2017年的研究生扩招,事实上,这一扩招幅度,已经和2010到2015年五年间的研究生扩招幅度相当——从2010到2015五年间,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了10.69万,增幅19.86%。

我国研究生扩招是和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相一致的。在我国,扩大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也有现实的需求,包括考研需求、学校办学需求、社会学历需求,据统计,从2017年起,我国每年的考研报名人数已超过200万,我国社会存在旺盛的“考研热”;高校也有举办研究生教育的积极性,包括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也想申请硕士点、博士点,通过举办研究生教育,体现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我国部分用人单位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不断提高学历要求,以前招本科,现在要招硕士、博士。

但是,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不能只看招生市场需求,迎合“学历情结”,还要看学校是否有办学条件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社会对研究生人才是否有需求,否则研究生教育,就会充满泡沫,导致研究生教育迅速贬值。

我国可以结合社会需要适当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但必须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为基础,必须在研究生教育中引入过程管理、淘汰机制来保障研究生教育质量。

研究生招生突破80万,或进一步刺激考研热

从2017年研究生实际招生规模看,已经接近7万的2倍。是在加速实现研究生教育在学总规模目标。从落实相关规划来说,这有积极的一面,一方面,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对于身处考研热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是“好消息”,会提高录取几率;另一方面,那些希望通过举办研究生教育来提升办学层次的地方本科院校,也乐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政策实施,本校可以招更多研究生。但是,从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看,整个社会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诉求,超过了规模诉求。如果不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扩大研究生招生,会刺激考研热和学历高消费,也会导致研究生教育贬值。

事实上,我国研究生教育,从2010年到2015年,已经逐渐从以前重视规模发展,转为控制规模,重视质量建设。回顾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2005年到2010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在这一期间,针对社会舆论对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的质疑,我国教育部在2007年时决定,在未来几年内,研究生扩招比例将控制在5%以内,总体看来,这一政策基本得以执行,到2015年,扩招幅度只有3.8%。

研究生招生突破80万,或进一步刺激考研热

拿目前的扩招幅度,与之前的扩招幅度相比,不由令人对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担心,我国研究生教育从2005年的招生规模36.48万,到2015年的招生规模64.51万,10年共增加招生28万多,而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2017年一年就增加13.79万。从基本的规模和质量关系看,追求规模很容易导致对质量的要求降低,包括招生标准降低,以及培养标准降低。

从发达国家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实践看,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会增大。但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需要注意数量、质量、结构的关系。以美国研究生教育为例,在质量上,严格实行研究生培养标准,达不到要求就将淘汰,我国国内学生到美国留学读研究生,拿不到学位的大有人在;在结构上,美国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大多属于过渡性教育,是读博士的准备阶段和就业进行职业化教育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也在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进行调整,分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同时,有的学校也对超期硕士、博士进行清退,但在研究生质量把关方面,还需要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尤其是完善导师制,以及建立过程评价、淘汰机制。这是在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后,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