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資訊」在這項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在政府徵收中,存在補償安置矛盾問題,本是“利民惠民”的徵收工作有時被群眾誤解。但是常州市天寧區雕莊街道優勝村裡的6個姑娘在助力征收的過程中舉起相機,“咔咔咔”幾張照片竟將這些矛盾定格於無形,一切就紮根在“情”字上。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巾幗”自有豪情

2016年4月份起,位於常州市天寧區雕莊街道的茹家塘徵收工作正式開展。在大家的記憶中,徵收工作總是男子在一線。

不一樣的是,在茹家塘的徵收過程中,總是能看見一個姑娘的身影,她每天拿著照相機在村裡到處給人拍照。後來才知道,姑娘姓許,是優勝村委的大學生村官兼社工,說起為何拍照,小許總是俏皮一笑:給他們留念呀!開始時,村民們並不接受,淡淡一句有什麼好拍的算是對小許的回應。

然而,小許並不氣餒,用心地將一張張7寸塑封好的照片送到了村裡,在她看來,這就是有意義的事。大家看到後,都說:哎喲,拍的真好,我當時怎麼不拍?

慢慢的,小許的拍照工作漸漸忙碌起來,優勝村裡的其他5位社工姑娘們自願加入到這支隊伍,在隨後的徵收工作中,到處都能見到這6個姑娘忙碌的身影。

兩年不到的時間裡,這支隊伍共記錄下近500戶的老屋影像,拍了3000多張照片,併成功策劃出“留存記憶,鏈接未來”公益項目。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徵收工作難度大、歷時久,村裡的一些老村民由於觀念保守、情感基礎頗深,一開始對徵收工作表示“不太支持”,當其他徵收工作人員做不通工作的時候,6個姑娘總是自告奮勇

“張大爺,徵收是利民的大好事,住進小區條件好、環境好,您的晚年生活更豐富呀!”優勝村的婦女主任奚麗娟,也是6個姑娘中的社工之一,熱情地寬慰著張大爺。

70多歲高齡的張大爺,很是執拗,是茹家塘的老村民,對於徵收他情緒很強烈:我不搬,我在這生活了70幾年,我早已習慣了這的生活,我只想呆在這養老,這是我的根呀!

奚麗娟主任感同身受地說:我理解您呀,張大爺,我是優勝的媳婦,嫁過來多年,早已把這當成自己的根,可是徵收是國家惠民的好政策,我們要理解支持。

經不住奚麗娟主任的循循善誘,以及對政策的積極引導,張大爺也“服軟”了:我支持你們的工作。6個姑娘通過有理、有據、有情的調解,弱化了徵收拆遷的實際矛盾,為徵收工作奠定了基礎。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巾幗”也有柔情

今年,中央深改委一次會議下發了《關於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的意見》,調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再次擺上了重要位置,“楓橋經驗”在全國各地被廣泛學習和效仿,天寧區司法局在人民調解工作中堅持以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為目標,以加強隊伍建設為根基,不斷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管理,調解工作不斷取得新實效,和諧促進會、社區管家等一系列調解品牌被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湧現了一批優秀的基層調解員。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優勝村委是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我就是優勝人,我希望大家都能開開心心地搬遷、快快樂樂地生活,為百姓們營造和諧安定的生活環境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

這個生於89年的社工小許,是個地道的溧陽人,但她早已把自己融入優勝村這個大集體,居民們之間的矛盾在她看來就像是家人之間關係融洽的障礙,必須第一時間化解。

在優勝村徵收拆遷的同時,菱溪名居安置小區的建設也在同步進行,隨著村民們紛紛安置入住,小許便帶著姑娘們入戶走訪,從“村民”向“居民”身份轉變,許多村民還沒來得及好好體驗居民生活的美好感覺,矛盾卻漸漸萌芽……

老趙家和老王家在村上本是鄰居,拆遷後又被安置到菱溪名居小區做了鄰居,繼續交“革命友情”的老鄰居本是件好事,可是兩家卻因小區內公共晾衣架鬧翻了。

“是我先發現這個晾衣架的,我要曬被子!”“這是公共的晾衣架,憑什麼要先盡你用!”趙阿姨和王阿姨你一句我一句地推搡,鄰里矛盾不斷升級,早就把村子裡的那麼多年交情拋之腦後了。

6個姑娘瞭解情況後,兵分兩路,3人一組,急忙進行了調解。“王阿姨,你還記得嗎,有次你一人在家時犯頭疼,趙阿姨知道後二話不說陪你去醫務室……”優勝村的媳婦奚麗娟主任說著;“趙阿姨,每次王阿姨做了好吃的,總是給你家也盛一大碗……”熱心的小許說道。

通過6個姑娘耐心地訴感情,講道理,趙阿姨和王阿姨又和好如初,下雨了又像以前那樣相互幫著收衣服。6個姑娘的柔情調解,維護了優勝村原有的鄰里團結。

“巾幗”更有激情

近年來,天寧區司法局在積極培育發展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的同時,也注重引導各社會組織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打造了一批服務群眾的法律服務公益項目,“益青春,志願社區行”公益集市、“法律零距離,公益法律行”等一大批公益法律項目被社會組織承接,受益群眾達到了數千餘人次,影響力和口碑在全區範圍內叫得響、傳得遠。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開展困難群眾幫扶、社會救助和矛盾調解工作,如何創新,如何讓居民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幸福感進一步增強呢?

”看到法律服務公益項目的成功,小許也動起了做公益項目的念頭。

「普法资讯」在这项上,6位姑娘敢跟男子比……

考慮到菱溪名居安置戶中,老年人群體比例較高,6個姑娘一經商議便立馬落實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健康保健知識的活動——“救”在你身邊公益項目。

活動通過講養生課、練養生操,學習急救知識,獲得了多數老年居民的積極參與,每隔兩個月還有醫生給他們做常規檢測,這個項目切實讓居民們感受到了“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濃厚氛圍。

“要做好調解工作,首先要具備預見和調解的意識。我們把豐富老年人生活的工作做好做先,就是為避免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

“從農村居住到小區環境,使許多家庭的成年子女跟父母分開居住,形成了許多空巢、半空巢家庭,原有社會情感支撐的割裂、精神文化生活的缺乏等問題日漸顯現。”

小許介紹道:“看著嶄新的小區,設施齊全的社區服務中心,我們策劃了幸福來‘菱’這個項目。”幸福來“菱”項目旨在為空巢安置戶婦女社區融入計劃應運而生,融合阿姨居民們感興趣的瑜伽、烘焙、打牌等活動,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之餘,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如今,“留存記憶,鏈接未來”、“救”在你身邊、幸福來“菱”這三個公益項目都在順利推進中,截止目前,共開展各類公益活動60餘場,受益群眾高達1000餘人次,取得了良好的活動效果。

涓涓細流匯湧泉,粒粒細沙聚成塔,6個姑娘將不忘初心,繼續奮戰,不斷完善活動內容、活動形式、活動群體,將三個公益項目做強做優的同時,帶給居民們更好的社區服務和更貼心的體驗,使居民們在菱溪名居小區住有所居、住有所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