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如此杯盤狼藉,足見吃得深刻

到了山西運城,朋友們自然帶去武廟之祖“解州關帝廟”觀光。蜀將關羽原籍解州鎮常平村,他雖敗走麥城,被割了首級,並未埋骨故里,但由於成了武聖,是歷代一塊響噹噹的招牌,於是隋開皇年間有關部門在他家鄉建瞭解州關帝廟,成為此後歷代進行中國傳統道德文化教育和感化的神聖殿堂。廟分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正廟佔地面積有七萬多平方米,為海內外眾多關帝廟佔地面積之最,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式道教建築群和武廟,被譽為“關廟之祖”“武廟之冠”。所以,我們一大早去,晃盪晃盪,出來時就是中午一點多了。當然了,在有些年代,寄託在關公身上這種傳統,曾被斥為封建糟粕。所以,我就不談關二爺的精神核心“忠義”了,哈哈,在關公家門口,倒是吃了一頓時鮮好飯。

出了門,朋友說先吃點東西,下午接著逛別的地方。本來,關帝廟周圍到處都是吃的,而且大多主推一個品種“解州羊肉泡饃”,家家都裝正宗。解州羊肉泡饃非常有名,選料上乘,作料花樣甚多,工藝精細,羊湯鮮美,人贊“看著美,吃著香”。此地離西安高鐵才一個多小時車程,也不知道味道相走多遠,反正這東西吃起來解饞,想起來口水就嘩啦啦悄悄往肚裡吞。但要吃泡饃的話,就沒什麼說得上的其他菜了,而且不會有米飯。朋友徵求意見時,同來的廣西佬表示,可能未必吃得慣,運城朋友決意要帶我們去找米飯吃。我大覺可惜,其實這非吃米飯的傢伙,嘴叼不到哪兒去,餓他一下,什麼他都能吃得下去,何況香噴噴的羊肉湯泡饃,這我有經驗。但也不好當眾反對,心情未免有點怏怏。但很快心情又愉悅起來,因為朋友說,下午去李家大院,要經過永濟市,我們永濟市吃牛肉!我心裡趕緊感謝了一下上帝,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在車上我上了一下網,知道永濟牛肉也是山西著名美食,原以為沒時間去一遭,想不到卻有天賜良緣。

據說永濟牛肉餃子已有百多年曆史,當地回民較多,喜食牛羊肉,習慣自給自足,自己養牛,不管自己食用還是出售,都是自己宰殺。而永濟人和所有山西人一樣,嗜吃麵食,其尤其好食湯食,餃子就是其中一種最饞人的形式。當地回民用精純的牛肉做餡,製作成牛肉餃子,用料和拌餡之工,非尋常北方餃子可比,乃是熬製牛骨頭湯伴餡,吃起來鮮、香、嫩、滑,皮薄餡嫩,久煮不爛,香而不膩,當飯當菜都行,有“吃餃子喝酒,越喝越有”的說法。朋友領我們去了一家“曉雪牛肉餃子館”,據稱是永濟最好的牛肉餃子館。朋友說,他每到永濟,必來此店盡情享用一大盤餃子。

說是餃子館,但其實炒菜什麼的也賣,就是一個飯店。本來北方吃餃子,點一兩個小菜襯托一下是尋常事,但因考慮到有人要吃米飯,朋友索性點起菜來。到了牛肉館,當然先從牛身上找。先是點了一份熟牛肉,這牛肉怎麼弄熟的?我猜不出,大約不是滷就是燉,切得很大塊,讓人想起了《水滸》那些作案人員上館子,動輒就叫切幾斤熟牛肉。夾一塊,蘸上椒鹽,塞進嘴裡,妙不可言,發現了一種吃牛肉的全新味道和口感。我們在南方吃牛肉,要麼直接炒生牛肉,加苦瓜、豆豉、罐頭鯪魚均可,要點手藝,火候很重要,否則就是老得咬不動就是沒熟;要麼吃滷的,一般人家很少滷,要麼上飯店吃,要麼到熟食攤買,著名的桂林米粉,就配有滷牛肉,不過滷牛肉很硬,雖有嚼頭,卻總有一種咬出渣來的感覺。在永濟吃這份熟牛肉,明知久經火候,但覺軟嫩異常,卻又不是那種軟熟到爛的口感,一口咬下,略有用力感,但很快被牙齒咬碎,絕無渣滓之感,嫩乎乎的滑下喉去,讓人幾乎生出吃豆腐的感覺來。而且,牛的香味十足,以前吃牛肉,總覺得牛的肉味越來越淡了,這番卻吃到了牛肉特有的濃郁香味。難怪,梁山人士到哪兒都冒著禁屠耕牛的罪名,索要熟牛肉。

還點了一個麻辣牛肚,是用花椒、幹辣椒一起炒的,純粹就是四川味道。不過,人家的手藝還真的是好,牛肚這東西,火候也很重要,過則如嚼皮鞋,難以下嘴。四川火鍋裡燙牛肚,外行人要數著“七上八下”才能勉強把握。這家炒的牛肚,一咬就分開,但又頗有嚼頭,吃牛肚要的就是這份口感。還有一道蒜薹炒牛舌,南方叫牛利,不常見,廚房裡總是昧下來不賣,口感依然甚是嫩口,配上新出的蒜薹,吃越來有清爽的感覺,個人認為比麻辣做法的牛肚要好。

此番入晉,正逢開春。早上出門雖然冷得直打哆嗦,但架不住枝頭綻綠,地裡到處可見五顏六色的花兒。南方一年四季葉綠花豔,這番北國春色並未招我怎麼注意,但要緊的是,此時一些時令食材紛紛乘著春光面世,才真是喜煞人也。朋友很熱情,一定要讓我們吃吃南方不易見的時鮮菜。最爽口的是涼拌蘆筍,切開用開水焯了,依然非常翠綠,澆上用油煉過的幹辣椒、蒜泥和鹽拌成的汁,入口異常爽脆。在廣西吃的蘆筍,少有如此足的清香,味道很淡,而且常有渣,在此地吃的蘆筍,則脆嫩非常,煞是爽口。永濟是全國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黃河灘塗地帶上種植面積八萬畝,採筍面積六萬畝,年產三萬多噸,遠銷歐洲國家。我們在產地吃上一遭,真是有運氣。

白蒿也是南方少見的野菜。這是一種兩年生的草本植物,分佈在東北、華北的河邊、草地、荒地,吃法多種,我在西安吃過白蒿做餡的包子,據說也可以摻進玉米麵蒸窩頭,或者拌豆腐。我們這天的吃法,是裹上面粉,上屜蒸熟,口感綿軟,但入口即有一股難得的清香味兒,細細嚼來,彷彿在咀嚼春天。還上了一份香椿炒蛋,南寧這幾年春天時市場也常見有香椿賣了,但價格奇高不說,幾十塊錢一斤,而且香味不濃,我有次花了三十塊錢買了一把,回來怎麼聞都聞不出香棒味兒來,疑心挨坑了。永濟的香椿,一進嘴就聞到那股香椿特有的香味,雖然雞蛋味道也挺大,但仍蓋不過香椿味兒,直讓我無端感慨,這才是吃香椿呀。要是自己一個人來,非得點個香椿宴不可,拌豆腐,煉香椿沒拌麵,吃個夠。朋友說,趕上時間了,白蒿和香椿也就能吃個十把天,早來沒有,晚來都老成另一種東西了。

同樣用是春天時新食材做的,還有一道豌豆糕,把豌豆煮熟後捶成泥壓緊,再切塊,上面灑點糖,冒出新鮮豌豆的清香,口感綿軟,沒經牙縫就化,估計愛吃甜食的人,遇此一味,會照單全收。上了個茄子燜豆角,類似東北地三鮮的做法,雖是素菜,我覺得油大,但竟很受歡迎。真正的好素菜,是一個豌豆木耳炒山藥,豌豆、山藥都很新鮮,豌豆、木耳口感脆生生的,山藥很是綿軟,夾一筷子進嘴,口感很豐富,而且不同的香味攪合在一起,很是清爽。

朋友是為照顧南方佬吃米飯,才毅然捨棄羊肉泡饃,領我們來這家店的。本來這家店以牛肉餃子聞名,還是為了米飯,點了一大桌菜,結果只有一位常吃且愛吃北方吃食的哥們點了米飯,我點了一份牛肉刀削麵,其餘的人都是點餃子。餃子分兩個規格,二十個一碗和三十個一碗,南方佬一概點了二十個一碗的,而陪同的運城朋友都是點三十個。結果,運城朋友各自獨自為戰,吭哧吭哧地把每個人的餃子都吃得精光,而南方佬還要相互調劑,你幫我吃幾個,我幫他吃幾個,才算勉強吃完。我之所以點刀削麵,是因為早上沒吃上面條,耿耿於懷。永濟的刀削麵和我以前吃過的山西刀削麵又有不同,不是短短的一小片,而是薄薄的一長條,我差點以為是切的。形容麵條的好話,口感筋道,湯濃味足,臊子噴香,都可以用到這碗刀削麵上,但我吃不完,一來前面吃菜太多了,二來北方人吃麵的量太大了,幾乎就是拿臉盆來裝,這分量我在南方可以吃兩頓。當然,作為一個饞貨,也知道永濟牛肉餃子的大名,我才不會拘謹於光吃麵,有幾個南方佬的餃子是吃不完的,我幫他們超度了好幾個。真個名不虛傳,吃得我不知道該不該後悔,為什麼要點刀削麵呢?但當然刀削麵也好吃,非在此地吃不上如此美味的刀削麵。這樣,我就遇上哈姆雷特的二難選擇,“to be or not to be”。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這盤熟牛肉,讓我想起了《水滸》裡,動不動就要店家切兩斤熟牛肉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麻辣牛肚,實為川菜做法,不過在華北、西北地區,麻辣味也已成家常味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新鮮蒜薹炒牛舌,吃越來竟然很清爽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這盤豆芽炒肉絲,不知道怎麼混進來的,和全菜的菜都不般配,簡直是門不當戶不對的惡姻緣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如此脆嫩清香的涼拌蘆筍,恐怕非到永濟吃不上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拌麵粉蒸的白蒿,口感糯軟,我此生也只吃過一兩回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香椿炒蛋,從北到南愛吃香椿的人都知道這道菜,但如此香味十足的,我只在永濟吃過這次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豌豆糕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嫩豌豆木耳炒山藥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豆角炒茄子,雖是素菜,卻有點兒膩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著名的永濟牛肉餃子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我點的刀削麵,哪怕是陝西人和山西人到南寧開的麵館,也絕無如此好吃的刀削麵,但我吃不完

關公家門口不談忠義只嚐鮮

朋友說,這家店是永濟最好的牛肉餃子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