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有位老哥从海边回来,带回了几箱海鲜,请我父母上他家吃饭。这老兄生长在桂东南山区,从小吃山珍长大。因为他父亲是大队里的赤脚医生,当时周围几万农友看病找他。那时候的医患关系真是好,农友们也非常淳朴,虽然常常连几毛钱药费都交不起,老医生也大度地免了,因为很多药就是他自己采的,不占公家成本,但农友们难免感恩于心,逢年过节或采猎到什么山货,总要送些来给他。所以,我那老哥从记事起,钱基本上没得过几个花,但好东西吃了不少。要知道那时候山里是有不少野生动物的,直吃得他爹摇头叹气,因为这东西弄起来很耗油。

不成想,成年以后,我这老兄却到了北部湾畔经商。虽然家在南宁,但业务均在海边边城,加上自己还开过几年饭店,这个吃山珍长大的人,后半截是吃海味过日子的。此人擅长厨艺,且又好吃,以前搞到什么好食材,拿着上我家来喝酒,必定亲自掌厨,绝不假手他人,我都是乐得袖起手来,笑眯眯地抽着烟,等待痛吃一场。但凡这种人,对食材务求于精,不惜一切代价。所以,他买海鲜都不会到市场去,而是直接到渔码头,找到相熟的船老大,看他们打下了什么好东西,或者托他们帮找什么东西。有次我到海边玩,他竟去要了条四十斤重的黑鲩来招待,为的是吃口这种生活在咸淡水交界处的鱼的刺身。连带他那出生在海边的女儿也奇嗜海鲜,每回从北方念书放假到家,老哥必订好几大泡沫箱子当日最好的海鲜,回来到机场接上女儿,到家马上入厨,让女儿先痛吃三天。所以,这过年关头,他带海鲜回来,必是我们从菜市上买不到、到海边市场也吃不上的,这跟物资紧缺年代时,在屠宰场有关系的人,能吃到别人吃不到的东西近乎一个道理。

但是,说他能买到好海鲜,并不是说买到什么富贵生猛之物,大多也就是买些海边人常吃的家常货,关键是他能买到这些家常货里最好的,连海边小市民轻易都不容易买到。而且,他做起来,极为用心,一定要把这好处发挥到淋漓尽致方称心。我并不是很爱吃海鲜,让我挑饭店的话,除非照顾客人,否则绝不首先海鲜店。每年吃这老哥几次海鲜,便胜却人间无数。

我是个馋货,有时候也下厨舞弄几下。天长日久手熟了,有些菜还是让人叫好的。但我有个坏毛病,总认为在家自己吃,不用讲究色味香俱全,只要好吃、吃得香就行了,不用费心思把菜弄得像花一样好看。所以,好些菜让人拍案叫绝,但就是那么马马虎虎的一大盘。我相信,寻常人家做饭,要讲究色相,也就大概用炒勺拨拉得规整一点,不会像饭店里做那么多无用功来摆盘装饰。有个朋友携妻带子过来吃饭,我很是用心地调和味道,搞了一顿,吃得他们一家三口眉开眼笑。隔两天,朋友来电话说,他儿子表扬我了,给我念儿子的日记:“今晚去罗伯伯家吃饭,刚开头一看,那菜乱七八糟的,简直像垃圾,我都绝望了。谁知道,吃了第一口,就收不住了。太好吃了,比爸爸妈妈做的烂菜好吃多了,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菜……”听得我悲喜交加,不知道该表扬一下这小子好,还是把他骗出来当街打一顿好。

即便如此,此后我做菜依然一如既往,不弃初心,做菜只顾味道,做好铲到盘里了事,从不计较菜在盘里是副什么色相。有相无相,具是空相;有味无味,才是根本。对此我深有把握,在我家吃饭,我做成什么模样,绝对没人抗议。如果到了别人家,也不会让我做饭。但这回在老哥家又一次看他做饭那个精致劲头,突然平生以来第一次有了羞耻感。以前他到我家做饭,虽也烹调得法,但大概餐具不就他手,他也是弄好好随便拿个碟子、盘子盛好就算。而在他家那个大厨房里,各种工具分门别类,做什么菜就用什么工具,丝毫不苟,称得上精雕细琢。

做一个白灼虾,包括我在内的一般人家,无非就是烧一锅滚水,下料酒和姜葱,把一盘虾一古脑儿倒进去,熟了捞出来倾在盘子里。老哥不一样,他也是烧好一锅姜葱滚水,但是只丢两三个进去,用筷子拨拉至熟捞出,摆到碟子里,如此往复几回,最后一碟白灼虾是有条有理地摆成一个金字塔型,老实说,看得颇顺眼。我问他灼个虾怎么那么费周折,他说了句,去!这虾比市场里面的贵一倍,不好好弄点花样,对不起虾也对不起钱呐。我深为折服——这大冬天里真不容易买到这么肥硕的基围虾,我吃了两个就觉得撑不下去了。然后,看他煎龙利鱼,换了个平底锅,小心刷了一层油,夹两三条鱼进去,小火慢慢把两面煎得焦黄酥香,整个厨房都迷漫着龙利鱼那股香味,让我直咽口水。煎好一批,夹上盘子,再煎下一批,十来条鱼煎了四次,一条一条的码得很整齐。就连蒸个腊肉,他也是先一片片整齐码好,再浇上调好的酱汁,才坐锅开蒸。

这让我无端想起,为什么他屡次到我家做饭,也像我一样随便装盘就得,而每次在他自己家,他就像二流子看姑娘的眼光那么注重菜的色相。真的是什么环境造就什么人,我是一个随随便便的人,家里的用具也是将就着用,对食物的信仰止于味道,与人交往看重的是实质而非形式,所以我做出来的菜就是那副鸟样。在这方面,老哥显然跟我的人生态度跟我有所不同,但在我的地盘他也就只能入乡随俗,回到他的地盘当然就按他的规矩行事。这种环境对人的影响制约,可以在很多地方表现出来——大家知道,欧美人在他们国家做生意,轻易不敢向官员行贿。但来华经商后,不管企业大小,甚至著名跨国集团,纷纷因行贿暴出丑闻,落入法网。到中国经商而行贿官员,中国常常不怎么追究得了,倒往往是他们本国提起了诉讼。所以,这老哥到我家做菜,不卖弄色相,是符合国情的。

但有一点,老哥比我修为高的是,请人吃饭,不但要吃得嘴香,也不忘看得眼顺。从这点上说,我不如他。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些人天生就会做生意发财,有些人却只能永远做个酸溜溜的书呆子。套用腐败分子爱说一句话,“吃喝也是生产力”,来做个类注,摆盘也是菜肴美味的一部分。吃着顺嘴,看着顺眼,才是一道好菜的应有之义。官员的话是为自己公款吃喝或者吃人嘴软找理由。按照中国所谓传统,谈生意时想到请个饭,确是可以润滑关系,推动项目进展,但也未必见得就要吃尽山珍海味,直至把失足妇女也吃成一道菜,名烟美酒山珍海味桑拿按摩洗脚泡浴全一条龙。老实地说,这是另一种“色香味”,和我那老哥仅仅从菜的本身创造“色相”这种淳朴的学术追求,有着天渊之别。可以见证明心的是,他这回带回来的海鲜其实装了三个泡沫箱,但他了解我们的饭量,又征求了各人意见,只拿出一小部分来做,每一样量都是刚好吃得差不多,还有好几种海螺,幸亏没弄,要不然就得扔了。其他菜能不能留过夜我不参与争辩,但海鲜是绝不能留剩菜的,这一原则我深深奉行。当然了,最后我装了一大包回家丢入冰箱,慢慢享用。我们不是做官家生意,用不着拿自己的血汗钱,像老爷一样暴殄天物。

话题扯远了。总而言之,人到中年,反正饭量也逐年走下坡路了,吃饭就不能光图口腹之欲了。中国人不是有随处明心悟道的传统吗,而且现在流行佛系,天下多少人争说修炼,又有多少人奉养上师,不如拿这个当由头,每次吃饭有个人想法时,须得参详一番。我这番参详,就悟出了这么一大堆歪理,集中起来就是一个中心思想——菜的美味哪里来?菜的美味,不仅仅从“香”来,也从“色”来,色相就是美味的一部分。就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样,美味要从香中来,往色中去。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白灼基围虾,两广最常见的海鲜家常菜,照片真看不出多肥大,我们吃时是不加任何蘸料的,怕掩盖了鲜味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荷兰豆炒鱿鱼筒,先将鱿鱼筒略焯捞出,炒荷兰豆半熟时再倒入一起翻炒,吃起来脆嫩爽口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煎龙利鱼,这鱼本来油性大,洒点盐耐心煎,非常香,很下酒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香煎淡盐龙利鱼干,很有嚼头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炒墨鱼,口感脆,原味足,这些菜都不放味精,加上材料好,吃起来海鲜的本味非常浓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蒸腊香猪肉,是十万大山里弄到的,不经烟熏,略带甜味,近广式风味,油汪汪的嚼着真香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木耳炒腐竹,桂平市腐竹名镇社坡的朋友弄来的,口感绝非超市买来的那种可比,且安全放心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自己腌的泡芥菜,咸酸爽口,吃几片肉再咬一口酸菜,被酒肉压制的食欲又再次恢复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蒜茸蒸生蚝,现在人们吃这东西几乎都是跑去烧烤摊烤着吃,暴殄天物,这样吃才最能吃出味道。

我在一顿精美海鲜前的参悟:菜的美味哪里来?

我们透过落地玻璃,看着邕江环绕的南宁傍晚景色吃喝起来,但这回吃喝没形成生产力,只是增进了革命友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