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小明高考進去了清華,而小張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咱叫丶群兒

當然這其實也是我們目前討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第一學歷的問題,不管你承不承認,很多時候,一個好的第一學歷讓你在面對競爭的時候率先脫穎而出!

當然不是說沒有好的第一學歷就註定以後永久失敗了,但是更好的學校往往意味著更好的人脈圈,更好的社會資源,更多的成功機會。接下來我們辯證的看待一下這個問題。

  • 清華北大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

通常我們說,清華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碩士,三流的博士,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往往通過高考進入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是更多的依靠實力進入了清華北大,真正超常發揮的比較少,也就是說本身是成材率比較高的。

然而到了研究生階段,TOP級別高校的學生,往往最優秀的那一批已經出國到了海外深造去了,而清華北大的碩士、博士往往則是下面的高校考上來的,或者沒能順利保送研究生到美國、英國類似於斯坦福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伯克利等等世界級名校的。所以更好的本科生去了國外讀研,那麼留下來的要麼是下面高校考上來的,要麼是沒能成功保送國外的。

  • 企業其實不太願意去雞群裡找鳳凰,天賦決定上限,努力只能決定下限

不管你承不承認,企業是不太願意去雞群裡面找鳳凰的。設想在清華北大的校園找一個優秀的學生可能性更大,還是在一所普通高校找到一個優秀的學生可能性大?這一點相信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吧。

再就是不管你認不認可,努力決定下限,但是天賦往往決定上限。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不管你怎麼努力你就是跟別人有差距,別人輕描淡寫就能做好的事情,你不管怎麼都做不好,這一點你都不得不認可。舉個例子,假設我天天上網,我天天上課睡覺看小說,但是考試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成績還是不如我!這是現實,沒辦法!

  • 高考區域招生政策差異,應該辯證看待

當然這也要辯證看待,舉個例子。湖北、江蘇等等這些地方的高考難度肯定是要比上海、北京、重慶以及一些西部省、市、區難度要大得多。可能要是真正的全國統一考試,試卷統一批改,並且全國統一招生,那麼我估計清華北大的校園基本都是湖北、江蘇這些省市的學生了吧。

所以應該辯證看待,因為高考招生區域的差別,可能更差的學校也有更好的學生。

  • 即使你不如別人,但請不要放棄努力

最後一點就是不管你表現得多差,你不如別人聰明,你不如別人考試得好等等,但是請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努力。喬布斯也不是學霸,但是他的名氣卻不比比爾蓋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這樣的名校生名氣差。馬雲高考考了幾次運氣好勉強上了個本科,但是馬老師已經是全球知名,也是中國最偉大的企業家之一。

所以題目說的有道理,一個好的第一學歷更多的時候其實意味著你有更好的天賦,然後你還能獲得更好的機會,更好的人脈圈。但是如果你沒有這樣的機會,那麼請不要放棄,相信努力的意義。


EmacserVimer

我是清華本科畢業的,撇開國內目前就業很看第一學歷這類事情,就從我自己經歷中方的兩個側面來談談區別。

(1)清華本科和研究生的組成

清華本科生畢業時的出國率很高,當年我前後幾批頂尖兒的幾個學生都沒有接受推薦研究生,而是申請到獎學金出國了。接受本校推薦讀研究生的以成績中上的學生幹部為多,考上本校碩士甚至碩博連讀當中成績好一些的,也在讀研的過程中或一到畢業就出國了,和我那一屆同學一起讀碩士的學生中有幾個外地學校推薦和考來的,畢業後一個進了北京的單位,一個留校任教,剩下的或回到他們本科的學校任教或回家鄉就業。而我那一屆同專業的本科校友們,三分之一強在美國大學博士畢業,三分之一強在加拿大、新西蘭、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和新加坡等拿到學位後定居,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在國內。

所以清華才有了這樣的一個順口溜: 牛本科,水碩士,爛博士。

從這個角度看,普通一本然後考研進入了清華的小張,競爭進入的其實已經是“尖兒被拔掉”的清華學生群體了,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些年國內一些學術單位的就業開始看第一學歷,雖然存在偏見,也是不得已為之的下策。

(2)眼界的區別

人一生的很多選擇,和處在什麼樣的位置有關,你站得越高,就能看到的越多,做出更好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大。

眾所周知,清華不論在師資、教學、設備、氛圍上都處在中國頂尖水平,清華的教育質量好,機會多,師資力量雄厚,本科學生群體的整體素質也好,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處在這樣的環境,受到的自然是最好的薰陶,追隨的是頂尖兒的榜樣,與之競爭的是更強勁的對手,幾年下來,視野的確就不一樣了,這也是清華本科生當中進世界名校讀研究生的人居多的一個因素。而一般學校的學生本科時受的薰陶自然不如,所以目標是進清華,這時其實已經慢半拍了。

你的位置決定了你的視野,這句話一點也沒錯。

最後想說的是,這個話題不過是一種“理論上”的比較而已,實際情況很可能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因此可能會做的選擇也不一樣,最終的結局也不同,事在人為某種程度上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就我個人來說,比較贊成“不勉強”的策略,如果你成績勉強進清華但進不入一個好專業,還不如在學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而進一個自己感興趣的好專業,從長遠來看,你會更幸福也更成功一些的。


心路獨舞

利益相關:我是高考進的清華本科,之後免試推薦清華研究生。

如果從表面上看,這二者的區別不大,只能說小明高考考得好,可能是實力如此、可能是考試難度恰好適合小明、甚至還有一點點運氣;小張則是高考沒考好(或者說沒考太好,畢竟還是有一本的),之後繼續努力,考研進了清華。

而這背後的區別稍微有點大。

首先,大學四年是成長中很重要的四年。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大學之後接觸到了比高中之前多得多的信息,也不再以高考為主要目的,接解到的人也是來自四面八方。這四年間跟什麼樣的人交朋友,塑造什麼樣的三觀,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樣的改變等等。這一切都會對人的一生產很不小的影響。

其次,在清華內部,對於清華本科生和清華研究生是有不同看法的。這些不同看法,並不是說區別對待,而是因為經歷不同。比如說考研進入清華的,不會經歷清華本科生那些一起經歷過的事情,比如軍訓、比如新生一二九合唱、比如馬杯、比如學生節等等。這些共同的經歷讓清華本科生之間更有一些共鳴,有時候更容易聊到一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清華校友見面通常會問對方是幾字班的,而這個稱呼對於本科不是清華的校友來說可能會有點莫名其妙。

再次,本科進入清華之後,想要再講清華研究生是一件不太難的事情。對於外校本科生來說,如果想要免試推薦,可能需要各方面都很突出,是自己學校排名非常靠前才可以。如果想要考研入清華,競爭也不小。而對於本科已經在清華的學生來說,推研就簡單的多了,有些系這個比例甚至可以達到只要是排名前 80% 的學生就可以有免試推薦的資格,這對於本科非清華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最後,這些區別只是從總體上來看的,具體來個人來說,沒有必要太糾結這些。同時也沒有必要過多的跟別人比來比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節奏,有的人在 18 歲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有的人則是在 80 歲達到自己的巔峰。

多早達到自己人生巔峰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能達到的高度。


鄒昕

所以清華的研究生並沒有和這些最優秀的人競爭或交流。當然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下面我說一下我的觀點。


1、高考和考研的區別。

高考是極考驗智商的,這是無可爭議的。同時我們發現大學的考試並不難,只要認真學就能考個好成績。高考和考研本身就有很大差別,考研的難度較高考來說是較小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小明至少在學習能力上是強於小張的。

2、並不是所有優秀的人都會選擇考研。

也許事實正好相反,很多優秀的人是不會選擇考研的,他們也許會選擇就業或創業。這也就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區別,本科生面對的是同齡群體中可以說是最有優秀的人,而這些優秀的人是多樣的,和這樣的人待四年,思維和眼界肯定不一樣。

而研究生面對的更多的是來自其他普通的大學的也許還不是最優秀的學生,這些學生的同質性還比較高。


3、經歷、環境和視野。

大學四年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經歷過很多校園活動,比如社團、各種校園活動。 大學不光培養的是一個人的學術能力,更培養一個人的靈魂。

由於社會對清華本科生的厚愛,使得很多本科生有一種優越的氣質,他們更多地重視自己境界的提高、自己視野的開闊,而對世俗的就業考慮得較少。而研究生就沒有這樣的待遇了。這也就是小明和小張的區別。




優學優考策略

在這個依然重名校、重光環的時代,兩者有很大區別。前不久,職場火鍋在招聘中,確實遇到這樣的事情,兩個清華碩士進入招聘委員會的決策視野。

應該說兩個人都表現不錯,決策時發生爭議,最後大多數人更加註重“初始學歷”,錄用了那個清華本碩連讀的畢業生。招聘委員會這麼多成員,都不是傻子,也不是偏頗,大家都有“根正苗紅”的思想傾向,趨利避害,無可厚非。

當然,重視“初始學歷”,並不代表那個“半路清華生”就不如那個“苗正清華生”,無非就是一個選擇罷了,不用那麼敏感。將來這個“半路清華生”可能還會收購我們公司,成為那個“苗正清華生”的老闆呢,誰知道呢?!

國人都知道,高考是相對比較公平的篩選機制,基本上按分取人,其他的附加因素和靈活操作的餘地比較小。考驗和考博,程序沒有高考那麼嚴,操作餘地比較大。所以,一個正規高考的清華本科生,和一個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放在一起,孰輕孰重,理性的人自然能判斷。教育系統流行的觀點是有道理的,清華本科大於清華碩士大於清華博士。這個效力是衰減的。因為社會實踐告訴我們,清華本科生,最優秀的那批人都去世界名校去讀研讀博了。明白了嗎?留出的餘地,就給那些國內普通院校的本科生。

解剖社會眼光的不公平性,可以看出,這是典型的“以分取人”,是一種機械化的選擇手段而已。對一個個體的人來說,肯定不公平。對一家招聘企業來說,當然是一把尺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作為企業招聘,唯利是圖是有本分。比如,以後這兩個“清華碩士”,可能發展天壤之別。但那是未來的不確定因素。企業招聘時,怎麼會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埋單呢?機會成本,在這裡並不生效。

這不是一個人性哲學,也不是一個勢利眼的問題,成熟的企業管理者和人力資源招聘者都明白“人不可貌相”,更不能“狗眼看人低”,但在職場實踐中,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才是一個正常的操作模式。企業設計這套招聘程序,無非是確保利益最大化、概率最大化。所以,許多知名企業,設定了211/985的招聘門檻,不是瞧不起人,只是提高招聘效率而已,希望大家不要這麼敏感,與其橫加指責,不如好好學習。


職場火鍋

對,是有區別的。

首先區別是兩個清華文憑的含金量上。

那麼,哪一個含金量更高呢?是清華的本科還是清華的研究生

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看看清華的錄取比例。本科報考清華,是萬里挑一的錄取錄。研究生報考清華呢,每個專業的情況不同,特別熱門的專業,千里挑一可能是有的,不可能出現本科時萬里選一的盛況。

這一點是毫無疑問,本科清華文憑完勝研究生清華。

第二,本科階段四年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極大影響小明和小張的成長。

和俞敏洪合作創辦大學的教育家——甘德安校長曾經對我們說:大學就像一個泡菜罈子,學生就如裝進罈子裡的蘿蔔、白菜,進校的時候,大家都不一樣,四年讀完出去,都是一個味道了。

國際一流的清華和普通的一本,師資、教學、設備、氛圍都會有較大的差異。

第三,凡事無絕對,小張和小明的區別,還要看兩人對自己的個體認知,和努力拼搏及資質發掘的程度。

畢竟,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有緣求學於清華。這所中國一流的大學,是億萬學子追求的夢想。只要一個人不停止追求和奮鬥,那麼,他人生中的清華這一段的經歷,一定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進入清華後,你怎麼學習,怎麼實踐,怎麼做研究,這些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最後,小明本科讀了清華,這遠遠不是他的人生經歷的最後一站,還有小張也是。對於他們,清華只是加油站。

希望每個人都能帶著美麗的夢想,追逐而後實現。

歡迎點擊頭像,關注“親子成長手記”。我們團隊裡的美媽和爸爸們,都是名校的一線教師。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來自我們育兒的親身體驗。歡迎您關注我們,和我們交流,一起成長!

親子成長手記

我是本科民大(普通985),研究生保送了北大法碩,現在在讀研二。

去年我給導師做助教,直接給北大的本科生帶課,和這群高考出生進清北的天之驕子有了比較長時間的深入接觸。我帶的小班上有20個學生,主要來自法學院和元培學院,樣本範圍雖然不是特別廣,但體會蠻多的。

我當助教的這門課,閱讀量要求非常大,大概一週要讀三個主要文獻,涉及到法學、政治學的經典原著。我本科讀的專業是哲學和宗教學,也要到大二大三才開始接觸這類文本。如果在大一就啃下這些書,對大一的同學是很大的挑戰。

但在20個人裡面,大約每次都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完成所有的文獻閱讀。別覺得這個比例很低,放在其他的普通大學裡,能夠完成這個閱讀量的人大概不會到十分之一。

我覺得,這就是清北等本科出身和普通高校本科出身的很大區別。在優秀的比例上,前者遠遠高於後者。

如果說小明和小站有什麼區別,那就是:小明是這群優秀的人中的一個優秀的人,而小張是一群平庸的人中一個優秀的人。

我覺得從綜合的角度上講,小明的優勝之處在於四年本科的積累,無論是同學資源還是在優秀的環境中對自我的鞭策,確實更勝一籌。而小張的優秀之處在於他的鶴立雞群,在一個學習氛圍普通的環境,嚴格要求自我,通過一種高度的自律,考研進了清北。

沒必要非去比較小明和小張,畢竟到了21世紀的今天,中國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好的大學,清華北大復旦交大浙大人大同濟南開武大中山南大等等,在各自突出的領域都堪稱中國第一,之所以我們對清北仍有執念,是對清北在民族獨立歷史上的一種尊敬和紀念,但在學術水平上,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能夠進入任何一個大學,其實都得看自己踏實學到了多少,學校的光環是虛無和暫時的,只有知識是真實和永恆的。


羋十四

有區別。正常情況下,小明>小張,特例情況除外。

很多人都在糾結一個問題,我讀了清華的研究生,意味著我比清華的本科生牛逼,因為考研是本科生內部的競爭,只有精英才能考得進,所以清華的研究生>清華的本科生。

這是瞎逼逼。

(國內學生嚮往的清華大學)

為了解釋清楚,請允許我把學生分等,假設高中生以學習能力分成A、B、C、D四個層,其中A層考進985,B層考進211,C層考進二本,D層考進大專或者考不上大學(其中,有的參加自學考試完成本科學習)。

然後,他們大學畢業後有的就業,有的考研。注意,選擇就業的,並不意味著他考不上研!

目前,國內本科畢業生大約每年700萬,而考研的大約170萬,考研只佔本科生比例的大約25%,這一點跟高考是不一樣的。為什麼那麼多人不考研?因為他們不想搞學術,而很多企業的工作,本科生就足夠了(比爾·蓋茨甚至連本科都不願讀完),再說,一邊工作一邊讀在職研究生也是很不錯的選擇。當然,還有大約20-30萬左右不需要考研,他們直接保送研究生了。

退一步說,我們假設認可考上研究生的都是優秀本科生,那麼,目前還有這樣的現象:清北復交等核心名校的本科生,要麼直接推免了,要麼去國外讀研,清北復交極少有考本國研究生的。所以,通過考試考進清北復交讀研的,一般都是次一等的院校本科生。我們假設A、B、C、D四層裡,提煉出A+、B+、C+、D+,“+”表示這個層次裡的相對優秀學生,他們考上了研究生,但他們並不算相對最有效的,因為最優秀的已經保研了,不用考。

《西方經濟學·微/宏觀部分習題冊(第2版)》(王海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那麼考研結果就是:

  A+出自985,考進了國外的國際頂級名校讀研;

  B+出自211,考進了985讀研;

  C+出自二本,考進了211讀研;

  D+出自末流,考進了二本讀研。

(全球學生嚮往的哈佛大學)

現在情況明朗了:小明屬於A(但不確定是否是A+),小張屬於B+(比普通的B學習好),但畢竟有A>B+,所以,小明比小張的學習能力強

再強調一下:

1.以上僅比較學習能力,不比較綜合素質、事業成就。因為條件太少,沒法比較更多的東西。

2.小明和小張都只能是代表一個群體,比較的是兩個群體的平均學習能力,不要拿特例來反證,畢竟,要扯特例就討論不了。

3.不考慮特例也包括不考慮進清華是復讀幾年進的、是北京戶口的優待進的等等特例。


遠方de呼喚

兩者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可以說我的實際經歷就是這小明和小張,而我是小張)

小明是以本科生的身份進入清華大學,而每年進入清華的學生咱們都知道,省、市、區縣的狀元才有機會進入,而且大學這四年和你相處的都是這些學霸們,再大的光環,在清華中,你只是一個普通的清華學子。在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中,都以能上清華北大這樣的名校為家族的榮耀,這樣的榮耀不是白來的,因為從清華走出來,這四年不比上高三輕鬆。

小張則是以研究生的身份進入清華,當然,不是說這樣就不如小明,但每年考清華大學研究生的學子不計其數,但這其中就有很多並非是211、985大學的所謂“學渣”的逆襲,這固然可喜可賀,但本科所在的大學,畢竟不是清華,學習四年之後,倘若進入清華繼續深造,其眼界和格局也勢必會和清華有著不小的差距。

本人就是一個普通一本院校的在校大學生,目前大四,還有半年畢業。高中時有一個和我關係很好的哥們,現在在清華美院,我們一屆。我們也時常交流,大一那會都還差不多,我本身也挺愛學習,但到了大二大三,我發現我和他的差距就慢慢變大了,漸漸的我發現,我們的眼界和格局已經開始不一樣了,我只是注重於我的本專業以及我愛好的一些東西,而他卻開始將他們學術界的各種知識、專家都接觸了一下,這也正常,畢竟他那是清華,有這樣的機會去接觸學術界大牛,或者說他們的老師本身就是大牛;不僅如此,他已經開始跟隨老師進行了很多的項目、會議,而且不侷限於他本專業的東西,我很佩服他如此多的經歷、涉獵,但他就和我說:和一群變態的學霸在一塊,你不多學一些,你就是low bi(這是他的原話),這大概就是為什麼他們學校叫做清華大學的原因吧!

大四狗,備戰考研的時候,這貨告訴我已經保送本校研究生,而我卻連清華的研究生都不敢報名嘗試,最終報了北京的一所211,成績半個月前剛下來,現在準備複試,他已經開始和他研究生的導師跑項目了。。

我的實際經歷就和這小明、小張類似,本科生讀清華,這四年已經把他們對於人生、未來、學術各方面的世界觀培養起來,簡言之,他們的格局和眼界和我們這樣普通一本的學生確實不一樣了,而這些,在四年前都還不是這樣。

但不管怎樣,本科清華和研究生清華都證明了你是足夠努力、有實力的人,無論怎樣,學習總沒有錯!

本人是集軍事、體育、攝影等愛好於一身的大四考研狗,歡迎小夥伴們一塊來交流!


聊費電難得

  • 科研界的小學生,在科研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雖然,畢業之後,小明和小張都可以稱為清華大學畢業的,也都是清華大學的校友,但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有很多考到名校的學生都有一種隔離感,沒有一種融入感,找不到大學時的感覺,總覺得是去其他學校串門的。

很多人認為,大學四年沒什麼,在哪上都差不多。其實,是名校之間差不多,普通高校和名校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大學四年的學習培養,以及活動培養,會造成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眼界有明顯的不同。

當年我進入吉林大學後,很明顯的感覺到自己與本校學生的差距,並且這種差距是沒辦法彌補的,有些思想觀念在固定的時間階段基本就已經形成了,再想改就很難了。在做一些事情時,特別容易造成自信心的不足。

現在,畢業生找工作,基本會看第一學歷的,尤其是那些事業單位和500強企業,第一學歷也就是出身不好的,簡歷階段就是被刷的。所以,本科出身於名校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小明本科畢業和小張碩士畢業同去面試,基本小張是被鄙視的。

因此,個人觀點,選大學,能去好大學儘量去好大學,哪怕是不太好的專業。畢竟,有句古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