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小明高考进去了清华,而小张高考是普通一本然后考研进入了清华,这两者有什么区别?

咱叫丶群儿

当然这其实也是我们目前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第一学历的问题,不管你承不承认,很多时候,一个好的第一学历让你在面对竞争的时候率先脱颖而出!

当然不是说没有好的第一学历就注定以后永久失败了,但是更好的学校往往意味着更好的人脉圈,更好的社会资源,更多的成功机会。接下来我们辩证的看待一下这个问题。

  • 清华北大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

通常我们说,清华北大是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三流的博士,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往往通过高考进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更多的依靠实力进入了清华北大,真正超常发挥的比较少,也就是说本身是成材率比较高的。

然而到了研究生阶段,TOP级别高校的学生,往往最优秀的那一批已经出国到了海外深造去了,而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往往则是下面的高校考上来的,或者没能顺利保送研究生到美国、英国类似于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伯克利等等世界级名校的。所以更好的本科生去了国外读研,那么留下来的要么是下面高校考上来的,要么是没能成功保送国外的。

  • 企业其实不太愿意去鸡群里找凤凰,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只能决定下限

不管你承不承认,企业是不太愿意去鸡群里面找凤凰的。设想在清华北大的校园找一个优秀的学生可能性更大,还是在一所普通高校找到一个优秀的学生可能性大?这一点相信答案已经很明确了吧。

再就是不管你认不认可,努力决定下限,但是天赋往往决定上限。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不管你怎么努力你就是跟别人有差距,别人轻描淡写就能做好的事情,你不管怎么都做不好,这一点你都不得不认可。举个例子,假设我天天上网,我天天上课睡觉看小说,但是考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成绩还是不如我!这是现实,没办法!

  • 高考区域招生政策差异,应该辩证看待

当然这也要辩证看待,举个例子。湖北、江苏等等这些地方的高考难度肯定是要比上海、北京、重庆以及一些西部省、市、区难度要大得多。可能要是真正的全国统一考试,试卷统一批改,并且全国统一招生,那么我估计清华北大的校园基本都是湖北、江苏这些省市的学生了吧。

所以应该辩证看待,因为高考招生区域的差别,可能更差的学校也有更好的学生。

  • 即使你不如别人,但请不要放弃努力

最后一点就是不管你表现得多差,你不如别人聪明,你不如别人考试得好等等,但是请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努力。乔布斯也不是学霸,但是他的名气却不比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这样的名校生名气差。马云高考考了几次运气好勉强上了个本科,但是马老师已经是全球知名,也是中国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所以题目说的有道理,一个好的第一学历更多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有更好的天赋,然后你还能获得更好的机会,更好的人脉圈。但是如果你没有这样的机会,那么请不要放弃,相信努力的意义。


EmacserVimer

我是清华本科毕业的,撇开国内目前就业很看第一学历这类事情,就从我自己经历中方的两个侧面来谈谈区别。

(1)清华本科和研究生的组成

清华本科生毕业时的出国率很高,当年我前后几批顶尖儿的几个学生都没有接受推荐研究生,而是申请到奖学金出国了。接受本校推荐读研究生的以成绩中上的学生干部为多,考上本校硕士甚至硕博连读当中成绩好一些的,也在读研的过程中或一到毕业就出国了,和我那一届同学一起读硕士的学生中有几个外地学校推荐和考来的,毕业后一个进了北京的单位,一个留校任教,剩下的或回到他们本科的学校任教或回家乡就业。而我那一届同专业的本科校友们,三分之一强在美国大学博士毕业,三分之一强在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和新加坡等拿到学位后定居,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在国内。

所以清华才有了这样的一个顺口溜: 牛本科,水硕士,烂博士。

从这个角度看,普通一本然后考研进入了清华的小张,竞争进入的其实已经是“尖儿被拔掉”的清华学生群体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年国内一些学术单位的就业开始看第一学历,虽然存在偏见,也是不得已为之的下策。

(2)眼界的区别

人一生的很多选择,和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有关,你站得越高,就能看到的越多,做出更好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大。

众所周知,清华不论在师资、教学、设备、氛围上都处在中国顶尖水平,清华的教育质量好,机会多,师资力量雄厚,本科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也好,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处在这样的环境,受到的自然是最好的熏陶,追随的是顶尖儿的榜样,与之竞争的是更强劲的对手,几年下来,视野的确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清华本科生当中进世界名校读研究生的人居多的一个因素。而一般学校的学生本科时受的熏陶自然不如,所以目标是进清华,这时其实已经慢半拍了。

你的位置决定了你的视野,这句话一点也没错。

最后想说的是,这个话题不过是一种“理论上”的比较而已,实际情况很可能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因此可能会做的选择也不一样,最终的结局也不同,事在人为某种程度上也是很有道理的一件事情。就我个人来说,比较赞成“不勉强”的策略,如果你成绩勉强进清华但进不入一个好专业,还不如在学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而进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好专业,从长远来看,你会更幸福也更成功一些的。


心路独舞

利益相关:我是高考进的清华本科,之后免试推荐清华研究生。

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二者的区别不大,只能说小明高考考得好,可能是实力如此、可能是考试难度恰好适合小明、甚至还有一点点运气;小张则是高考没考好(或者说没考太好,毕竟还是有一本的),之后继续努力,考研进了清华。

而这背后的区别稍微有点大。

首先,大学四年是成长中很重要的四年。对大多数人来说,进入大学之后接触到了比高中之前多得多的信息,也不再以高考为主要目的,接解到的人也是来自四面八方。这四年间跟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塑造什么样的三观,对职业规划有什么样的改变等等。这一切都会对人的一生产很不小的影响。

其次,在清华内部,对于清华本科生和清华研究生是有不同看法的。这些不同看法,并不是说区别对待,而是因为经历不同。比如说考研进入清华的,不会经历清华本科生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事情,比如军训、比如新生一二九合唱、比如马杯、比如学生节等等。这些共同的经历让清华本科生之间更有一些共鸣,有时候更容易聊到一起。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清华校友见面通常会问对方是几字班的,而这个称呼对于本科不是清华的校友来说可能会有点莫名其妙。

再次,本科进入清华之后,想要再讲清华研究生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对于外校本科生来说,如果想要免试推荐,可能需要各方面都很突出,是自己学校排名非常靠前才可以。如果想要考研入清华,竞争也不小。而对于本科已经在清华的学生来说,推研就简单的多了,有些系这个比例甚至可以达到只要是排名前 80% 的学生就可以有免试推荐的资格,这对于本科非清华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最后,这些区别只是从总体上来看的,具体来个人来说,没有必要太纠结这些。同时也没有必要过多的跟别人比来比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节奏,有的人在 18 岁达到自己人生的巅峰,有的人则是在 80 岁达到自己的巅峰。

多早达到自己人生巅峰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能达到的高度。


邹昕

所以清华的研究生并没有和这些最优秀的人竞争或交流。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下面我说一下我的观点。


1、高考和考研的区别。

高考是极考验智商的,这是无可争议的。同时我们发现大学的考试并不难,只要认真学就能考个好成绩。高考和考研本身就有很大差别,考研的难度较高考来说是较小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小明至少在学习能力上是强于小张的。

2、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人都会选择考研。

也许事实正好相反,很多优秀的人是不会选择考研的,他们也许会选择就业或创业。这也就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区别,本科生面对的是同龄群体中可以说是最有优秀的人,而这些优秀的人是多样的,和这样的人待四年,思维和眼界肯定不一样。

而研究生面对的更多的是来自其他普通的大学的也许还不是最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同质性还比较高。


3、经历、环境和视野。

大学四年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经历过很多校园活动,比如社团、各种校园活动。 大学不光培养的是一个人的学术能力,更培养一个人的灵魂。

由于社会对清华本科生的厚爱,使得很多本科生有一种优越的气质,他们更多地重视自己境界的提高、自己视野的开阔,而对世俗的就业考虑得较少。而研究生就没有这样的待遇了。这也就是小明和小张的区别。




优学优考策略

在这个依然重名校、重光环的时代,两者有很大区别。前不久,职场火锅在招聘中,确实遇到这样的事情,两个清华硕士进入招聘委员会的决策视野。

应该说两个人都表现不错,决策时发生争议,最后大多数人更加注重“初始学历”,录用了那个清华本硕连读的毕业生。招聘委员会这么多成员,都不是傻子,也不是偏颇,大家都有“根正苗红”的思想倾向,趋利避害,无可厚非。

当然,重视“初始学历”,并不代表那个“半路清华生”就不如那个“苗正清华生”,无非就是一个选择罢了,不用那么敏感。将来这个“半路清华生”可能还会收购我们公司,成为那个“苗正清华生”的老板呢,谁知道呢?!

国人都知道,高考是相对比较公平的筛选机制,基本上按分取人,其他的附加因素和灵活操作的余地比较小。考验和考博,程序没有高考那么严,操作余地比较大。所以,一个正规高考的清华本科生,和一个普通院校的本科生,放在一起,孰轻孰重,理性的人自然能判断。教育系统流行的观点是有道理的,清华本科大于清华硕士大于清华博士。这个效力是衰减的。因为社会实践告诉我们,清华本科生,最优秀的那批人都去世界名校去读研读博了。明白了吗?留出的余地,就给那些国内普通院校的本科生。

解剖社会眼光的不公平性,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以分取人”,是一种机械化的选择手段而已。对一个个体的人来说,肯定不公平。对一家招聘企业来说,当然是一把尺子,效率最高、成本最低。作为企业招聘,唯利是图是有本分。比如,以后这两个“清华硕士”,可能发展天壤之别。但那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企业招聘时,怎么会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埋单呢?机会成本,在这里并不生效。

这不是一个人性哲学,也不是一个势利眼的问题,成熟的企业管理者和人力资源招聘者都明白“人不可貌相”,更不能“狗眼看人低”,但在职场实践中,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招聘成本,才是一个正常的操作模式。企业设计这套招聘程序,无非是确保利益最大化、概率最大化。所以,许多知名企业,设定了211/985的招聘门槛,不是瞧不起人,只是提高招聘效率而已,希望大家不要这么敏感,与其横加指责,不如好好学习。


职场火锅

对,是有区别的。

首先区别是两个清华文凭的含金量上。

那么,哪一个含金量更高呢?是清华的本科还是清华的研究生

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看清华的录取比例。本科报考清华,是万里挑一的录取录。研究生报考清华呢,每个专业的情况不同,特别热门的专业,千里挑一可能是有的,不可能出现本科时万里选一的盛况。

这一点是毫无疑问,本科清华文凭完胜研究生清华。

第二,本科阶段四年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极大影响小明和小张的成长。

和俞敏洪合作创办大学的教育家——甘德安校长曾经对我们说:大学就像一个泡菜坛子,学生就如装进坛子里的萝卜、白菜,进校的时候,大家都不一样,四年读完出去,都是一个味道了。

国际一流的清华和普通的一本,师资、教学、设备、氛围都会有较大的差异。

第三,凡事无绝对,小张和小明的区别,还要看两人对自己的个体认知,和努力拼搏及资质发掘的程度。

毕竟,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有缘求学于清华。这所中国一流的大学,是亿万学子追求的梦想。只要一个人不停止追求和奋斗,那么,他人生中的清华这一段的经历,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进入清华后,你怎么学习,怎么实践,怎么做研究,这些都是自己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最后,小明本科读了清华,这远远不是他的人生经历的最后一站,还有小张也是。对于他们,清华只是加油站。

希望每个人都能带着美丽的梦想,追逐而后实现。

欢迎点击头像,关注“亲子成长手记”。我们团队里的美妈和爸爸们,都是名校的一线教师。所有的文章和回答都来自我们育儿的亲身体验。欢迎您关注我们,和我们交流,一起成长!

亲子成长手记

我是本科民大(普通985),研究生保送了北大法硕,现在在读研二。

去年我给导师做助教,直接给北大的本科生带课,和这群高考出生进清北的天之骄子有了比较长时间的深入接触。我带的小班上有20个学生,主要来自法学院和元培学院,样本范围虽然不是特别广,但体会蛮多的。

我当助教的这门课,阅读量要求非常大,大概一周要读三个主要文献,涉及到法学、政治学的经典原著。我本科读的专业是哲学和宗教学,也要到大二大三才开始接触这类文本。如果在大一就啃下这些书,对大一的同学是很大的挑战。

但在20个人里面,大约每次都有三分之一的人能完成所有的文献阅读。别觉得这个比例很低,放在其他的普通大学里,能够完成这个阅读量的人大概不会到十分之一。

我觉得,这就是清北等本科出身和普通高校本科出身的很大区别。在优秀的比例上,前者远远高于后者。

如果说小明和小站有什么区别,那就是:小明是这群优秀的人中的一个优秀的人,而小张是一群平庸的人中一个优秀的人。

我觉得从综合的角度上讲,小明的优胜之处在于四年本科的积累,无论是同学资源还是在优秀的环境中对自我的鞭策,确实更胜一筹。而小张的优秀之处在于他的鹤立鸡群,在一个学习氛围普通的环境,严格要求自我,通过一种高度的自律,考研进了清北。

没必要非去比较小明和小张,毕竟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中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好的大学,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浙大人大同济南开武大中山南大等等,在各自突出的领域都堪称中国第一,之所以我们对清北仍有执念,是对清北在民族独立历史上的一种尊敬和纪念,但在学术水平上,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能够进入任何一个大学,其实都得看自己踏实学到了多少,学校的光环是虚无和暂时的,只有知识是真实和永恒的。


芈十四

有区别。正常情况下,小明>小张,特例情况除外。

很多人都在纠结一个问题,我读了清华的研究生,意味着我比清华的本科生牛逼,因为考研是本科生内部的竞争,只有精英才能考得进,所以清华的研究生>清华的本科生。

这是瞎逼逼。

(国内学生向往的清华大学)

为了解释清楚,请允许我把学生分等,假设高中生以学习能力分成A、B、C、D四个层,其中A层考进985,B层考进211,C层考进二本,D层考进大专或者考不上大学(其中,有的参加自学考试完成本科学习)。

然后,他们大学毕业后有的就业,有的考研。注意,选择就业的,并不意味着他考不上研!

目前,国内本科毕业生大约每年700万,而考研的大约170万,考研只占本科生比例的大约25%,这一点跟高考是不一样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考研?因为他们不想搞学术,而很多企业的工作,本科生就足够了(比尔·盖茨甚至连本科都不愿读完),再说,一边工作一边读在职研究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当然,还有大约20-30万左右不需要考研,他们直接保送研究生了。

退一步说,我们假设认可考上研究生的都是优秀本科生,那么,目前还有这样的现象:清北复交等核心名校的本科生,要么直接推免了,要么去国外读研,清北复交极少有考本国研究生的。所以,通过考试考进清北复交读研的,一般都是次一等的院校本科生。我们假设A、B、C、D四层里,提炼出A+、B+、C+、D+,“+”表示这个层次里的相对优秀学生,他们考上了研究生,但他们并不算相对最有效的,因为最优秀的已经保研了,不用考。

《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习题册(第2版)》(王海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那么考研结果就是:

  A+出自985,考进了国外的国际顶级名校读研;

  B+出自211,考进了985读研;

  C+出自二本,考进了211读研;

  D+出自末流,考进了二本读研。

(全球学生向往的哈佛大学)

现在情况明朗了:小明属于A(但不确定是否是A+),小张属于B+(比普通的B学习好),但毕竟有A>B+,所以,小明比小张的学习能力强

再强调一下:

1.以上仅比较学习能力,不比较综合素质、事业成就。因为条件太少,没法比较更多的东西。

2.小明和小张都只能是代表一个群体,比较的是两个群体的平均学习能力,不要拿特例来反证,毕竟,要扯特例就讨论不了。

3.不考虑特例也包括不考虑进清华是复读几年进的、是北京户口的优待进的等等特例。


远方de呼唤

两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可以说我的实际经历就是这小明和小张,而我是小张)

小明是以本科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而每年进入清华的学生咱们都知道,省、市、区县的状元才有机会进入,而且大学这四年和你相处的都是这些学霸们,再大的光环,在清华中,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清华学子。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都以能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为家族的荣耀,这样的荣耀不是白来的,因为从清华走出来,这四年不比上高三轻松。

小张则是以研究生的身份进入清华,当然,不是说这样就不如小明,但每年考清华大学研究生的学子不计其数,但这其中就有很多并非是211、985大学的所谓“学渣”的逆袭,这固然可喜可贺,但本科所在的大学,毕竟不是清华,学习四年之后,倘若进入清华继续深造,其眼界和格局也势必会和清华有着不小的差距。

本人就是一个普通一本院校的在校大学生,目前大四,还有半年毕业。高中时有一个和我关系很好的哥们,现在在清华美院,我们一届。我们也时常交流,大一那会都还差不多,我本身也挺爱学习,但到了大二大三,我发现我和他的差距就慢慢变大了,渐渐的我发现,我们的眼界和格局已经开始不一样了,我只是注重于我的本专业以及我爱好的一些东西,而他却开始将他们学术界的各种知识、专家都接触了一下,这也正常,毕竟他那是清华,有这样的机会去接触学术界大牛,或者说他们的老师本身就是大牛;不仅如此,他已经开始跟随老师进行了很多的项目、会议,而且不局限于他本专业的东西,我很佩服他如此多的经历、涉猎,但他就和我说:和一群变态的学霸在一块,你不多学一些,你就是low bi(这是他的原话),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他们学校叫做清华大学的原因吧!

大四狗,备战考研的时候,这货告诉我已经保送本校研究生,而我却连清华的研究生都不敢报名尝试,最终报了北京的一所211,成绩半个月前刚下来,现在准备复试,他已经开始和他研究生的导师跑项目了。。

我的实际经历就和这小明、小张类似,本科生读清华,这四年已经把他们对于人生、未来、学术各方面的世界观培养起来,简言之,他们的格局和眼界和我们这样普通一本的学生确实不一样了,而这些,在四年前都还不是这样。

但不管怎样,本科清华和研究生清华都证明了你是足够努力、有实力的人,无论怎样,学习总没有错!

本人是集军事、体育、摄影等爱好于一身的大四考研狗,欢迎小伙伴们一块来交流!


聊费电难得

  • 科研界的小学生,在科研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虽然,毕业之后,小明和小张都可以称为清华大学毕业的,也都是清华大学的校友,但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有很多考到名校的学生都有一种隔离感,没有一种融入感,找不到大学时的感觉,总觉得是去其他学校串门的。

很多人认为,大学四年没什么,在哪上都差不多。其实,是名校之间差不多,普通高校和名校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大学四年的学习培养,以及活动培养,会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眼界有明显的不同。

当年我进入吉林大学后,很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与本校学生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是没办法弥补的,有些思想观念在固定的时间阶段基本就已经形成了,再想改就很难了。在做一些事情时,特别容易造成自信心的不足。

现在,毕业生找工作,基本会看第一学历的,尤其是那些事业单位和500强企业,第一学历也就是出身不好的,简历阶段就是被刷的。所以,本科出身于名校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小明本科毕业和小张硕士毕业同去面试,基本小张是被鄙视的。

因此,个人观点,选大学,能去好大学尽量去好大学,哪怕是不太好的专业。毕竟,有句古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