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漢代藝術之美

蒋勋:汉代艺术之美

勳衣草丨蔣勳美學社

後臺回覆“音頻”收聽蔣勳老師精選合集音頻

關注

我們今天談的繪畫,基本上有兩個不可少的要素,一個是線條,一個是色彩。線條用來勾勒輪廓,色彩用來塗填空間。

在漢代的繪畫中,這兩種要素都被重視。可是,在長久的年代剝蝕中,顏色比墨線畫的線條容易消失。

蒋勋:汉代艺术之美

[左]灰陶加彩雲氣紋壺 東漢

[右]灰陶加彩雲氣酒樽 東漢 (公元25年一220年)

許多原來色彩豔麗的彩繪陶、畫像磚、漆制木雕人像等,顏色都剝蝕了,只剩下線條勾勒出的造型。

蒋勋:汉代艺术之美

木製六博俑(漢)木俑分別高28釐米、29釐米, 1972年甘肅武夷磨咀子出土

有一件木製彩繪的漢代作品,雕刻兩個男子相對下棋的樣子。彩繪的部分脫落了,只留下一些線條的痕跡。

另一件畫像磚,原來可能是施彩繪的,也只剩下了線條。

蒋勋:汉代艺术之美

人物交談彩畫磚(漢)高19.36釐米,美國波士頓美術館藏

這件圓像磚現在藏在美國的波士頓美術館,很受重視,因為從這個畫幅中可以看出中國漢代藝術中線條的生動有力。

中國人用的毛筆,可以說是全世界最柔軟、最有表現力的繪畫工具。當色彩消失之後,中國繪畫的線條一樣可以使畫面充滿動態,空間的層次也一樣十分活潑。這些粗細不一,有音樂節奏感的線條,使畫面上兩個交談男子的表情豐富,栩栩如生。

因為這種工具的特質,所以中國在漢代以後的繪畫,都大量向線條發展,而不那麼重視色彩。

這種完全以線條勾勒出來的繪畫,變成了中國繪畫最大的特點。

也許是因為毛筆的關係,我們看到漢代留下的繪畫資料裡,特別具有表現流動線條的興趣。

馬王堆出土的棺木上,就有不同的彩繪,色彩、圖像都不完全相同,可是,都同樣具備雲氣流動的蜿蜒之美。

蒋勋:汉代艺术之美

朱地彩繪棺局部(西漢)高89釐米長230釐米寬92釐米,1972年湖南省長沙市馬王堆一號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

如果你拿毛筆來畫畫,不妨也體會一下,當柔軟的筆鋒畫過紙張時,因為輕重不同,線條留下的痕跡就十分富於彈性。

我們常常用“龍飛鳳舞”,或者“天馬行空”來形容中國線條的美。在馬王堆棺木的彩繪上,我們恰好可以看到兩匹騰躍的天馬,飛翔在一片雲紋之中。另外還有一件彩繪,以黑色為襯底,上面更是一片迅捷如游龍的雲紋,雲紋四周還用細的線條來輔助,更加強了畫面的動感和速度感。

蒋勋:汉代艺术之美

蔣勳老師用質感聲音,帶你一起發現文學之美,生活之美。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最純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