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文一“傳說”竟成宜賓非物質文化遺產,你曉得這個故事嗎?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苗族蘆笙來源的故事

歷史記錄著冷酷現實的成人世界,而傳說更能窺見一個民族的本真與浪漫。在一個民族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將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樸素認識,對歷史傳統、習俗風情、生產經驗的記憶和總結記錄下來,再加以文學性地想象,便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傳說。

興文苗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其文字丟失的年代,人們通過口耳相傳,留下了一個個動人的傳說,《苗族蘆笙來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據說在從前有個苗族孤兒獨自生活,幫舅舅看牛為生,他的父母給他託夢要他成個家,並告訴他牛欄地下有三缸銀子。孤兒挖出銀子喜笑顏開,,請銀匠打了件極薄的銀衣服和幾十個手鐲,打算迎娶玉皇的么女。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那時天地有一百二十輪甲子,大路直通天上。孤兒來到天上,守門人、看養人、看豬人先後向他索要手鐲,才開門、指路和指點如何回答玉皇。

孤兒見到玉皇表明來意,玉皇為了考驗孤兒,便派皇子與孤兒比武。這時玉皇的么女已愛上孤兒,在暗中幫助他,吐唾液在孤兒的頭上,孤兒頭上長了十四隻角,打贏了只長一隻角的皇子們。玉皇又先後安排選擇鼓、蘆笙、轎子的考驗,經么女指點,孤兒選對了小鼓、小蘆笙、小轎,玉皇終於同意成親。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孤兒和么女帶小鼓和小蘆笙回家時,玉皇吩咐:“如果有人欺負你們,就擊鼓吹笙,七個哥哥馬上下凡幫你們。”回家後,有一次孤兒想請七兄弟來喝年豬湯,於是便擊鼓吹笙,七兄弟以為妹妹和妹夫遭難,趕忙下凡營救,誰知是虛驚一場。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成婚後,孤兒呆在家裡不種地,妻子知道丈夫不想離開她,就畫了一張自己的像讓他幹活時掛在身邊,不料被大風吹到京城皇宮中。皇帝見到畫中女子驚為天人,起了據為己有的壞念頭,於是派軍隊來抓孤兒的妻子。

情勢緊急,孤兒打鼓吹笙向七兄弟求救,玉皇命令兒子們救難,誰知兒子們以為妹夫又在逗他們,不願再白跑一趟。皇帝的軍隊要殺孤兒,孤兒請求再打鼓吹笙,然後摔在地上,這時,天上的鼓和蘆笙都掉在地上,皇子們才下凡救難,用馬鞭剿殺了皇帝的軍隊,但他們來遲一步,妹妹和妹夫都死了。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七兄弟帶妹妹和妹夫的魂魄回到天上,向父母報告了事情的經過,玉皇又讓夫妻倆回到了凡間。現在苗族喪儀上還要吹蘆笙,就是仿孤兒的蘆笙製造的。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興文縣誌》記載苗族講故事傳統“極為普遍,傳承久遠”,《苗族蘆笙來源的故事》成型在明清時期,這個故事是興文縣乃至川南苗族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年列入宜賓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很高的歷史、民俗、宗教和民間文學研究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