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苗族芦笙来源的故事

历史记录着冷酷现实的成人世界,而传说更能窥见一个民族的本真与浪漫。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朴素认识,对历史传统、习俗风情、生产经验的记忆和总结记录下来,再加以文学性地想象,便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传说。

兴文苗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其文字丢失的年代,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传说,《苗族芦笙来源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据说在从前有个苗族孤儿独自生活,帮舅舅看牛为生,他的父母给他托梦要他成个家,并告诉他牛栏地下有三缸银子。孤儿挖出银子喜笑颜开,,请银匠打了件极薄的银衣服和几十个手镯,打算迎娶玉皇的幺女。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那时天地有一百二十轮甲子,大路直通天上。孤儿来到天上,守门人、看养人、看猪人先后向他索要手镯,才开门、指路和指点如何回答玉皇。

孤儿见到玉皇表明来意,玉皇为了考验孤儿,便派皇子与孤儿比武。这时玉皇的幺女已爱上孤儿,在暗中帮助他,吐唾液在孤儿的头上,孤儿头上长了十四只角,打赢了只长一只角的皇子们。玉皇又先后安排选择鼓、芦笙、轿子的考验,经幺女指点,孤儿选对了小鼓、小芦笙、小轿,玉皇终于同意成亲。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孤儿和幺女带小鼓和小芦笙回家时,玉皇吩咐:“如果有人欺负你们,就击鼓吹笙,七个哥哥马上下凡帮你们。”回家后,有一次孤儿想请七兄弟来喝年猪汤,于是便击鼓吹笙,七兄弟以为妹妹和妹夫遭难,赶忙下凡营救,谁知是虚惊一场。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成婚后,孤儿呆在家里不种地,妻子知道丈夫不想离开她,就画了一张自己的像让他干活时挂在身边,不料被大风吹到京城皇宫中。皇帝见到画中女子惊为天人,起了据为己有的坏念头,于是派军队来抓孤儿的妻子。

情势紧急,孤儿打鼓吹笙向七兄弟求救,玉皇命令儿子们救难,谁知儿子们以为妹夫又在逗他们,不愿再白跑一趟。皇帝的军队要杀孤儿,孤儿请求再打鼓吹笙,然后摔在地上,这时,天上的鼓和芦笙都掉在地上,皇子们才下凡救难,用马鞭剿杀了皇帝的军队,但他们来迟一步,妹妹和妹夫都死了。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七兄弟带妹妹和妹夫的魂魄回到天上,向父母报告了事情的经过,玉皇又让夫妻俩回到了凡间。现在苗族丧仪上还要吹芦笙,就是仿孤儿的芦笙制造的。

兴文一“传说”竟成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你晓得这个故事吗?

《兴文县志》记载苗族讲故事传统“极为普遍,传承久远”,《苗族芦笙来源的故事》成型在明清时期,这个故事是兴文县乃至川南苗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列入宜宾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民俗、宗教和民间文学研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