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為什麼要下令殺掉救命恩人樊噲?

用戶59867862635

咱們可以先回顧下歷史,在中國歷史上但凡是開國皇帝或多或少都會殺一些功臣,其中大部分還都是為皇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大功臣。

例如,殺功臣殺的最多的莫過於明太祖朱元璋了。一個“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就把絕大多數的開國功勳殺得所剩無幾,光受牽連的人就達到了6萬餘人。



再說說唐朝,李世民雖說不是開國皇帝,不過唐朝最終能建立也是有他的大半功勞的。 而且,李世民這個人十分重情義,基本上跟著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能安度晚年。不過也有個例外,那就是赫赫有名的大將侯君集,不過這個侯君集在當時來看也確實罪有應得,畢竟他涉嫌造反。這是所有皇帝都絕對無法容忍的一件事。



就算是手段稍微溫和點的宋太祖趙匡胤,那也是杯酒釋兵權,把開國功臣手裡的權利全部剝奪。

那麼,我們可以總結出幾點,開國功臣不得不死的理由。

1 . 貪戀權利 : 這開國功臣絕大多數是武將,因為打天下時候你總不能讓文臣扛著刀上戰場吧。

那麼,建國後懂事就知道趕緊急流勇退,以換個富貴晚年。 但總有那些不會來事的,死死的抓住軍權不撒手。那麼皇帝心裡就犯嘀咕了,你要這麼多軍隊幹嘛,要造反嗎?這樣一來,不死還奇怪了。

2 . 主弱臣強,功高震主 : 這一點對於心胸款廣的皇帝來說沒什麼,只要你會來事,早早的放下軍權,做個富貴閒人一般不會有什麼事。

但是,要是碰到個小心眼皇帝,那你就要小心了,畢竟沒準皇帝一個不高興,就拿你的腦袋開開玩笑了。

3 . 新主年幼,外戚干政 : 一般來說,接手開國皇帝位置的二代皇帝性格不會太強勢。 比如李治,再比如朱允炆性格都比較優柔寡斷。

如果你是個普通人那也就算了,但你是皇帝啊。什麼是皇帝?就是要懟天懟地懟空氣,要和後宮鬥,和大臣鬥,有時候還有刁民一言不合就給你來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你說,這性格文弱能做得穩皇位嗎?所以,每到快要駕崩時,開國皇帝總是會幫繼承人梳理一遍朝廷,對於那些開國功臣,抱歉,目標太明顯,想看不見你們都難。

對於樊噲來說,首先他是正兒八經從龍之臣。劉季還是個鄉村非主流時候他就跟著劉季混了,算得上是忠心耿耿。



而且,樊噲不僅在鴻門宴救了劉季一條性命。更在後來多次戰鬥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漢朝的建立,樊噲可以佔有很大一部分功勞。

當然,樊噲最最致死的理由就是,他是呂太后的妹夫。這呂太后何許人也,那是連劉季都怵她三分都狠角色。



劉季快要駕崩時,朝政基本上就是由呂太后把持著,那很明顯這就是後宮干政,而且樊噲作為開國猛將,軍中個人威望肯定是有的,而他有和呂太后有這層關係。

那呂太后這是政權軍權一把抓啊!要是呂太后哪天一心來潮,那武則天還是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就不好說了。

所以為了大漢王朝的順利傳承,為了君主權利的順利交接,樊噲就不得不死了。


YSL7308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問題有幾層意思:一,樊噲是劉邦的救命恩人;二,劉邦快死了;三,劉邦要殺樊噲。四,最後結果如何。下面蘿蔔給大家分開來解讀。

為什麼說樊噲是劉邦的救命恩人。這個大多數人都知道,鴻門宴樊噲闖帳。具體過程我就不再贅述了,我說下樊噲和劉邦的關係。

樊噲是殺狗,賣狗肉的出身,沒什麼文化,講義氣,從劉邦一開始起義就跟隨他,加上雙方是連襟,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嬃,呂嬃是呂雉的妹妹,所以樊噲很信任劉邦,是劉邦的鐵桿粉絲。

樊噲可以說是劉邦最親近的人,甚至劉邦最初犯罪後在芒碭山流亡,沛縣縣令及蕭何就是讓樊噲去把劉邦請回來的,沛縣縣令為了讓劉邦回來,肯定要派他最信任的人去。樊噲就是劉邦最信任的人。

接下來,我們說另外一個人,這個人是和劉邦殺樊噲有直接的關係的,盧綰。盧綰和和劉邦是發小,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盧綰的親戚和劉邦的父親劉老爺子關係很好,倆人出生的時候村民們拿羊酒到一塊祝賀兩家人。

你小時候有這樣關係的小夥伴會怎麼樣,那肯定是死黨啊,一塊玩。所以劉邦起義後,盧綰也是跟隨劉邦的鐵桿粉,甚至可以說是腦殘粉。

由於盧綰與劉邦的關係,盧綰可以直接出入劉邦的臥室。這種親密關係,只有樊噲連襟才能做到,盧綰也可以!甚至劉邦當皇帝后,盧綰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盧綰和樊噲可以說是劉邦關係最好的朋友,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所以對於他們的信任自然非比尋常。但是有一件事的發生,打破了這種關係。

劉邦登基為皇帝后,逐步剿滅異姓王,燕王臧荼謀反,平定候,盧綰被封為燕王,鎮守北疆。劉邦平定陳豨叛亂的時候,燕王盧綰和匈奴有過聯繫。在劉邦平定完陳豨叛亂後,盧綰的偏將說盧綰和陳豨有關係。

劉邦懷疑,就想把盧綰找來問下,盧綰稱病不敢去,連續派了兩撥人去傳旨,盧綰都沒去。劉邦就派人問了盧綰的的親近小官,盧綰害怕被殺,就躲起來了。但是因為劉邦和盧綰的關係很好,所以劉邦並沒有再追究。

後來,劉邦重病,呂后管理國家,盧綰說了呂后的幾句壞話,被審食其報告給了劉邦。劉邦聽到後,非常憤怒,說了句“盧綰果然謀反了”,這句話是病中的劉邦咬牙說出來。可見劉邦對盧綰這種即羞且恨的複雜關係,就派樊噲出兵去攻打盧綰。

不久,劉邦帶病去平定英布叛亂的時候,被不名AOE,一隻箭,射中了,病中加病,史書記載“疾甚”。這就是問題中的第二層意思,劉邦快死了。

在劉邦病懨懨的時候,有人誣陷樊噲,說樊噲與呂后勾結,只要皇帝一死,就興兵殺趙王如意和戚夫人。史書用的是惡,就是誣陷,就是說樊噲並沒有真的謀反。

但是劉邦之前被盧綰謀反搞得有點心冷,盧綰是他最親近的人關係最好的人,都謀反了,現在聽到樊噲也謀反了,劉邦當時病重,也沒有去驗證樊噲是不是真的謀反,腦袋一昏,十分生氣。

劉邦大怒,因為樊噲是去頂替並攻打盧綰的,接連兩次的打擊,他最終採納陳平的建議,帶周勃去把正在平定燕地的樊噲替回來,周勃替樊噲平叛,掌軍後就把樊噲殺了。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第三層意思,劉邦殺樊噲。

陳平很滑溜,並沒有殺樊噲,而是把樊噲押送回京。在陳平押樊噲回京的途中,劉邦去世了,回到京城後,呂后就赦免了樊噲。這個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感興趣的可以關注我看下。

第四層意思,劉邦殺樊噲,結果樊噲並沒死,憑藉和呂后的關係,樊噲過得很好,壽終正寢。再說盧綰,盧綰率幾千人在邊塞,準備等劉邦病好了,親自入朝謝罪,後來劉邦死了,他就直接逃到了匈奴,最後死在了匈奴。


蘿蔔說

中國有一句古話: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是漢高祖劉邦,卻做了一件與之相反的事情。在項羽所設的鴻門宴上,劉邦的性命多次受到威脅,千鈞一髮之際,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絲毫不懼項王,據理力爭,將劉邦安然救出,護送回營,這救命之恩,是天大的恩情。劉邦與樊噲還是連襟關係,劉邦娶了呂雉,樊噲娶了呂嬃,呂嬃是呂雉的妹妹,所以樊噲很信任劉邦,是劉邦的鐵桿粉絲。劉邦稱王后,樊噲成為第一批受封侯爵的人,建國後,又被封為左丞相,位高權重。然而,劉邦在臨死之前,卻曾下令賜死這位救命恩人,這又是為何?

《史記》原文是怎麼記載這件事的:盧綰反,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戚氏、趙王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孝惠六年,樊噲卒,諡為武侯。

《史記》很清楚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是有背景的,這一微觀背景就是朝廷有人向劉邦反應了一個線索:樊噲與呂后結為私黨,這將對以後的趙王不利,構成了威脅。

歷史沒有記載是誰向劉邦反應了這一情報,或者壓根就沒有任何人向劉邦反應,樊噲原本就是呂后的妹夫,又同屬豐沛派系,這倆人結黨基本上就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所以是誰反應的情報,或者是有沒有人反應這一情報都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劉邦想趕在自己乘鶴西去之前再夯實一下劉家江山,再為太子鋪平道路。

然後,皇帝的詔令也有無效的時候。

當陳平與周勃這倆老臣領命趕到燕國之後,並沒有遵旨立即殺掉樊噲,而是選擇了將樊噲帶回長安交付給皇上發落。

足智多謀的陳平之所以敢於這麼幹,是因為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誰都知道樊噲是呂后的死黨,是劉邦與呂后共同的妹夫;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邦已經併入膏盲,隨時可以撒手人寰。

果然,當樊噲被押送至京城長安時,劉邦已經駕崩了,於是,呂后一聲令下,押解在半路上的樊噲無罪釋放,官復原職。就這樣,樊噲死裡逃生逃過一劫,在此後的數十年間盡享榮華富貴。劉邦的第三項措施就此泡湯。

劉邦殺樊噲的原因是什麼呢?

劉邦死的時候樊噲正在外面平叛。此時的樊噲是有兵權的。樊噲的老婆是呂后的親妹妹,樊噲親近呂后集團是明顯的。晚年的劉邦已是驚弓之鳥,自己的另外一位生死兄弟盧綰造反之後,恐怕此時的劉邦已經不相信任何人了。當時劉邦聽說樊噲要處死自己最心愛的戚夫人,劉邦自然無法接受。劉邦想殺樊噲的宏觀背景就是:威懾呂后,或者說是剪除呂后的臂膀,確保劉家江山不變色。關於這一點,非常遺憾的是:劉邦駕崩之後,呂后就大動干戈了,不僅戚夫人、趙王劉如意被殺,甚至連劉友、劉恢、劉建三個皇子也被殺。


娛樂劉三姐

劉邦手下有位將領很牛,很兇猛,猛到什麼程度呢,猛到他進來之後,連項羽看到他都緊張,時刻保持著戒備狀態,這位牛人就是樊噲。只可惜老婆娶錯了,連累自己差點被殺,雖然自己後來是躲了過去,但是老婆兒子還是被大臣殺死了。很是可惜。算了還是先看下他的出場背景

鴻門宴的故事都聽說過,說的是秦朝末年,劉邦先打進了函谷關,引起了項羽不滿,當時項羽有40萬大軍,劉邦只有10萬人。其實即使兩個人的軍隊數量反過來,劉邦也打不過項羽,更何況還差距這麼大。真實的情況其實不是項羽請劉邦吃飯,而是劉邦為了避免被幹掉,一大早就來到了項羽軍營中請罪,然後晚上項羽又請劉邦吃了一頓,因為地點在鴻門所以稱為鴻門宴。

項莊舞劍

宴會上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范增讓項莊武劍刺殺劉邦,項伯呢反過來保護劉邦,這就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來歷。哎,如果不是項伯,項羽怎麼可能最後被劉邦擊敗呢。張良一看這樣不行啊,趕緊出去把樊噲叫了進來。

史記上說,樊噲拿著劍和盾牌,眼睛瞪著項羽,頭髮都豎了起來,眼角都要裂開了。項羽也緊張的\n \n握著劍,你是誰幹什麼呢,知道樊噲身份後,賞了一杯酒和一個未熟的豬腿,然後樊噲還對著項羽說了一段話,劉邦勞苦功高,你不僅不賞還想殺他,如果這樣的話,那下一個滅亡的就是你的了。樊噲的舉動和言辭把項羽打動了,劉邦趁機溜了出去,跑回了大營,這次劉邦得救多虧了樊噲。

屠夫出身

根據史記記載,樊噲是沛縣人,殺狗的,至今在徐州還有樊噲的後人以殺狗為業,持續了兩千多年了,是當地的一道美食。

樊噲

劉邦嫡系

樊噲和劉邦從年輕時就熟悉,劉邦起兵反秦時,樊噲就是劉邦的親信,跟著劉邦東征西討,樊噲的官位不是靠劉邦賞的,都是自己真刀真槍掙回來的。這個史記中都有記載,每次斬首多少,封什麼樣的爵位,這都是樊噲拿命拼來的。

進入咸陽之後,大家都被咸陽的繁華所吸引,在加上宮裡眾多的美女,劉邦是流連忘返,還是樊噲勸誡劉邦,不要貪圖享樂,劉邦才撤出的。

之後的鴻門宴剛才介紹過了,樊噲在這個事情上立了大功,封樊噲為臨武侯。

劉邦樊噲

東征西討

樊噲屬於將才,不是帥才,打仗很勇猛,是劉邦手下最勇猛的將士,他打仗經常帶著人率先登城,斬殺俘虜敵軍。

平叛主力

當年為了擊敗項羽,劉邦封了很多異姓王,這個時候雙方沒有共同的目標,分歧越來越大,加上劉邦不斷開始清洗項羽的舊部,導致了異姓王開始造反,這個時期樊噲成為了平叛的主力。

史記說是,樊噲跟隨漢高祖劉邦討伐燕王臧荼,樊噲俘虜了臧荼,平定了燕地。韓信被封在楚低,劉邦怕他造反,想把韓信抓起來,這事又是樊噲劉邦辦的。

樊噲一身帶兵打敗了七支部隊,攻下五個城池,平定六個郡,五十二個縣,俘虜了十二位將軍。

呂后

死裡逃生

樊噲一生對劉邦是忠心耿耿,還娶了劉邦的小姨子呂后的妹妹做老婆,倆人成了親戚關係。但也是這層親戚關係,差點讓樊噲死掉。

劉邦的發小盧綰,在劉邦病重之後發動叛亂,劉邦讓樊噲帶兵前去平叛,樊噲前腳剛走,後面有人對劉邦說,樊噲計劃等陛下百年之後,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如意、劉邦一聽就火了,一個是自己的愛妃,一個是最近喜歡的兒子。把陳平叫了過來,讓他和周勃一起去樊噲的軍營,殺死樊噲,讓周勃帶兵平叛。

陳平這個是人,在當時絕對是隻老狐狸,他都算計好了,殺了樊噲那就得罪了呂后,自己以後沒好果子吃,如果不殺樊噲那就得罪了皇帝,現在就沒好果子吃。思來想去陳平想到一個兩全齊美的辦法,來到軍營,把樊噲綁了起來,帶回去讓皇帝處置。

劉邦臨終前想殺樊噲

結果走到半道上就的到消息,劉邦駕崩了,大漢朝的掌門人變成了呂后,陳平心想還好沒殺樊噲,要不然自己命就沒了。就這樣樊噲總算撿回了一條命。

妻兒被殺

樊噲雖然在劉邦手下死裡逃生了,但是他妻子和兒子的結局並不好,特別是他老婆,呂后的妹妹呂嬃,仗著自己姐姐是太后,為所欲為,得罪了太多的人。呂后死後,陳平周勃等大臣誅殺了呂氏家族,就是在這次動亂中,樊噲的老婆呂嬃被大臣亂棍打死了,他和樊噲共同的兒子也被大臣所殺。

據說是樊噲留下的配方

樊噲後人

漢文帝繼位之後,覺得樊噲的功勞還是很大的,所以讓庶出的樊市人繼承了樊噲舞陽侯的爵位。樊市人去世之後,樊市人的兒子樊他廣繼承爵位,不過沒多久被人告發,說樊他廣不是樊市人親生的,沒有權力繼承爵位,樊他廣被奪去爵位貶為平民,就這樣樊噲的爵位正式被廢除。

此後樊噲的後人,就又幹起了樊噲的老本行賣狗肉,而且人家有祖訓,只做生意不做官。至今已經2000多年了,在徐州一代很有名氣。


嘉佑風雲

劉邦臨死前,下令殺掉救命恩人兼連襟的蓋世名將樊噲,主要是其疑心在作怪。

眾所周知,劉邦是個善於納諫、善於用人、功於心計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在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中戰勝強大的對手項羽,建立大漢王朝。

但是,建立漢朝後,劉邦卑鄙的本性開始展露出來,他因為出生微寒,自卑心裡驅使下,多疑而多慮,為了確保自己打下的江山能讓子孫萬代傳承下去,他不惜開始大肆屠殺功臣。於是乎韓信、英布、彭越等一個個功臣良將都成了他的刀下鬼。到了劉邦晚年時,隨著朝中原封大王的一個個被誅殺,這個時候非劉氏宗族的異姓王已經是稀有動物了,只剩下燕王盧綰和長沙王吳臣是“例外”了。

而陳豨被逼造反逃到匈奴後,劉邦並沒有放過他。他派出的“奪命殺手”是周勃。周勃果然不愧是劉邦最得力的部將之一,他利用“和親蜜月”和還處於搖擺中的匈奴人“中立”,然後,集中火力很快就消滅了陳豨這個反革命團伙。

但周勃回到朝廷後,馬上遞給劉邦一個奏摺:燕王有造反的跡象啊!

劉邦一聽,一方面派出了手下兩個親信審食其和趙堯去燕地搞調查,另一方面下詔書召盧綰入京。

接到詔書後,盧綰就犯難了,去還是不去,讓他左右為難。最終他的心腹手下都力勸他千萬別去自投羅網。於是怕極了的盧綰最終還是決定拒絕入京。

審食其去調查也只是走了一下過場,然後抓住盧綰不肯去京城問題上大做文章,直接上奏:盧綰不肯來京城,其造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劉邦聽了後,大怒,來了個先斬後奏,立皇子劉建為燕王,然後再派出他的連襟樊噲帶兵去平定盧綰。

然而,樊噲不會料到,走到半途時,他自己也將面臨人生中的一場大浩劫。

原來,樊噲帶兵出發後,劉邦手下一個親信侍衛,因為當年一點個人私怨而忌恨樊噲,又見病重期間的劉邦對戚姬很是憐愛,對呂后大為反感,甚至一見到呂后和太子就會發起無名的火來,深惡痛絕的態度很明顯。於是這個侍衛就乘機進讒言,說呂后和樊噲因為“血緣”關係,他們“勾搭”在一起,準備等陛下您死了之後,謀權奪位,讓劉氏天下變成呂氏天下。

此時已病入膏肓的劉邦聽了大吃一驚,他心裡嘆道:看來這年頭除了自己,真的沒有一個人可以相信了。於是,他馬上把陳平和周勃兩大心腹叫來。讓他們兩個馬上去把樊噲的人頭提來見他。

陳平和周勃哪裡料到劉邦突然要殺他的連襟,這一驚非同小可。但劉邦此時已是“難得糊塗”了,知道再勸也沒有用。於是他兩人合議了一下,決定把劉邦的“砍人頭”先變成“抓住人”。

而事實也正是因為他們兩個私自變通,才最終保住了樊噲的性命。因為劉邦不久就撒手西歸了。

劉邦死後,樊噲因為有呂后的“庇護”,自然很快也就無罪釋放了,最後得已經善終。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這件事情確實存在,劉邦病重,有人開始進讒言,說如果劉邦死後,樊噲會擁兵殺了趙王如意,因此劉邦下令讓陳平持詔書帶著周勃,讓周勃代替樊噲在軍中的位置,而且還交代的很詳細:進入軍營,立即把樊噲斬首!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殺掉樊噲呢?其實這和樊噲的身份有很大關係。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妹妹呂嬃,也就是說樊噲是呂雉的妹夫。

呂雉和劉邦生的兒子是劉盈,劉盈性格平和,仁義通達,但是劉邦非常的不喜歡這個兒子,他覺得戚夫人生的趙王如意更像自己,不拘小節,性格豁達,是個能夠成大事,掌控全局的人。因此雖然如意被封為趙王,但是卻被劉邦留在長安,悉心栽培,這就在無形中給太子造成了壓力。

戚夫人年輕貌美,經常在劉邦身邊照顧劉邦的起居,於是就整天在劉邦面前哭訴,請求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時間長了劉邦開始動搖,起了廢除太子的想法。這時御史大夫周昌佔了出來,極力為太子辯護,劉邦迫於大臣們的壓力,於是取消了廢除太子的決定,但是太子之爭已經由暗變明,戚夫人和呂雉之間的爭鬥也趨於白熱化。

呂雉為了鞏固太子的地位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樊噲,以換得呂家在軍中的支持。這是武的方面

呂雉另一方面去請教張良,如何才能保住太子的地位,張良給呂雉出了一個主意。什麼主意呢?當時西漢建國後,劉邦想請德高望重的唐秉、崔廣、吳實、周術這四人前來輔佐自己,但是這四人是秦國時期的名士,不屑於輔佐態度傲慢的劉邦,因此劉邦總是引以為憾。後來,呂雉派人帶著太子的親筆信和誠意去找到這四個人,這四個人奇蹟般的同意來輔佐太子。這是文的方面

呂雉有這一文一武的幫助,已經是羽翼漸豐,在朝中的威望見漲。劉邦看到這種情況,於是徹底放棄了廢棄太子的念頭。

當時燕王盧綰叛變,於是劉邦就派樊噲前去鎮壓,當樊噲領軍出發後,有人開始在劉邦面前進讒言,(這個人到底是誰,史書上沒有記載)說如果劉邦死後,樊噲立馬會造反,殺了趙王如意和戚夫人。

劉邦這時還是病重的狀態,為了防止呂雉專權,削弱呂雉的左膀右臂,劉邦趕緊找陳平來商量。陳平給劉邦出主意,先剝奪了樊噲的軍權,然後處死。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建議,讓陳平帶著詔書,用車拉著周勃,用周勃來代替樊噲掌軍,到軍中後立馬處死樊噲。

幸虧陳平考慮周全,陳平心想:樊噲是劉邦的故人,曾經救過劉邦的性命,又是呂雉的妹夫,因此雙方都不能得罪。先把樊噲抓起來,用囚車送回去見劉邦。這時劉邦也不再發怒,讓劉邦自己決定是否殺了樊噲。

還沒有等到運送樊噲回去,劉邦駕崩的消息就傳來了,於是樊噲被釋放,恢復了原來的職位。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劉邦決定殺死樊噲其實主要是因為樊噲是呂雉的妹夫,而呂雉和戚夫人當時的奪太子之爭已經趨於白熱化,劉邦為了壓制呂雉,保護趙王如意才在一氣之下要殺了樊噲,幸虧樊噲命大,要不然就成為刀下鬼了。


每日趣評

我想嘗試通過現代職場和古代官場生存規則的共性,來詮釋這個問題,以求得到古今一致的經驗和教訓。

任何老闆都討厭“刺兒頭”,就像皇帝不待見忠臣一樣,樊噲招殺就是因為太過愚忠。

創業之初,員工可以肝腦塗地和老闆一起打拼,可以直言進諫救企業於水火,但等到公司走入正軌,一切趨於穩定,就要隱藏鋒芒,不 對老闆的決策再加評論。否則,善後很難。

樊噲對劉邦一直忠心耿耿,先在鴻門宴上發飆,擁盾千鈞,救劉邦出險境。

後英布造反,劉邦病重不想見人,周勃、灌嬰在門口轉悠了十幾天,誰都不敢進去。

唯樊噲推門直闖宮中,見高祖枕著一宦官獨臥,隨痛哭流涕,大談看到皇帝病入膏肓的淒涼感受。劉邦不但不生氣, 反而笑了,從此振作起來。

那時候劉邦的江山還沒坐穩,所以樊噲怎麼過分都不要緊,可他後來的一個行動,讓劉邦心生暗恨。

“掩淚悟主”使樊噲體驗到一種成就感,於是如法炮製,把劉邦從戚夫人的床上拖了下來,公然干涉皇帝的私生活,對抗老闆的精神層面, 此乃官場大傻,也是職場大忌。

戚夫人比劉邦小32歲,年輕貌美,擅長跳“翹袖折腰”舞,還會填楚詞唱楚歌,大大滿足了劉邦與生俱來的精神需求, 撫慰了劉邦晚年疲憊的心靈。 所以與其說劉邦因美色而寵愛戚夫人,不如說戚夫人是和劉邦合為一體的精神伴侶。

劉邦因寵愛戚夫人而喜歡他們的愛情結晶劉如意, 從而不喜歡太子劉盈,就想廢“盈”立“意”。

此時樊噲的身份把他推入兩難境地,自然而然地被排出劉邦的陣營。

太子之爭是劉邦和呂后分裂的根源所在,而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讓劉邦怎麼不多產生一份戒心?

有如職場員工和老闆關係特殊,也是一件十分尷尬的事呢。

走到這步的人需要非凡的智慧來預判形式,旗幟鮮明地選邊站隊,拿出自己的立場和行動來。

樊噲的智慧顯然達不到這種程度,仍不溫不火地任其變化發展,沒有敏銳捕捉到皇帝的人格變化,這種變化會牽連到他的立場。

遇戚夫人前, 劉邦的真魂沒有附體,劣跡斑斑,到了泯滅人性的程度。

公元前206年楚漢在彭城決戰,劉邦慘敗,只帶十幾名親信突圍逃命,途中遇到兒女,七人共乘一車繼續跑,發現有人追擊就把兒女往下推,反覆幾次,比蛇蠍還狠。

遇戚夫人後, 劉邦由不食人間煙火的巨獸變回人形,成為一個家庭中的男主人,成為孩子們的父親,懂得了舐犢之情,懂得了除自己生命外還有更寶貴的東西要珍視。

公元前196年,英布造反,劉邦有病在身,想派劉盈平叛。呂后不願意,學著戚夫人的樣子去找劉邦哭訴,說英布厲害,劉盈不是對手,會白白送命。

劉邦儘管不喜歡呂雉,不喜歡劉盈,還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他們,拖著病體親自平叛,以致胸口中了要命的一箭。

劉邦準備順應大勢,讓劉盈接班,讓戚夫人做好應對呂后的心理準備。他二人已像霸王別姬一樣共唱楚歌,等待以後不幸的到來。

劉邦能做的,就是在有生的日子裡儘量為趙王如意鋪好安全的道路,一面派周昌相國趙王 ,一面謹慎排查任何不利因素。

樊噲如果覺察到這些,早做一點表面的附和工作,劉邦也許就放過他了。

職場中避嫌跟這有類似的道理。

不久盧綰造反,使劉邦心緒煩亂,命樊噲去鎮壓,樊噲卻一拖再拖不肯出兵。

這無疑堅定了劉邦殺他的決心。

有人對劉邦說:樊噲想等萬歲百年後圖謀不軌,殺了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

這時劉邦被逼到了死衚衕:怎麼,劉如意不當太子你樊噲也不肯放過?此時不殺你,留待以後你殺我的如意不成?

於是,他派陳平、周勃去取樊噲的首級。

若不是劉邦在樊噲之前先行死去,高祖皇帝的公司就多開除了一個副總,漢朝歷史上就少了一個全身而退的忠魂。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劉邦臨死前殺死樊噲應該算是最大的敗筆吧,其實他殺樊噲的最大目的是削弱呂后的權力,他認為樊噲實際上是呂后的黨羽,然而劉邦的那些老兄弟中水又不是呂后的黨羽呢。

樊噲必死的一個原因還跟他的老婆有關,他老婆也就是呂后的妹妹。雖然樊噲有自己的主見,但是一個枕邊人在旁不斷的吹吹風,一切都是會改變的!劉邦太擔心樊噲依靠自己在軍中的勢力在自己百年之後作亂了。





沒有了樊噲,終呂后一生,她都沒有染指軍權,這才導致了呂后一死,呂家輕而易舉的就倒臺了。

又可能會有人問,為什麼呂后在世的時候眾臣不反呂后呢?因為在周勃、陳平等人看來,呂后和劉邦毫無疑問就是一體的,忠於呂后就是忠於劉邦,作亂的不是呂后,而是諸呂。


夢三七夜

樊噲一開始就是跟隨劉邦一起起兵,樊噲是劉邦的連襟,他是劉邦老婆的妹妹的丈夫,也就是劉邦的妹夫。樊噲多次救過劉邦的命。比如說《鴻門宴》上就是他直接突入到項羽的軍帳裡面,迫使項羽,放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且在劉邦統一天下的路上,煩會給了劉邦很多的幫助。

但是等劉邦登上了皇帝的地位,那麼一切就開始變得不一樣了。劉邦姓劉,所以他所做的一切,為自己爭得的權利為自己爭得的財力為自己贏得的一切都必須得給誰,給姓劉的子孫。所以他一開始很排外,就是那些外姓的王,他決定要一個一個剷除。韓信,英布,以及一系列外姓諸侯王,全部倒在他的劍下。最後一刻,當他派樊噲快去討伐他曾經的發小,可是當他前腳剛剛離開就有人向劉邦告密說樊噲詛咒他快點死掉,劉邦一聽勃然大怒,命令陳平立刻把這臭小子給宰了。

其中原因有什麼?或許從一些事情上能夠推測出來一二。

第一劉邦是要把自己漢室王朝的江山送給姓劉的子孫。一開始的時候他是把那些其他姓氏的諸侯王給剷除掉,接下來他發現最大的敵人不是那些外姓的諸侯王兒是姓什麼的?姓呂的,尤其是他的女人。呂后,她家族的子孫對於自己的子孫有著十分強大的威脅性,而恰恰不巧的是樊噲這個人,他是她的妹夫。這個時候快要老死的劉邦,或許在考慮如何減除掉這個曾經他最愛最恨的女人的黨羽。劉邦快死了,他知道他一死,有誰壓的住樊噲。

第二,劉邦在老年的時候是十分的不信任,多疑的。多疑到什麼地步,當時的大成門是找不到劉邦的,後來有人急眼了,說劉邦必須要來上朝,因此跑到深宮大院裡面去找劉邦,結果找到劉邦躺在宦官的大腿上站著睡覺。去找劉邦的那幾位大臣一陣的表達自己的忠心,以後劉邦才不情願的起來去處理朝政。有人向劉邦告密說煩,快要說他的壞話。如果說是在他年輕的時候他肯定會微微一笑,說就說嘛,反正老子這命不值錢,但是老年了,人擁有的東西成就越多,那麼他的自尊心也就越強,他也變得多疑了,人一旦老了,火氣一上來,照顧過老年人的人都知道這個時候,他就是那骨子的倔脾氣,比如說陳平對於這件事情的處理。在他和周勃率領著軍隊出去追樊噲的時候兩個人曾經有一段對話,陳平說現在陛下肯定在氣頭上,等到我們到了軍營裡面直接把他給殺了,那麼今後出了事情肯定是咱們兩個擔責任,那我們還不如把它抓了,直接送到陛下面前要啥要剮聽陛下怎麼說。免得咱們來背這個鍋是不是?從這個當事人,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劉邦此時的多疑到了什麼地步。劉邦在大臣們心裡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地位?

第三,樊噲為什麼要罵他?樊噲為什麼一直跟隨劉邦,樊噲這個人肯定是一個重情義的人那麼看著自己曾經的弟兄一個一個老死,一個一個病死,一個一個被劉邦給討伐瞭然後死掉,尤其是這次過去討伐的那個人是劉邦的發小。那以前樊噲認不認識。樊噲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他對劉邦說過些什麼劉邦與樊噲之間又爆發過怎樣的爭執,歷史書上,沒有說不過從一些小事情上確實可以推斷的出來返款曾經跟劉邦爆發過一次比較大的爭執,以至於樊噲只要說一點點壞話。劉邦就起了殺心。


漩渦鳴人yy

樊噲出身比較卑微,原本只是以屠狗為生。不過他早年的時候就和劉邦交往密切,而且還跟著劉邦在芒碭山起兵反秦。樊噲在跟隨劉邦的時候那是一路出生入死的,直到劉邦安全的進入咸陽。

劉邦到咸陽之後自己開始貪圖榮華富貴,此時眾人沒有一個敢勸阻劉邦,然而樊噲卻站出來冒著殺頭危險勸他切勿貪戀此時的榮華富貴,應該以日後做打算。而且樊噲還在鴻門宴的時候力保劉邦,才使劉邦安全的回到漢中。

劉邦在平定天下之後,樊噲還一直跟隨劉邦平定異姓王,漢朝從建立到穩定其中樊噲功不可沒。可是在劉邦晚年的時候,劉邦不見任何人,一直在後宮待著。然後有一天樊噲終於忍不住了,直接帶著大臣一起進後宮面見劉邦。

樊噲一到後宮發現劉邦躺在了宦官的懷裡,於是就說:“當年我跟隨你一起打天下,何其雄壯。然而此時你不見大臣,反而一直和一個宦官在一起,難道你忘了趙高的事了嗎?”樊噲說完之後,高祖也就笑了笑,但是樊噲這樣說,劉邦自然就對樊噲慢慢疏遠了,一個大臣擅自闖入後宮,而且還把自己說成昏君,任誰也受不了。

公元前195年的時候,當時劉邦派樊噲去鎮壓燕王的叛亂。樊噲一走,於是就有人開始造謠,說樊噲和呂后串通一氣,想要趁劉邦百年之後圖謀不軌。此時的劉邦就不能忍了,直接派陳平和周勃兩人去樊噲的軍中。當時劉邦老糊塗了,他的命令是讓周勃取代樊噲的位置,然後陳平帶樊噲的項上人頭回來複命。

劉邦老糊塗了,但是陳平不糊塗。陳平和周勃兩人路上一合計,認為劉邦並不是真心想殺樊噲,而且顧忌到樊噲和呂后的關係,兩人也都不敢陪劉邦瘋。於是在這種情況下陳平讓周勃奪取了樊噲的軍權,自己帶著囚車裡面的樊噲回長安。

回長安的時候劉邦已經駕崩了,呂后也隨即釋放了樊噲,並且還將樊噲的爵位和封邑全部復原了。劉邦和樊噲兩人真的把“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這句話體現的淋漓盡致。

樊噲在劉邦還是一個流犯的時候就開始追隨劉邦,而且兩度勸劉邦振作起來,多次從險境中解救劉邦。但是最後的劉邦因為懷疑呂后和樊噲兩人勾結,於是也不經調查就下令處斬樊噲,這件事也充分的證明了劉邦的刻薄寡恩,也正是封建王朝皇帝的孤獨思想,總以為天下人都與自己為敵,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要斬草除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