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複雜的商業動機導致瞭如今各類假新聞氾濫成災

眾所周知,現在各個行業都充斥著商業動機的身影,更多方面甚至被所謂的商業動機搞爛搞臭。對於商業動機的侵入,導致新聞界也不再那麼單純,早已不再是對於事件準確快速的報導了,取而代之的是出現了眾多的假新聞。

有位英國計算機科學家在為紀念萬維網創立29週年而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稱,"一批新的網絡看門人"現在佔據了主導地位,它們掌控著觀點與意見的傳播。

他說"權力集中於極少數公司的現狀,已讓互聯網被大規模武器化成為可能。"眾多複雜的商業動機導致瞭如今各類假新聞氾濫成災

他在信中表示:"近年來,我們已看到社交媒體平臺上呈現陰謀論的趨勢,虛假的推特和臉書賬號令社會緊張氣氛加劇,並出現了外部勢力干預選舉,罪犯竊取個人數據等現象。"

報道稱,在這名62歲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介入這一焦點問題之際,一些歐洲國家政府正藉助於立法,以限制假新聞和仇恨言論的傳播。

德國已從1月1日起正式實施一項法律。根據該法律,未在24小時內刪除虛假新聞、仇恨言論的社交網絡平臺,將被最高處以5000萬歐元的罰金。

並且,法國總統馬克龍計劃通過立法,准許法官在大選期間有權下令刪除假新聞。眾多複雜的商業動機導致瞭如今各類假新聞氾濫成災

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已向各互聯網平臺發出通知,要求其必須找到一種方法,在接到通知的一個小時內刪除極端主義內容,否則將面臨法律制裁。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那些為實現利潤最大化而建立的公司能否在自願的基礎上充分解決這個問題。

他認為:"一個將社會目標納入考量範疇的法律或監管框架,可能有助於緩解這些問題。"

他還對大型互聯網平臺在投放有針對性廣告時處理用戶數據的方式表示擔憂。他說,需要在公司和網民利益之間找到平衡。

他稱:"這意味著我們要考慮如何將科技領域的激勵措施與廣大用戶及社會的利益結合起來,並在此過程中徵詢社會不同層面人士的意見。"

另據報道,一個消費者組織3月12日稱,歐盟委員會指派的為應對假新聞提供建議的專家忽視了讓谷歌和臉書等企業傳播假新聞的商業模式動機。

假新聞背後是強大的商業價值的推波助瀾,導致了眾多新聞人對於新聞的失真。對於很多意志不堅定的新聞人來說恰恰給了製造假新聞大量的機會,讓假新聞事件不斷湧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