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逆境中燃燒:寶雞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激情在逆境中燃燒

――千陽縣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激情在逆境中燃燒:寶雞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在千陽縣教育系統有這樣一位老師,他的人生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年輕時痴迷武術,為人豪爽熱情仗義,尊老愛幼,助人為樂,十里八村、左鄰右舍的鄉親們只要提起他,無不交口稱讚;走上教學崗位後,他愛生如子、誨人不倦,深受學生愛戴;但人生坎坷、命運多舛,步入中年,一場大病,幾乎使他癱瘓。病痛的折磨,沒有使他屈服灰心,他頑強的向命運抗爭,向病魔做鬥爭,歷經磨難,幾番周折,終於站了起來,又可以回到深深熱愛的校園,回到朝夕相處的同事中間,回到依依不捨的學生中間,他無比的激動興奮,感謝上天又給了他實現人生理想的機會;如今他年近花甲即將退休,本該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但他毅然投身於社會公益事業,用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播撒愛心,倡導善行,傳遞正能量。

激情在逆境中燃燒:寶雞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他的不懈努力,換來的是理解尊重、和諧文明、團結友愛,換來的是移風易俗人人爭先,好人好事蔚然成風。他就是千陽縣寇家河中學的楊金科老師。 一腔熱血,投身教育育新人。楊老師1960年出生在原柿溝鄉紙坊堯村,家裡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他的童年充滿了艱難和心酸,由於兄弟姐妹多,家境貧寒,年幼的他過早的挑起了生活的重擔,三四歲正是倚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齡,他就出去拾柴火,揪野菜;五六歲開始跟著大人參加生產勞動,擔糞、除草、推土車平地、拉牲畜駝麥碾場掙工分;到了深冬季節還要上山砍柴,凌晨3點左右跟著大人們出發,回來已經6點多了,有時連飯都顧不上吃就匆匆忙忙去上學了。 1975年初,剛讀完高一, 才50歲出頭的父親因事故突然離世,頃刻間家裡的頂樑柱倒了,那年他才15歲,兄弟姐妹7人中他是男孩中的老大,2個姐姐已出嫁,三個弟弟一個妹妹(大弟弟11歲,二弟弟9歲,妹妹4歲,三弟弟還不滿週歲)年齡尚小,家庭的重擔一下落在了他的肩上,他頂著壓力堅持上完了高中。

激情在逆境中燃燒:寶雞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1976年1月,年僅16歲的他高中畢業回家務農,成為家裡唯一的男勞力,挑起了養家餬口的重擔。不久,他憑著優異的的成績被鄉政府招為民辦教師。從此開始了他鐘愛一生的教育生涯。工作之初,由於他愛學習,肯鑽研,又熱心向同行請教,教育教學水平迅速提升,80年代初期便成為全鄉的教育教學骨幹,在鄉上統考中,他任教的語文課數學課,成績多次名列全鄉前茅,受到領導和其他老師的好評。

激情在逆境中燃燒:寶雞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千陽縣掀起了一場武術熱,一大批熱血青年投身其中,當時,年輕好學的楊金科老師,在教學之餘,也加入到了習練武術的行列之中。他能吃苦,善琢磨,不管是風霜雨雪,還是嚴寒酷暑,聞雞起舞,天天堅持,從不間斷。幾年下來,便練就了一身好功夫。因此他被調往鄉中學,成了一名體育老師。他發揮所長,帶領學生練習武術,強身健體,同時組建了學校田徑隊,經過刻苦訓練,科學指導,多名學生在縣上比賽中為學校贏得了聲譽,連續三年田徑比賽進入中學生組團體總分前三名;所帶武術隊員有三人在湖南、廣西等地當上了武術教練。

激情在逆境中燃燒:寶雞寇家河中學楊金科老師“自強勵志”故事


更難能可貴的是,在當時學校和個人經濟特別困難的情況下,他多次自籌資金帶領學生參加省市比賽,有2名學生進入了市田徑隊,並達到了二級運動員水平,受到了上級政府的嘉獎和讚譽。 錚錚鐵骨,抗爭命運不屈服。 作為家庭的頂樑柱,90年代前後,他為母分憂,替父盡責,以他微薄的收入,義不容辭地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供弟妹上學讀書,成家立業。但自己的終身大事卻一直沒有解決,直到1998年,年近四十的他才結婚成家(上門組合家庭,對方喪偶,有7歲的兒子,還有70多歲且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的婆婆,要替人還債,撫養孩子,贍養老人,蓋房修繕院落,不時還遭受他婆婆的無端取鬧及辱罵與刁難)。 俗話說好事多磨,1995年,當了近20年民辦教師的楊金科老師考入漢中師範學院中文系深造,1997年畢業,成為一名公辦語文教師,至此,楊老師人生的命運有了新的轉機。他先後在南寨中學、職業中學、水溝中學、寇家河中學等學校工作。由於長期的歷練和知識積累,他的語文課深入淺出,妙趣橫生,扣人心絃,深受學生喜愛。他尤其注重習作訓練和課後輔導拓展,他輔導學生的作文在《少年月刊》、《當代中學生》等刊物發表了30多篇,他本人撰寫的論文、散文、生活隨筆及調查報告在《教師報》、《公安生活報》、《教學與研究》、《陝西教育》等多家刊物發表20餘篇;他愛生如子,與生為友,特別善於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用心開啟學生心靈,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受到了師生的普遍好評。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就在楊老師的事業蒸蒸日上,順風順水的時刻,2000年,他的雙腿開始劇烈疼痛,行動十分不便。經檢查,確診為股骨頭雙側無菌性壞死,特別是左側十分嚴重,功能受限,醫生建議進行股骨頭置換手術,可手術費用10萬元以上,昂貴的手術費,對於家庭貧困的楊老師無疑當頭一棒。

丈夫立天地,男兒當自強。看完楊老師的故事,我們不能不說楊老師就是這樣一個面對不幸和苦難依然淡定堅強的大丈夫。 老驥伏櫪,熱心公益煥青春。如今,從艱難困苦中挺過來的楊老師,終於雲開日出、苦盡甘來,又迎來了人生的美好時期。2008年晉升了高級教師職稱,在縣城有了住房,女兒今年要高中,兒子已經成家,臨近退休,按說他也該享享清福了。可是,經歷了磨難考驗的他,對人生卻有了與一般人不同尋常的體驗和認識,在他看來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大難中沒有倒下,是醫學科技的發展,救治了他的身體,是組織和親朋好友的關愛,幫助他們一家度過了難關,他感恩這個時代。人生苦短,生命稍縱即逝,要抓緊時間,修身學習,充實完善自我,傾己所能回饋社會,才能不辜負美好人生。抱著這樣的信條,他不畏雙側全髖置換為假肢的困擾,他樂觀開朗積極向上,始終保持百倍的信心、頑強的毅力、昂揚的鬥志,每天早上從5點起床,堅持天天鍛鍊身體,習練書法,傳唱經典孝親歌曲,這成為他工作之餘的生活三部曲,如同一日三餐,從不間斷。如他所說“風雨無阻、矢志不渝,打造精彩人生,讓生命之火不斷地在燃燒!”。

如此他才有了超出常人的那種激情、那種渴望、那種執著。每天早上5點起床洗漱10分鐘,跑步3000米,哼唱6首孝親歌,接著回房子趴在凳子上赤膀做俯臥撐不少於1000次,接著競走不少於1000米,唱歌不少於8首,再下來聲情並茂唱20首歌,講究身心投入,做到句句感人。每天堅持臨帖不少於2本(趙孟頫的楷書---妙嚴寺與福神觀記),直至到手心發熱、拳眼發汗、背部發燒、筆尖發聲。春蠶到老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如今的楊老師正懷揣夢想,大步前行,去追逐“個人歌曲演唱會,個人書法展”的宏偉目標;楊老師的事蹟就是一曲生命之歌,唱出了堅韌不屈、人間大愛。楊老師的人生就是一隻生花妙筆,書寫了人性之美、中華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