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

匡時暢懷夜場,一向被眾愛好書法的藏家所關注,不僅作品精彩,在學術上也保持一定的高度。繼17年“碑學五大家”專場之後,本次春拍,特別推出了“近代碑學流派”專場,含近代碑學大家十一人,書法作品59件。專場中馬一浮書贈毛澤東周恩來對聯,多見於各類書刊記載,此次真跡呈現,甚可慶幸。吳昌碩的《篆書十一言聯》是小字長聯,字小氣勢大。徐悲鴻的《致周揚信札》極為有趣,揭示了一段美術軼事。”弘一玄父往來函札墨跡專題”見證了二人的情誼。此外還有于右任、謝無量等名家精品,內容豐富,書法精彩。

康有為

康有為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書法家,著有《廣藝舟雙楫》,是中國書法史上僅次於唐孫過庭《書譜》的第二名著。其理論影響了近、現、當代。弟子中有梁啟超、劉海粟、徐悲鴻、蕭嫻等。

康有為的書法無論是臨什麼帖都是表現自己。所謂自己就是“欲兼諸美”理想和態度。康有為說:“千年來無人能集北碑南帖之成者,況兼篆隸鐘鼎哉!吾不自量,欲孕南帖、胎北碑、熔漢隸、陶鐘鼎,合一爐而冶之。”他晚年書贈甘作屏《天青室白聯》題記中有:“自宋後千年皆帖學,至近百年始講北碑,然張廉卿集北碑之大成,鄧完白寫南碑、漢隸而無帖,包慎伯全南帖而無碑。千年以來,未有集北碑、南帖之成者,況兼漢分、秦篆、周籀而陶冶之哉!鄙人不敏,謬欲兼之”。這就造成了康聖人“臨碑旬月,遍臨百碑”。

康有為早年從師朱九江,對篆隸是有過深入的學習。25歲入京後購漢、魏、六朝、唐、宋碑版數百本,每日臨習,下筆遠俗。最得力於《石門銘》、《六十人造像》及《雲峰山》圓筆魏碑書法。他書法非常有特點:逆峰蓄勢,澀筆遲進,長槍大戟,迴環盤迂,絞曲圓轉,鋪送推拉。線條老辣雄渾,結構縱橫奇宕,連帶沉穆舒靜。被譽為“南海體”。自詡其書:“奇態異變,雜沓筆端,操之極熟,當有境界”。

康有為心性通達,行事亦真,書之小道,一揮即就。粗看不計工拙,實則用筆精到。丁文雋在《書法精論》說的最為準確:“康書純以神行,不斤斤計較點畫筆墨,乃其獨到之處,一般書家難以語此”。這個難語其實就是康有為書法中以圓為陽的精神內涵。

康有為作品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02 康有為 行書“金膏水碧” 紙本鏡心

備註:江天鐸上款。江天鐸(1880-1940),字競庵,一字靳盦。廣州花城人。早年就讀於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後歷任國會眾議院議員兼徐世昌總統的法律顧問、農商部次長、水利局總裁、揚子江水道討論委員會副委員長、北京民國大學校長、內務部次長等。工書法、詩文,收藏古籍、書畫頗多。

39×121 cm

RMB: 200,000-25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03 康有為 行書七言詩 紙本立軸 1899年作 149×82 cm

RMB: 300,000-4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07 康有為 致康同薇、康同璧家書冊 紙本鏡心

說明:

1、此冊共計信札十二通十六紙,皆康有為家書,除一札致“子節”者,餘皆書付其女康同薇、康同璧。

2、康有為一生共有十二個子女,六人早夭,真正長大成人的有二子四女。張夫人所生二女同薇和同璧乃是其中的佼佼者,前者直接參與戊戌變法,後者在變法失敗後曾代表父親赴歐美演講。兩人皆為當時的女界名流。

3、康有為另有養子康同荷,此叢札中有“荷母子想安好”等語,蓋指此子。

4、此套叢札據信文內容可推知為康有為戊戌變法失敗後流亡在外時之家書,家庭開支,親友安排,真情流露,而雖稱家書,然瑣事國事,皆有提及。如其中一信言及“聯軍近河南行在”,當指庚子年八國聯軍之事,又有一信明確標明時間辛丑正月。

5、當時康有為家眷似在香港澳門間。按庚子辛丑時,康同薇是其父在香港的全權代表。

備註:附信封六枚,《萬國礦務考》一冊。

尺寸不一 RMB: 1,000,000-1,200,000

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幼年時從師學習,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17歲中舉。後從師於康有為,成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宣傳家。梁氏於政治上的影響掩蓋了他的書法成就。

梁啟超學書凡經數變,早年有深厚的顏體、歐體功夫,寫得一手秀雅的歐體楷書,後受乃師康有為影響,繼康氏之後,扛起碑學復興的大旗,於兩漢分書、六朝真書、唐人楷法皆造詣精湛,並能將此諸種體勢與用筆融會貫通,形成一種具有獨特審美內涵的新的真書體。梁啟超的真書,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楷書絕非同體。梁氏真書,築基於歐體,於歐體上融入北朝碑書筆法,但這不是簡單的融合與拼湊,而是數十年積澱而成的創變之功,梁啟超早年有紮實的館閣之功,又長年浸淫於漢魏六朝碑版的收藏、研究與題跋,日日臨摹而未殆。另外,梁啟超還在碑書之外研習南朝書法,故其書能於碑的雄強之外別有溫婉俊雅的文人韻致,形成了民國時獨具一格的真書體。梁啟超書法多真書及行楷,但梁啟超真書力求變化之勢,其書法之變,重在內蘊,體現在微妙的點畫變化之中,如其真書橫畫中的起筆和收筆,捺畫中末筆的翹筆,這些變化從表面看,似乎很細微,整個字看似呆板、僵硬、規矩,但實則蘊毫芒於萬變之中,未可輕視也。事實上,梁啟超的行楷書及行草書,也多夾雜有真書筆意,起筆多側鋒取勢,運筆多鋪毫,末筆多波碟,其起筆、收筆多尖利方峻之筆,如劍戟斫陣,威猛雄健,真力瀰漫,然整體又溫婉俊雅。梁氏真書多直筆法,然直中又用曲,故筆筆皆直,筆筆皆曲,一筆之中,一波三折,極盡變化之能事。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08 梁啟超 行書蝶戀花 紙本立軸 1925年作

出版:《憨齋珍藏書法集》P37,嶺南美術出版社,2007年。

展覽:“憨齋珍藏書法”展,2007年3月,廣東汕頭。

備註:吳南生舊藏。

131×65 cm RMB: 400,000-500,000

袁克文

袁克文,字豹岑,號寒雲,河南項城人,民國四公子之一。袁克文熟讀四書五經,精通書法繪畫,喜好詩詞歌賦,還極喜收藏書畫、古玩等。後因反對袁世凱稱帝,生活放浪不羈,觸怒其父,逃往上海。1931年病逝於天津。葬於楊村,方地山為其撰寫碑文:才華橫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袁克文生於權臣官宦之家,其文化氛圍為其藝術的成長造就了難得的條件,而他天生聰穎,勤奮好學,藝術天賦很高,從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詩詞書畫藝術基礎,18歲時書法已臻成熟。袁克文主張書法要從篆書練起,他的書如畫意,留白亦十分巧妙,求根溯源的意味很濃,頗有學者的風範。他的篆法取法於鐘鼎文字,楷法從顏體入手,不但真、草、隸、篆四種字體均能書寫,而且出手不俗,深得書法真諦。他的四體屏書法,楷書圓潤柔情的捺腳,寫成了似刀如切的直捺腳,連筆圓轉的草書,變成了寬博湧動的圖畫,隸書之柔性美,在他的筆下變成了“折金釵”型的剛性美,篆書更是金石之圓勁蒼樸。寧醜不媚,寧拙不巧是其書法的原則,也是他處世風格的體現。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10 袁克文 行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130×33 cm×2 RMB: 400,000-600,000

徐悲鴻

徐悲鴻以畫名於世,其在近現代美術教育中所做出的貢獻更為世人稱道,而相對於他的繪畫與其在美術教育史上的地位,其書法甚少被當今學者所重視,文獻亦是不多。從零星書籍記載與其書法造詣中可知,徐悲鴻所研習歷代書法作品中以魏碑最得精髓。

徐悲鴻《自述》中記載:早年在康有為門下學習書法,曾數遍臨習過《經石峪金剛經》、《爨龍顏》、《張猛龍》、《石門銘》等碑拓。徐悲鴻的許多書學思想即來自康有為,如對魏碑的大力推崇,康有為曾評價《張猛龍碑》:“後世稱碑之盛者,莫若有唐,名家傑出,諸體並立。然自吾觀之,未若魏世也。唐人最講結構,然向背往來伸縮之法,唐世之碑,孰能比《楊翬》、《賈思伯》、《張猛龍》也!其筆氣渾厚,意態跳宕,長短大小,各因其體。分期分批行布白,自妙其致,寓變化於整齊之中,藏奇崛於方平之內,皆極精采。作字工夫,斯為第一,可謂人巧極而天工錯矣。”徐悲鴻亦曾言“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即是最好的佐證。而事實上他也是這一理論的實踐者,徐悲鴻書字不加修飾,寧拙而不媚,寧支離而不輕滑,結體稚拙率真,文字不暇修飾,以此可見他受魏晉碑學影響之大。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11 徐悲鴻 致周揚信札一通 紙本鏡心 1953年作

28×187 cm RMB: 2,000,000-3,0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12 徐悲鴻 行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備註:

1.上款人杜維屏,杜月笙之子。早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回國後投身金融業。其父杜月笙為中華書局的出資人及董事之一。徐悲鴻同中華書局有著長遠的淵源和深厚的友誼,多部畫冊由中華書局出版發行,人稱“中華書局之友”,因此與杜家相交甚篤。

2.上款人家屬友情提供。

132.5×32.5 cm×2

RMB: 600,000-800,000吳昌碩

吳昌碩卓爾不凡的藝術才華,不僅超越前人,也不朽於後世。他的書法四體皆工,書作節奏感、韻律感極強。楷書從顏書入手,後學鍾繇,自稱“學鐘太傅三十年”,他八十高齡尚能為人一筆不苟地書寫小楷扇面。行草則初學王鐸,後習黃庭堅、米芾,宕逸渾脫、樸拙險絕。隸書對《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西狹頌》特別是對《漢祀三公山碑》致力最深,又取《裴岑紀功碑》、《武梁祠畫像題紀》等結體、筆勢參入己意,形成自己結體寬博,韻味醇厚的面目。吳昌碩篆書成就最高,早年取法鄧石如、楊沂孫及各類金石文字,中年後苦攻石鼓文,用筆遒勁,充分把握運筆的過程,整體呈現左低右高的梯形斜勢,使字更顯得氣度宏放、疏朗開闊、生動別緻。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14 吳昌碩 篆書“懷德惟明” 綾本鏡心

出版:《吳昌碩全集·書法卷一》P263,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

38.5×120 cm RMB: 1,200,000-1,5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15 吳昌碩 節臨邋碣字 紙本鏡心 1919年作

出版:《墨緣-古今水墨秀作圖覽》P39,天六書房出版,平成25年。

36.5×146.5 cm RMB: 300,000-500,000

弘一法師

李叔同早慧,自幼就受到良好的經史子集傳統教育,少年時他的書法就已聞名津沽。他跟隨天津常雲莊先生、趙幼梅先生學習《說文解字》、《石鼓文》等篆書和篆刻,以及歷代書法,尤以當時盛行北魏書法為主。從李叔同早期的書法墨跡來看,筆力堅實,結構嚴謹,主要臨習有《張猛龍碑》、《龍門二十品》及秦漢篆隸中的《石鼓文》、《張遷碑》、《天發神讖碑》、《谷朗碑》等。這個時期他的思想和書法也受到了康有為“變法維新”、“尊魏卑唐”的影響,甚至曾自刻“南海康君是吾師”一印,以明心志。他還受到了當時其他一些人的影響,如陶淵明45代孫,書寫“光緒通寶”銀元的清末著名書法家陶浚宣。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18 弘一 行書“大德堂” 紙本鏡心

出版:《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42-43頁,2014年10月。

備註:此件與《百年遺墨》專場Lot967于右任作品為同一上款。

20.5×52.5 cm RMB: 1,200,000-1,5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20 弘一 魏碑《道德經》 紙本鏡心 1915年作

出版:

1.《20世紀名家書法》封底。線裝書局,2010年。

2.《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12-13頁,2014年10月。說明:弘一法師晚年作品較多,早期魏碑楷書存世較少,且大多以對聯為主,此作以橫幅格式出現,本已珍稀,最重要的是,在弘一的早期作品中,其篇幅之大,無出其右。

64×134 cm

RMB: 3,000,000-4,0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21 弘一 楷書“南無阿彌陀佛” 紙本立軸

出版:

1.《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15頁,2014年10月。

2.《20世紀書法四大家》,國家郵政總局出版,2012年。

說明:此作是弘一法師45歲所書,弘一在這個年歲的存世作品僅見三件,此是其中

之一。目前所知,弘一在45歲的作品,鈐印於本作的三個印鑑同時使用。

63×32 cm RMB: 600,000-8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25 弘一 楷書四言聯 紙本立軸

出版:

1.《東方藝術‧書法》總第312期24頁,2014年10月。

2.《20世紀名家書法》P26。線裝書局,2010年。

3.《20世紀書法四大家》,國家郵政總局出版,2012年。

56×16.5 cm×2 RMB: 300,000-400,000

馬一浮

馬一浮,幼名福田,字一佛,後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是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聖”,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學原教授。於古代哲學、文學、佛學造詣精深,又精於書法,合章草、漢隸於一體,自成一家。曾應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任浙江文史研究館館長、中央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馬一浮擅長書法,各體皆備,碑帖兼取,尚古而脫古,自成一家。尤精行草及隸書,行草運筆俊利,章法清逸而氣勢雄強,橫劃多呈上翻之勢,似淡拘成法,拙中寓巧,氣格高古;隸書取精用弘,形成用筆溫厚、結體瀟灑之特點。亦善治印,朴茂而富韻致。馬一浮在《戲題鬻書啟詩》中自謂:“恨無勾漏丹砂訣,幸有羲之筆陣圖。”由此詩可知,他自己的書法所成,自視不低,且獨鍾於王羲之。縱觀其學書之路,早年以唐碑入手,尤喜愛歐陽父子,二十歲後遍臨魏晉南北朝書,植根於鐘王諸帖。他的篆書直接取法李陽冰,隸書則以《石門頌》為宗。最為世人認可的還是其行草書體,集各種書體於一身,自成風格。亦善治印,為西泠印社成員,其印朴茂而富韻致。馬一浮生前曾言,他平生最喜王羲之的《蘭亭序》與《聖教序》。故對其用力也最勤,尤其學《聖教序》的成分更多。無論點畫、筆法,間架、結構,甚至是行距、章法,深受《聖教序》影響。

當然,馬一浮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讚譽,主要得自他博大精深的才學。曾受過馬一浮親炙的豐子愷更是服膺他的學問人品和書藝,稱其為“中國書法界的泰斗“。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34 馬一浮 行書對聯兩副 紙本立軸

著錄:

1.《馬一浮交往錄》P109、P130,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2.《馬一浮交往錄》P108,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3.《馬一浮全集》第三冊(下)詩集P793,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

202×42cm×2 166.5×35.5cm×2

RMB: 2,000,000-2,600,000

于右任

于右任先生的書法藝術作品,呈現出極為突出的個性特點。他的書法藝術分期也是比較明顯的。前期主要是潛心研究魏碑,探求我法。應該說,他在前期就寫出了個人風格突出的楷書、行書作品,其“魏體行楷”卓然自立、獨步當代。早年他為了研究魏碑,保護古代碑刻,嘔心瀝血,不惜代價,多方搜求北朝碑誌、造像記等古代書法資料,“朝臨石門銘,暮寫二十品。辛苦集為聯,夜夜淚溼枕。”其詩正是他前期學書的真實寫照。他的“魏體行楷”,是在魏碑結字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將篆隸筆法乃至行草書的筆勢運用於行楷書中,而且糅合得十分和諧自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學魏碑,將眾多的魏碑吸收消化、融會貫通。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1636 于右任 行書李空同詩 紙本鏡心

備註:Lot1635-Lot1640為同一藏家提供。

181×49 cm RMB: 350,000-4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39 于右任 行書五言聯 紙本鏡心

出版:《書壇巨匠于右任》P44,陝西人民出版社,2017年。

備註:Lot1635-Lot1640為同一藏家提供。

178×47 cm×2 RMB: 400,000-50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45 于右任 行書五言聯 紙本立軸

鈐印:右任

出版:《翰墨聚珍—翰墨齋書畫精品選》P328,河南美術出版社,2014年。

164×42 cm×2 RMB: 600,000-800,000

謝無量

謝無量(1884~1964),四川樂至人。原名蒙,字大澄,號希範,後易名沉,字無量,別署嗇庵。近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少年時即以詩名世,曾任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之後從事教育和著述,任國內多所大學教授。建國後,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

謝無量對秦漢篆隸、魏晉六朝的碑帖曾下過相當的工夫。特別廣泛地吸收了南朝書法含蓄曠達的多種碑刻面貌,著重以王羲之、王獻之為主線進行長期的學習臨摹和探索。點謝無量的夫人說他:“師法二王,遊心篆隸和南北朝碑刻”。謝無量應該也受到晚晴大學者書法家沈曾植的影響。謝無量對王羲之的識鑑在他題張毅崛藏宋拓《聖教序》詩中就能看到:“右軍風格最清真,貌似如何領得神。浪比俗書趁姿媚,古今皮相幾多人”。

謝無量作品

LOT 1651 謝無量 行書七言詩 紙本鏡心 41×64 cm

RMB: 80,000-100,000

王蘧常

王蘧常,字瑗仲,號明兩,別號滌如、甪里翁、玉樹堂主、欣欣老人。中國哲學史家、歷史學家、著名書法家。浙江嘉興人。其父王鈞畇為清光緒十五年舉人,工書法,博學。蘧常幼年受父影響,七歲時能作詩。早年曾從師沈曾植治學。1920年入無錫國學專修館。1927年去上海先後執教於光華、大夏、復旦、交通等大學。

從近代書法史的角度看,王蘧常走的是一條自乾嘉"尚碑"、"尚氣"的一路,強調的是線條的朴茂雄厚,結字的天趣橫溢,章法的錯落變化,是帖學系統的又一大反撥,由於推動這一潮流的是一批文化人,有些甚至是高官顯貴,如阮元、包世臣、康有為、沈曾植等,所以,北碑南帖自此分流。王蘧常之書法成就要高,是因為他有很多意趣及文化上的附加值,而且他所創立的美學形式是前無古人的,所以鄭逸梅先生稱其為“天才”,一點不為過。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 1657 王遽常 草書毛主席詞 紙本立軸 134×68 cm

RMB: 200,000-300,000

來楚生

來楚生先生書畫印兼修,化合之間,遊刃有餘。他的藝術道路、追求方向乃至他的人生哲學,都秉承了中國知識分了的優良傳統,他以及與他同時的前輩的努力,為我們提供了前行的經驗。強烈的情感投注、孜孜不倦地耕耘,奠定了他在藝壇上的祟高地位。無論是他的書、畫、印無一不令人感受到他以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所表達的生命意味。

來楚生先生的書法無論篆、隸、行、草均造詣極高,他是一位多能的藝術家,而在這多能的背後則蘊藏了先生深厚的學識。來楚生先生深諳書理,取法直追漢唐魏晉,如此才使他的書法藝術有別於其他者,而更溢古意,另開風氣,從而為我國現代書法史上闢一新葉。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1659 來楚生 隸書毛主席詞 紙本鏡心 1961年作

出版:《豈齋藏來楚生書畫篆刻作品集》P73,北京匡時,2014年。

備註:張永愷舊藏。

68.5×108 cm RMB: 130,000-150,000

北京匡時2018春拍“暢懷——近代碑學流派專場”精選

LOT1660 來楚生 說文要字 紙本鏡心

備註:張永愷舊藏。

25×171 cm RMB: 110,000-150,000

北京匡時2018春季拍賣會

預展:

6月13日 - 6月14日

拍賣:

6月15日 - 6月16日

北京嘉裡大酒店

(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1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