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各地的風俗無非是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菖蒲、喝雄黃酒等。但在甘南州臨潭縣新城鎮過端午節,那可就別有一番新意了。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就在這裡了,因為這裡賽的可不是龍舟,而是龍神。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每到端午節,新城鎮的端午賽神活動就拉開了帷幕。這個將藏鄉風俗與江淮古風完美結合的民俗文化,迄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十八路龍神原是明初開國將領和軍官眷屬,如開國大將軍中山王徐達;副大將軍、開平王常遇春;歧陽王李文忠,越國公胡大海,營國公郭英,靳國公康茂才,梁國公趙德勝,永嘉侯朱亮祖,高陽侯韓成,忠烈侯、千戶張志明,都指揮使花雲等。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城端午節“迎神賽會”可以說是洮岷地區最盛大的民俗活動,節慶期間行人摩肩接踵,場面之震撼無以言表。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新城端午節龍神賽會分三天進行,在端午節期間,會在城隍廟內的戲臺上舉行“花兒演唱”和唱戲(也就是唱秦腔)助興,以及城前後兩街開展商貿活動外,主要活動就是“賽龍神”。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賽龍神”流程

第一天:“跑佛爺”

因為洮岷一帶民間“神”、“佛”不分,因此統稱之為佛爺。這天各路龍神經過長途跋涉陸續來到新城城郊,並由各自在新城的“接迎會”接待,舉行“獻羊”等祭祀儀式。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下午各路龍神統一集中到東門月城內,經縣知事或商會首腦率眾舉行“降香”儀式以後,由各自的轎伕抬起神轎競跑以最先跑到終點——隍廟大殿入座者為勝。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第二天:“踩街”

各路龍神張起自己的全副鑾駕、儀仗。轎前為各廟會會首、提領等老年人執香引導,轎後緊跟“萬民傘蓋”,因為傘蓋四周裝飾有用各色綢緞縫製的尺餘長的小垂條,小垂條上用毛筆寫有該龍神轄區內信奉弟子的姓名,故稱之為萬民傘蓋,和標有神銜的大毒旗幡,按功臣座次先後下廟來至城前後兩街緩慢遊行。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各街居民、店鋪在神轎經過時均鳴炮焚香表示供奉和歡迎,很多人都會跪在路中央讓佛轎從自己頭頂穿過,當地人說這樣佛爺就會保佑家人平安,消災祛病。遊行結束後返回隍廟登殿重新入座。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第三天:“上山”

於拂曉時候,各位龍神到城西大石山也就是朵山,壤雹祛災,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中午陸續下山原路返回,到了城西門外岔路口要“扭拂爺”,下午返回隍廟。到了黃昏時刻,各路龍神陸續下廟,由原路返回到各自轄區的廟中。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這就是新城一年一度端午節舉行的龍神賽會的全部過程。細心人會發現它的過程和古代軍隊打仗的過程非常相似,這和新城的歷史以及生活的祖先是密不可分的。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城隍廟又叫蘇維埃政府舊址,城隍廟雖佔地不大,但它在當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和洮州衛城是一樣的,而且它的歷史悠久,建築藝術高超,還是全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它原為北宋吐蕃唃廝囉“鬼章王”官邸,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攻取雲南大理,駐蹕於此,俗稱“韃王金鑾殿”。明清時為城隍廟。“隍廟”佔地1000多平方米,山門立於4米高的紅砂岩石疊成的臺基上,重簷歇山頂,簷角飛翅,斗拱重疊,花枋精緻。山門連接戲臺,結構繁複,渾然一體。院內為二層聽戲場,大殿在院北,亦為重簷歇山頂,花窗隔扇門,面闊大五間,整體構造莊重宏偉。大殿兩側及背後有廊房、後宮等附屬建築物,配合緊湊,佈局合理。這是臨潭縣迄今保護完好的古建築,保留了中國古建築的宏偉華麗遺風。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龍神賽會”緣起

很多人都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何遠在西北內陸甘南藏區的臨潭縣,按理來說應該是受藏傳佛教的影響深厚才對,可為何會對歷史上實實在在存在的人物尊為神明信仰堅定呢?這又要從修築洮州衛城說起了。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洮州衛城築於東隴山腳下的南川,為前後城結構,半在平地,半在山坡,大家在這裡也能大致看到。方位約為偏西30度,前後城由東西向牆垣從中分隔,前城取直線構築,後城依山脊走向隨形而築,呈不規則形,最北垣築於垂直高度近300米的山脊,下臨陡坡,形勢險峻。後城又被縱向牆垣分隔為東西兩域,西域內包容一縱向山脊,沿山脊構築烽墩即烽火臺四座。現有城門四座,東門為“武定門”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地方,雖然城門已不復存在,但兩邊的城牆就是對這座城門最好的解釋了;南門為“迎薰門”、西門為“懷遠門”、北門為“仁和門”、城內還有一個“水西門”,現在保存最完整的就是南門了。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明洪武四年(1371年),明政府在西番地區設立了最早的機構———河州衛, 西番是古代對西域一帶及西部邊境地區的泛稱。其中洮州衛是河州衛屬下的千戶所。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十八族番民起兵反對明政府,明朝派徵西將軍沐英前往鎮壓。為迅速平叛,同年二月,明太祖又派曹國公李文忠“督理軍務”,“邊境事宜悉從節制”,不久叛亂便已平息。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明太祖朱元璋認為洮洲是西域的門戶,築成戍守便能扼其咽喉,於是便命令設置洮州衛,築城戍守。但是由於洮州交通險阻,軍需供應困難。李文忠等便遣使上報朱元璋主張撤守洮州。鑑於洮州為備邊之要地,明太祖三月二十日又發出一道赦令,強調指出:“洮洲為戰略要地,今天如果棄之不守,那麼幾年之後這裡又出現叛亂又該如何?”。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為了解決當時的軍糧,明太祖又指出:“如今守洮州,所獲牛羊,分給將士,亦足充兩年軍食,其如赦行之”。李文忠等人不敢違抗,在明太祖的堅持下,戍守洮州的方針最終確定下來。於是明朝將河州的兩衛軍隊,只留一衛在河州,撥一衛守洮州。洮州衛設置的同期,因其軍事、戰略地位的重要性,明廷極力整修城池,大興土木,以戍守防邊,衛城修好之後老百姓便稱其為“新城”。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為了長期駐守,明太祖又下令讓駐守將士墾荒耕地,戰時為兵和時為民,之後又將他們的家屬從千里之外的江南一帶遷移至此,如果留意臨潭的地名你會發現,很多地方的名字後面都要帶個旗字,比如:陳旗、張旗、戚旗、王旗、馬旗、劉旗……,如果對明朝軍隊編制有所瞭解的朋友便會知道,這些“旗”都和軍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兩千多年間,洮州大地烽火不斷,戰爭連綿。戰爭使洮州成了軍事要塞,也成了民族文化的交融口岸,一段歷史是一段昭示。洮州處處充滿了戰爭的意境和背井離鄉的愁緒。這種意境愁緒造就了獨特的洮州文化,成為了洮州一筆豐富的歷史遺產。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生活在洮州地區的先民們多來自江南地區,過慣了小橋流水煙雨人家的生活,但是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的洮州又是怎樣的呢?也許現在除了氣候之外沒有太大的感覺,但在當時呢?江南有先進的農耕技術、有怡人的氣候、有豐富的文化活動,可當時的洮州有什麼?除了惡劣的自然環境還有落後的農耕技術還有什麼呢?況且生活方式也截然不同。來的士兵家屬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在承受著巨大的煎熬,於是他們便把這種強烈的孤獨感寄託在鄉愁上,寄託在與遙遠的故鄉有所關聯的事物上,而這種感人的鄉愁延續到了今天,成為了臨潭人引以為傲的優秀民俗文化。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歷史追溯到明太祖洪武二年,朱元璋從統一全國的戰略需要出發,為了表彰和激勵有功將士欽定功臣位次敕命在江寧府東北的雞籠山建立功臣廟,供奉徐達、常遇春、李文忠、鄧愈湯、和沐英、胡大海、康茂才等21人,死者肖像祀之,生者虛位待之,在全國統一以後明太祖朱元璋曾將開國功臣都封為神,敕命全國各地立廟祭祀。封國以報功臣,封神以妥功鬼,依據明太祖朱元璋關於徐達、常遇春等開國將領配享太廟的敕命,洮州居民又因先代多系明代將領之苗裔,為懷念祖上開國定鼎勳業,尋慰內心精神的依靠,因此便在洮州地區有了“十八龍神”。 大家企冀諸將生曾為人傑死必為神靈庇祐一方之平安,稼穡之豐,收消災弭禍,於是演變為每年端午節轎抬這些“偶像”從各地匯聚新城遠距離賽跑的龍神賽會。

你們賽的是龍舟,我們賽的是龍神,五月初五來甘南過全國獨一無二的端午節吧!

洮州十八龍神

1 徐 達 敕封陀龍寶山都大龍王 新城城背後

2 常遇春 敕封總督三邊常山蓋國都大龍王 冶力關池溝

3 李文忠 敕封威鎮三邊朵中石山鎮州都大龍王 新城大石山

4 胡大海 敕封洮河威顯黑池都大龍王 洮濱青石山

5 郭 英 敕封普天同知顯應龍王 新城楊家溝

6 康茂才 敕封東郊康佑青龍寶山都大龍王 新城晏家堡

7 馬秀英 敕封九天化身白馬太山元君 長川馮旗村

8 朱亮祖 敕封南部總督黑池都大龍王 流順上寨村

9 安世魁 敕封鎮守西海感應五國都大龍王 臨潭城關鎮

10 趙德勝 敕封祥淵赤察都大龍王 陳旗石旗崖

11 朱 氏 敕封西郊透山響水九龍元君 羊永白土村

12 花 雲 敕封四季九旱降虜護國都大龍王 流順水磨川

13 郭寧妃 敕封金木元君都大龍王 陳旗牌路下

14 武殿章 敕封五方行雨都大龍王 洮濱秦關村

15 成世疆 敕封成沙廣濟都大龍王 羊沙甘溝村

16 張德勝 敕封祥眼赤察溫卜都大龍王 陳旗梨園村

17 韓 成 敕封水司楊四將軍都大龍王 陳旗韓旗村

18 劉 貴 敕封金龍龍洞寶山小吉龍王 新城劉旗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