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明式傢俱中的案類具體梳理起來,

可以分為夾頭榫案式、插肩榫案式、平肩榫案式。夾頭榫案是明式傢俱案子中最常見的案子式樣,結構科學,製作方便,其中直牙頭型案子俗稱為“刀子牙板”式,前後腿間多為兩條橫棖,俗稱“梯子棖”。直牙頭平頭案簡潔光素,最有古意,原型來自宋代。同時,它又符合現代審美,今天的製作和收藏也頗青睞此款。


明式傢俱圖片資料繁雜紛亂,也不可謂不多。但是,在其中尋找各個時代的經典式樣,非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得。下面呈現的是可資學習的幾款直牙頭平頭案,在明晚期至清早期的歷程中,它們是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代表作,也是榜樣之作。

1.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桌面攢框,邊抹用材寬大。獨木桌面,風化失水而有嚴重龜裂,整個桌面一派滄桑之貌。冰盤沿,左右案面探出牙板橫堵頭的距離頗大,這也是此案的一大特色。

直牙板與直牙頭一木連作牙頭瘦窄,上下曲線圓潤柔美。圓腿夾頭榫,前後腿間雙棖,足端磨損嚴重,已呈尖狀。

其整體形態簡潔,面心獨板、牙板牙頭一連挖成,總高度僅77釐米,這些要素是判定其年份偏早的觀察點。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明晚期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廣東留餘齋藏)

2,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案面由大邊和抹頭以格角榫攢框而成,打槽鑲樺木面心,牙頭與牙板兩木水平相接,而且無任何起線裝飾。腿足磨損嚴重,高僅為76釐米。這些為早期明式傢俱遺物特徵。

案子四腿上端內收,下端外撇,稱為“側腳”或有挓度。其正面和側面均有挓度,稱為“四腳八挓”。北方匠師稱案子正面有挓度為“跑馬挓”,側面有挓度為“騎馬挓”。器物腿部有挓,給人一種穩定而優雅的感受。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明晚期--明末清初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王世襄舊藏)

3.黃花梨綠石板平頭案

黃花梨綠石板平頭案攢框案面,中嵌綠石板。綠石黃木,當時會是絢麗的色彩對比,而今石板滄桑斑駁,仍完好如初,洵為難得。直牙板與直牙頭平接,牙頭上下曲線柔和。四腿較粗,應是與綠石板的壓力相關連。前後腿間置雙棖。總高76釐米,偏矮,為長期磨損所致。

形態無任何裝飾,足端磨損嚴重,這些特徵表明其為年代偏早作品。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明晚期-明末清初 黃花梨綠石板平頭案(廣東留餘齋藏)

4.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面心為癭木獨板,歲月之蝕使其一片斑駁之態。牙頭與牙板四十五度交接,相對與牙頭與牙板上下相接的形式,四十五度交接的牙頭背面以榫頭納入大邊底部,結構上下左右互相制約,複雜牢固,難以脫落。這種進步應意味著年代較明晚期更晚。

無起線裝飾。側面可見兩條橫棖(“梯子棖”)為扁圓形,這是規範“梯子棖”的做法。

本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器型規整,結構科學,邊抹、牙板、牙頭、圓腿各部分比例合理,皮殼風化自然,可見歷經數百年後的“幹皮殼”。其高度僅為76 釐米,亦是數百年的磨損的結果。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明末清初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廣東留餘齋藏)

5.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邊抹面沿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起四層陽線,層層內收,牙頭、牙板邊沿飾以寬皮條線,線上打窪,線外側飾捏角線。全器大氣而考究。腿足方料為之,腿部其面圓混,中間為兩柱香線腳,其兩側混面中各飾一朵陽線。外緣各有兩條線腳排列,韻律感令人愉悅,章法排列產生美感,它如此突出線腳的視覺價值,令人讚歎。

此案展示了線腳對光素器物的裝飾價值,線腳在視覺上讓人歡娛外,它在光素與裝飾、混面與方料之間的關係處理上,也卓有成就。

充分地利用線腳、構件的線條變化,這是在明式傢俱中與雕刻工藝大致同行的裝飾手段。

此例直牙頭平頭案和以下數例直牙頭平頭案均為形態特殊的器物,它們全部光素無雕刻,但繁多的線腳表明其年代偏晚,為清早期之物。同時期的明式傢俱常常是雕有圖案的,而它們沒有圖案雕刻,這裡涉及了明式傢俱發展中的一個特殊問題,即明式傢俱第一發展軌跡和第二發展軌跡鏈接問題。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清早期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

清早期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

美國安思達舊藏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與本平頭案形態相一致,可見再獨特形態的器物也難稱是唯一的遺存,更不可稱為是唯一的製作。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中的榜樣之作

黃花梨直牙頭平頭案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