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古代人出門靠什麼交通工具?歷朝歷代,窮人就只能靠11路自己走;有錢人會坐轎子;那城市中最大多數的普通人靠什麼?一般來說,出行時租一個“出租驢”。在宋朝的時候,“出租驢”業務搞得最具規模,之所以宋朝租驢業很繁榮,這是因為宋朝國運被壓制。

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無奈的宋朝

我們在古裝電影中,經常看到大俠鮮衣怒馬,在集市中呼嘯而過,引得圍觀群眾一陣羨慕嫉妒恨。但其實,中國古代普通人騎馬的時間很少,就連皇帝有時候也用不上馬,比如劉邦剛登基坐殿的時候,居然找不到四匹相同顏色的馬,直到漢武大帝拿下了河西走廊和西域,中國才有了養馬地,馬匹才大規模地供應內地。奮鬥了一千年,到了宋朝,情況依舊沒有好轉,中原人的交通工具幾乎只有驢。

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中國自古能養馬的地方就是陝西甘肅、山西河北以及西域。秦國本身就是替周天子養馬的,他們的老家就是養馬地。山西河北就因為有馬,戰國時趙人才能胡服騎射;中國古代王朝,如果能控制陝甘、晉冀、西域三地任何一處,就能保證一定量的馬匹使用。不過,北宋是中原王朝中的一個異類,陝甘有党項人干預,無法長期控制;晉冀在遼人手中,冀南因為一馬平川,無法防禦,也沒法保證馬匹供應。宋廷國運被殘酷壓制,所以,朝廷對於馬的渴望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老百姓自己養的馬,沒事就要被朝廷強制徵用,誰敢私自藏匿,或者私底下買賣馬的,全部判死罪。本來養馬就是個費錢費力的事,比現在養車破費多了,又有這樣的誇張政策,於是老百姓就放棄了養馬。有宋一代,能夠騎馬的人都不是普通人,要麼是朝廷大員,要麼是商界巨賈。馬是騎不了了,百姓出門不想靠雙腿,只能靠驢了。

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驢可是中國人的好幫手,不僅吃的飼料不比馬精貴,幹活馱人也不含糊。因此,對平頭老百姓來說,毛驢就是最好的代步工具。詩人陸游出門都不騎馬,只能騎驢。而像王安石這樣的國家棟梁,退休之後,也不能騎馬,只能騎個小驢子到處閒逛。在宋朝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繁華都市開封市內驢比馬要多好幾倍。

宋朝的出租車是驢,不僅跟宋人的經濟水平有關,更是宋朝國運寫照

清明上河圖中少見的騎馬人

宋朝市民,一般來說都會養一頭小驢。偶爾要出趟門,沒有代步工具,可以去租鋪租一頭驢。其實,宋朝的出租車就是驢子。在汴京城內,到處都有租驢的小店,價格不高,大多數人都能接受,不過這都是短租行,如果要租個驢跑長途,還要求異地還驢,那價錢就有點高了,不如自己買一頭心愛的小毛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